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时有天干地支吗?若有,那么那一年是什么干支年?

夏朝建立于哪一年?什么干支?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传说中由禹所建立。根据《史记》、《左传》等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夏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历时约五百年左右。 夏朝的建立年代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据《史记》记载,夏朝的建立始于大禹治水后,但具体年代不详。传说中,夏朝共有17位帝王,其中禹为夏朝的开国君主,称为夏禹。然而,关于夏朝开国年代的具体日期,历史学界至今仍存在争议,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干支纪年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纪年方法,它是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起来的六十个干支为周期的纪年方式。然而,由

天干地支是从公元哪一年开始算的?今年是什么年?1981年是什么年?

天干地支是公元前500年左右出版后开始的,今年的2020年。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天干地支的纪年法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怎么算的?以哪一年为起始年?

以甲子年尾起始,算法如下:

1、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号除以12的余数。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为壬午。

2、公元后的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除以12的余数。

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

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10=8=辛;

1164年的年支=0-3+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

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为甲申,2011年的干支为辛卯。

扩展资料:

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从几千年前开始至今,一直纪日没有中断和错误,是一部了不起的纪日历史。目前能清楚考证的是起于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

但在历史书籍中还有许多记载着干支纪日的,如《尚书·周·泰誓》的“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尚书·周·武成》的“惟一月壬辰,旁死魄”等记载了干支纪日。因此,足以证明在周代以前都已经在使用干支纪日了。

天干地支纪年的最早记载是什么时候?

从甲骨文的记载来看,商朝五丁开始就以干支记日,由此来看,最晚大约公元前1300多年我国就开始干支计日。但连续不断,没有错乱的记录,是从《春秋》所记载的第一次日食开始的。当时是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食。从这天开始,自春秋到现在2700多年,干支记日从未间断,从未错乱。这在世界文明中是个奇迹,是独一无二的。至于天干地支纪年,也可以确定在秦代就已使用,只是当时称为太岁纪年法,比如,史书上记载的始皇八年,岁在涒滩,就是指的申年。而形成与现在一致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就是西汉的太初历。

文章标签:历史民俗传统天干地支中国历史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