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的外形特征和作用,讲明白。
白玉兰是玉兰花中开白色花的品种。又名木兰、玉兰等。木兰科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中国著名的花木,北方早春重要的观花树木,上海市市花,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为庭园中名贵的观赏树。原产中国中部各省,现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现世界各地均已引种栽培。 特征 幼 时树皮灰白色,平滑少裂,老时则呈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灰褐色。顶芽与花梗密被灰黄色长娟毛,毛绒绒如幼鼠蛰伏,冬态更显。分枝习性随树龄幼长有别,幼 时单芽延伸,故主干明我想知道关于白玉兰的资料
请按义项进行编辑 白玉兰添加义项 设置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双子叶木兰科开白色花的植物双子叶木兰科开白色花的植物 2.电视剧《乡村名流》中人物名电视剧《乡村名流》中人物名 3.2008年何子依执导电影2008年何子依执导电影 1.双子叶木兰科开白色花的植物 编辑本义项 白玉兰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白玉兰白玉兰是玉兰花中开白色花的品种。又名木兰、玉兰等。木兰科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中国著名的花木,北方早春重要的观花树木,上海市市花,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为庭园中名贵的观赏树。原产中国中部各省,现北京及黄河白玉兰的主要品种有哪些
白玉兰的主要品种现在有2种:
1、西康玉兰,又被称为威尔逊白玉兰, 是中国国家级二级保护植物,是在贵州发现的,这种玉兰品种现在在中国已经濒临绝种。
2、二乔玉兰。二乔玉兰是由白玉兰和紫玉兰杂交而形成的。究竟是谁的功劳,说法都不一样。有的说是某个和尚杂交成功的。按照西方的说法,是拿破仑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位法国老兵的创造的。
这位老兵退役之后,一直从事园艺研究相关工作,1814年至1820年间,他将白玉兰和紫玉兰相互授粉,杂交成了一个新品种。1827年这个新品种公布于众,1828年传入英国。
因此,这个新品种的兰花就以这个老战士Chevalier Etienne Soulange-Bodin的名字来命名了。这就是二乔玉兰的英文名“Magnolia soulangeana Soul”。
扩展资料:
白玉兰简介:
白玉兰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科的白兰( Michelia alba )和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的别称。
白玉兰有别名:白兰、芭兰、白兰花、白缅桂、白缅花、白玉兰、称簸迦、黄角兰、黄桶兰、缅桂、缅桂花、白木兰、黄葛兰、黄桷兰、木笔、木兰、玉兰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白玉兰
白玉兰花的形态特征
幼时树皮灰白色,平滑少裂,老时则呈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灰褐色。顶芽与花梗密被灰黄色长娟毛,毛绒绒如幼鼠蛰伏,冬态更显。分枝习性随树龄幼长有别,幼时单芽延伸,故主干明显,树冠规整,而见花后,叶枝混合芽在果穗后双杈或多枝延伸,横向发展盛于直于生长,故树冠往广卵形方向发展。叶片互生有时呈螺旋状,宽倒卵形至倒卵形,长10—18厘米,宽6—12厘米,先端圆宽,平截或微凹,具短突尖,故又称凸头玉兰;中部以下渐狭楔形,全缘。玉兰叶在基部通常有托叶或附属物,托叶有两种,枝端芽末的托叶贴生于幼茎上与叶柄分离,呈覆瓦状;叶部托叶散生,瓦刀状,粘着叶柄基部两侧,芽伸叶长,托叶脱落,幼枝上残存环状托叶痕,此为木兰科树种的识别特征。
花先叶开放,顶生,直立枝头,钟状,盛开时如玉碟形,径10—16厘米;花被9片,偶有12—15片,甚至30余片者,倒卵形,玉白色,有时基部带红晕;花丝紫红色;雌蕊群淡绿色,无毛。花粉粒长椭圆形,如一叶扁舟,赤道面观为橄榄形,大小为46.6*20(微米)。具单沟,左右对称;外壁表面具模糊的细网状雕纹,网孔小而不明显,网脊模糊。聚合果圆柱形,青绿色,成熟时转红褐色,长12—15厘米,径3—5厘米,巨者有时长达25厘米,重达250克;蓇葖木质,褐色,具白色皮孔,通常部分心皮不育而弯曲,栽培种常都不育;单果成熟时有柔丝下垂,红果弱丝,迎风摇曳,为时不长即落;种子心脏形或不规则多面体形,长约9毫米,宽约6毫米,种皮从外到内可以分为三层,最外为革质层,呈鲜红色或粉红色,极为光滑,通常称为假种皮。中间层肉质,乳白色,手触有油腻感,最内层为一坚硬内种皮,未成熟时黄褐色,过熟时则为深黑色,有光泽。红色的外种皮和含油肉质的中种皮都是为了吸引昆虫与鸟类啄食,以利于种子的散布和萌发,坚硬的内种皮可以保护幼小的生命在萌动前免遭伤害。白玉兰种子其内种皮的合点区有一特殊结构,即由内种皮向内凹陷形成一个简单的珠孔,此结构是木兰种树种与其他科种子区别的重要特征。然而,木兰属各种子的形状大都大同小异,形似而质非,即使同一种白玉兰,产地不同,树龄差异,其种子的形状与色质也不尽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