1582年的10月为何只有21天?被抹除的10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1582年,还真发生过这种“时间消失”的事情,即无论你翻哪本万年历,甚至是用自己的手机查询,都会发现1582年10月5日~10月14日,这10天时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故事要从公元前45年说起,罗马的凯撒大帝采纳了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建议,开始使用“儒略历”(Julian calendar),“儒略历”中规定:1年分为12个月,单月31天,为大月;双月30天,为小月;只有2月特殊,平年为29天,闰年为30天;如此每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
儒略历一出,便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推广,结果凯撒大帝的继承人奥古斯都(August)一上位,就立马修改了“儒略历”,因为他是8月(所以August在英语里有8月份的意思)出生的,所以他非要把8月变成大月,那么这多出来的1天咋办呢?奥古斯都直接从2月里“抢”了1天,分配给8月,从此以后,8月就变成了31天,9、10、11和12月,也因为它而改变单双。
没办法,统治者都发话了,大家只能照办,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了,转眼间来到了公元1582年,“儒略历”迎来了一个大危机。
上文中提到,“儒略历”把一年平均长度算为365.25日,但其实回归年是365.2422天,这么算起来,“儒略历”每年会比回归年多出0.0078天,也就是11分14秒。大家别看11分14秒很少,但长年累月下来,误差可不是一般的大,比如每400年就会多出来3.12天。
等到1582年,11分14秒的误差已经累积到了10天,这凭空多出来的10天导致罗马不能按时过上复活节,这复活节是罗马人的重大节日,绝对不允许出现差错,于是生气的教皇格利戈里做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决定——直接删掉这多出来的10天。于是1582年10月4日一过完,明天就是10月15日。罗马人欢天喜地地同意了。
该决定一出,其他欧洲人立马跳出来反对,凭什么因为你们罗马人要过复活节就“抹除”大家的10天?其中英国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结果到了1752年,历法里“多”出来的日子已经从10天变成11天,开始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这时候英国人终于想通了,立刻召开议会,决定一次性“抹除”11天,即1752年9月3日直接跳到9月13日。
不过写到这里小编有一个疑惑——世界上在“抹除”的10天(11天)里出生的孩子,生日算哪天?这10天的工资老板给不给发呢?
日历上1582年十月为什么少十天
日历上1582年十月少十天,是因为历法不够严谨导致的。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历法的前身是儒略历法。在这个历法中,一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65天,特殊的闰年有366天。 但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365天6小时9分9.5秒。如果一直按照儒略历法计算的话,儒略历法跟太阳年的误差会越来越大。所以到了1582年的时候,误差已经达到了十天的时间,历法中的春分比实际的春分晚了10天,这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于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批准对“儒略历”进行修改。为了抵消已经多出的10天误差,便将1582年10月5日至14日这10天抹去,4日直接跳到15日。1582年为什么是十月少十天?
公元1582年时,罗马教皇高利将儒略历纪年方式更换为新历纪年方式即公历纪年法。但由于对闰年的算法不同,新旧历法之间产生了十天的偏差。教皇高利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将1582年的10月5日至14日直接抹去,以求历法的完整。因此我们现在会看到1582年10月的日历会缺少十天。
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格里历,这个历法的前身是儒略历法。儒略历法是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目的是取代旧罗马历法。在儒略历法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单数月份31天,双数月份除2月份外30天,2月份平年29天,闰年30天,因此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年平均长度为365.25天。
而在天文学中,地球环绕太阳转动一圈的时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天,周期约是365.2422天。因此,使用儒略历法之后,每年多算了11分钟14秒。由于误差不太大,头几年没什么关系,但是,一年又一年,误差累积起来,儒略历法就与实际的太阳年不合拍了。
到了16世纪,这个偏差已经达到了10天。于是在1582年,当时的教皇于1582年2月24日以教皇训令颁布,将1582年10月5日至14日抹掉,于是这10天就消失了,一去不复返。1582年10月4日过完了,第二天已经是10月15日了,于是历法又回到与太阳年同步。这便是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历法——格里高利历,简称格里历,也就是我们说的公历。
格里历的起源说法
格里历的起源说法不一,也有说法认为,格里历实际源于中国的授时历。授时历是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颁布实施的历法。授时历历时4年,在北至西伯利亚的铁勒,南至西沙群岛,东西六千余里,南北一万一千余里的广阔中国土地上,建立27所观测点,进行天文观测,测出一年为365.2425天,比实际值仅误差25.92秒。
到了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派遣使臣会见罗马教皇尤金四世,将中国历法传播到欧洲,因精确度更高,从而被欧洲采用,推出了格里历,但教皇却对外称是欧洲自己测出的。实际上中国的授时历比欧洲格里历早了300多年。
事实究竟如何,已经无法确认,不过现今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使用的仍然都是格里历。
1582年10月份为什么少10天?
被当时的教皇颁令抹掉了。
公历的前身儒略历法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单数月份31天,双数月份除2月份外30天,2月份平年29天,闰年30天,因此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年平均长度为365.25天。
在天文学中,地球环绕太阳转动一圈的时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天,周期约是365.2422天。因此,使用儒略历法之后,每年多算了11分钟14秒。到了16世纪,这个偏差已经达到了10天。
于是在1582年,当时的教皇于1582年2月24日以教皇训令颁布,将1582年10月5日至14日抹掉,于是这10天就消失了,一去不复返。1582年10月4日过完了,第二天已经是10月15日了,于是历法又回到与太阳年同步。
扩展资料
《儒略历》中的每个月都有其独特的名称,这些名称都有相应的历史来源。
一月名字来源于罗马神话中的神雅努斯。
二月Februarius名字则来自古罗马的节日Februa。
三月Mart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四月Aprilis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将要开始的春天。
五月Maius名字来源于古罗马神话的花神——玛亚。
六月Junius名字来自古罗马共和国的创始人Junius。
七月原名Quintilis,后改Julius。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
八月的原名是Sextilis,在后来改Augustus。
九月September在拉丁语里是“第七”的意思。
十月October在拉丁语里是“第八”的意思。
十一月Novembris在拉丁语是“第九”的意思。
十二月December在拉丁语中则是“第十”的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