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鹩的亚种分化
国内亚种
7个亚种在中国有见--tianshanicus于西北;nipalensis于西藏中部;szetschuanus于西藏东南部及东部、四川、青海西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西部;talifuensis于云南;idius于青海东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部、河北、湖南及陕西;dauricus于东北;taivanus于台湾。北方鸟冬季南迁至华东及华南的沿海省份。
鹪鹩东北亚种(学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dauricus)。分布于俄罗斯、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达乌尔地区。
鹪鹩普通亚种(学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idius),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青海、宁夏、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河北王快镇,东经114°30`,北纬38°45`。
鹪鹩西藏亚种(学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nipalensis)。分布于尼泊尔、不丹以及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鹪鹩四川亚种(学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szetschuanus)。分布于中国特产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西藏、青海、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平武。
鹪鹩台湾亚种(学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taivanus)。分布于台湾。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阿里山。
鹪鹩云南亚种(学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talifuensis)。分布于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大理。
鹪鹩天山亚种(学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tianschanicus)。分布于伊朗、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新疆喀什。
典型种
尤其指在极地附近温带区繁殖的鹪鹩(Troglodytes troglodytes,北美洲称为冬鹪鹩),是本科的典型种,长约10公分(4吋),褐色,有暗条纹(雌雄相似),嘴短而稍下曲,翅短圆,尾短而翘。鹪鹩类在沼泽、多石的荒原或灌丛捕食昆虫。许多种在洞中营巢,有些在灌丛或岩石突出部筑圆顶巢。雌鸟用软物垫在巢内,产卵2~10个。一年可抱卵3或4窝。
其他亚种
从加拿大到火地岛各地常见的是莺鹪鹩(T. aedon),灰褐色,有条斑,长12公分。
美国最大的种类是西南部沙漠带的棕曲嘴鹪鹩(Campylorhynchus brunneicapillus),也是墨西哥的常见种。很小的林鹪鹩(Henicorhina属)见于热带森林地带,小型的沼泽鹪鹩(Cistothorus属和Telmatodytes属)在热带和温带湿地。此外,美国东部的皇猛鹪鹩(Thryothorus ludovicianus),干旱的北美西部的峡谷鹪鹩(Catherpes mexicanus)以及南美洲的歌鹪鹩(Cyphorhinus arada)都是鸣声优美的鸟类。美国唯一的胸部有条纹的普通岩鹪鹩(Salpinctes obsoletus)在大平原以西的岩石间营巢。一些无关连的小型鸟或外表似鹪鹩的鸟类亦称为鹪鹩。
鹪鹩科的介绍
鹪鹩科(Troglodytidae )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个科。共有17属80种,鹪鹩多是小型、短胖、十分活跃的鸟类,鹪鹩颜色为褐色或灰色,翅膀和尾巴有黑色条斑。它们的翅膀短而圆,尾巴短而翘。大部分身长为10-15厘米。喜欢居住在潮湿的地方,在森林下部活动,几乎主要以昆虫和蜘蛛为生。在现在已知的368种物种和亚物种当中,绝大部分是新大陆的原生物种,主要是在热带地区。只有1种(7亚种)生活在中国,即其模式种鹪鹩,在美洲被称为冬鹪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