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 有天赋 命又好 而有些人 没天赋 运气差 什么造就了 这种情况
就你说了情况呀,因为他有天赋,所以他命好啊,而且有些人他又没有天赋,而且运气又差。他肯定什么就做不了了。第一,三分靠天赋,七分靠打拼你知道吗,如果一个人没有天赋可以,但是他不能不努力呀,他如果没有天赋,还不如你,那么他就什么就一事无成。如果这个人他有天赋,而且他命又好,而且又努力就证明他非常的上天注定,就是让他成功的就是证明他非常的命好。智力高到什么程度的天才来说只是交流的地方?
天才的不同
不可否认,大脑的某些特质,是很难通过后天的可塑性来轻易获得的。
就像智力、抽象力、感知力、反应力,甚至是短睡能力,还有进入心流状态的难易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闪念、灵感、顿悟的涌现频率,等等——这些都是大脑的“出厂设定”,天才能够天生拥有这些,并获得先发优势。
但除了这些优势,天才还总是很努力,甚至是超乎寻常的努力,即比你有天赋还比你更努力,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努力往往会带来心理或生理上的不愉快(因为耗能且无聊),长时间的不愉快就是痛苦,而痛苦是一种信息,代表着环境的不利因素,让人想要趋利避害地逃离——所以大脑本能,会自动排斥痛苦,即主观不想努力。
但如果有一个化学奖励,或奖励预测(来自经验脑回路),能够“证明”痛苦的过程是值得的(或说是利大于弊的)——那么大脑就能够抑制痛苦,或激发快乐,以吸收痛苦的信息。
从某种角度来说,很多人无法努力或不想努力,是因为效率不高,结果也不够好,远远不及天才的——行动性价比,即:天才忍痛行动会带来更多更快的结果奖励,同时这也会增强奖励预测的脑回路。
于是,一种情况是,天才在快乐地努力,并且会得到正面情绪反馈,而普通人在痛苦地努力,并且会得到负面情绪反馈。
另一种情况是,普通人的忍痛效应,一定会远远大于天才。也就是说,同样是忍痛,普通人会比天才(非线性的)更痛,而在更痛中强行努力,只会失去效率和结果。
忍痛效应——是指为了一个目的或结果,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一些不计成本的忍痛行为,而忍痛程度会随着行为的持续,非线性的增长,即:越忍越痛。例如,忍痛学习,越学越痛,学习痛苦会随着学习时间,加速增长。
可见,同样的努力,但过程的感受和获得的结果是不同的,这个差别也会反作用于努力本身,使得天才越来越努力,普通人越来越难以努力。
所以说,虽然天才在努力过程中也会体验到很多痛苦,但总体程度更小,或说获得结果后的快乐更大,可以抵消之前痛苦的总和,由此我们就可以明白:
为什么天才一定要得到结果,对结果的追求更执着和更强烈?
因为一旦获得结果,痛苦就会变得微不足道,奖励就会变得无比充沛,甚至说,结果会让所有的痛苦,都变成奖励。
为什么天才会很痛苦,但会快乐地体验着痛苦,并不停地努力思考?
因为想象结果的快乐,就可以对抗痛苦,并切实的体验到快乐。
可见,天才真正践行了——过程就是奖励,即:过程越痛苦,结果就会越美妙。
而所有忍痛效应的本质,其实都是来自于瓶颈,能够克服“忍痛”的过程,就会突破瓶颈,而突破瓶颈——这个从忍痛到不痛的过程,会让人体验到巨大的快乐与满足。
因此,如果能将“过程就是奖励”以及“突破瓶颈的快感”,应用到“某些事物”之上,则就会对其产生不惜一切代价的愿望(本质是奖励预测),而这就是天才容易有所成就,并显著区别于普通人的重要原因所在。
愿望具有目的性,有期望达成的目标,而热爱可以没有目标,只沉浸在过程之中,热爱可以产生热情与激情,前者持久充沛,后者短暂强烈,所以实现愿望的前提需要热爱。
那么显然,对某些事物的愿望,往往是天生的(即先验奖励预测),就在内心深处(即大脑结构之中),可以理解为出厂的默认蓝图,能微调但很难改变。
例如,有些人看到数学公式就兴奋快乐,有些人则想呕吐或是恐惧。
当然,这里运气仍然发挥着无处不在的作用,即如果对吃喝玩乐充满不可自控的愿望,显然是无法成为天才的,只有“先验愿望”随机到可以做出成就的领域(如科学与艺术领域),才能够有机会成为天才。
需要指出的是,有愿望没天赋,或没天赋有运气,也都可以有所成就,但这些成就并不能说明是天才,并且这些成就的高度(或说贡献度),往往也远不及天才的创造。
那么综上可见,天才是在先验愿望的指引下,以及天赋优势的加持下,不断努力并获得更多、更快、更强的化学奖励,从而不断增强忍痛能力去挑战更难、更复杂、更艰巨的任务,并重复这个正反馈的循环,最终在运气的帮助下取得巨大的突破,从而得到广泛的认可,完成天才的“认证”。
那么,普通人与天才的不同就在于:愿望、天赋、努力、运气——或更简单地说,只是运气,因为愿望、天赋、努力都需要运气才能获得。
游戏的规则
天才的阴暗特质——“天才病”,如抑郁、孤独、另类怪异、精神折磨、情绪不稳定等等,往往会被天才的光环所掩盖,进而被人们所忽略,仿佛天才总是和天赋、才华、成就等正面描述关联绑定在一起。
可是作为天才,不可能只要一半的正面特质,而舍弃另一半的负面特质,因为这些特质,最终是来自同一个结构不可分割的属性。
从演化角度说,自然选择在亿万年期间,已经将我们的基因,优化的足够好了,任何基因的差异性,都是对环境适应性的“平衡”与“取舍”,也就是说,有一利必有一弊,没有绝对的“好坏”。
而现代医学、心理学与脑科学表明,天才与自闭症、强迫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等,密切相关:
自闭症——大脑中杏仁核体积相对较大,负面情绪敏感,需要隔绝社交、屏蔽交流,以降低敏感情绪的困扰。
强迫症——大脑中尾状核体积相对较小,容易恐惧焦虑,需要重复做“毫无意义”的事情,以消除或降低,恐惧焦虑的情绪。
阿斯伯格综合征——有自闭症与强迫症较轻的双重症状,但没有语言与智能障碍,同时智力普遍较高,被称为“天才病”。
显然,天才并不是想要成为,就可以努力成为的,因为可以改变并有所作为的,只有后天。
但重要且有趣的是,人们也并不是真的想要成为天才,过上天才那样(孤独、抑郁、痛苦)的生活,而只是想获得天才的天赋和标签,然后就像给自己的生活,注入了一股可以变幻莫测的力量,以获得天才才能够企及的财富与荣耀、鲜花与掌声。
就像查理·芒格,所说的:“宏观是我们必须要接受和承受的,微观才是我们能够有所作为和调整的。”
那么对应的,先天就是我们必须要接受和承受的,后天才是我们能够有所作为和调整的。
结语
我们必须承认,天才不可复制,就像量子不可复制一样,它们是随机性的产物,就像运气一样,它们所具有的不对称性,必然会在其它方向上归还平衡。
那么,对于天才,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真正的天才,必须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天才,这就如同聪明到可以知道自己的聪明,以及愚笨到无法知道自己的愚笨一样,即:天才需要天才本身才能认知并确认。
真正的天才,需要自己从不同层面,真正确定以及肯定自己是一个天才,这样才能够敢于走上天才的独特道路,然后发挥出天才的天赋与潜能,最终成为真正被认可的天才。
真正的天才,从不在乎别人怎么教以及教不教自己,社会教育系统是用来量产普通人的,而天才总是自我学习,并自我成就英雄的。
那么,请带上王冠,感受其重!
后记1:源于基因限于基因
为什么天才也会受制于人,也会沦为“精神领袖”的工具人,或是任由体制与系统的摆布?
因为,天才也会服从于基因的算法,也就会受到人性本能的操控——显然,天才是源于(且依赖于)基因的算法,也必然就会受限于基因的算法。
后记2:深夜灵魂的拷问
是不是天才、有没有天赋,出现“深夜灵魂的拷问”是至关重要的表现。
因为,拷问灵魂的正是“天才的天赋”——显然,深夜本能只想睡觉,但智能却还想不停歇地工作,去思考那些超越生物体本身、触及宇宙、以及自指灵魂的“大问题”。
那是不是,小时候没有“天才病”,就注定不能成为天才了?
也许并不一定,因为“天才病”源于基因突变,而(微观)基因突变无时无刻不在体内上演,由于意外事件,导致普通人(宏观)变异成“天才”的案例,就偶有发生。
可见,变异成天才,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只是概率很低,但这个“天选”的可能性,将会伴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