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蟋蟀爱好者,我是扬的蟋蟀,发现了大面积的寄生蜂,有什么办法能清除寄生蜂

薄荷的叶子有许多白色的小飞虫如何除掉?

薄荷的叶子有许多白色的小飞虫如何除掉

1、剪除病叶

薄荷上有白色的小飞虫,可能是由于植株感染了白粉虱,此时可以直接将长有白色飞虫的叶片剪掉,以消灭白粉虱的巢穴,防止感染其它生长健壮的薄荷。

2、冷冻法

找一个塑料瓶,在里面灌满水,放在阳光下暴晒一天,然后置于冰箱的冷冻层中,使其冻成冰水状,再将冰水倒入喷壶中,并向叶子正反两面喷洒,可以有效消灭薄荷上的小飞虫。

3、粘虫板

在薄荷周围插一圈小木棍,然后用黄色的胶带将木棍缠绕一圈,制作成粘虫板,利用小飞虫的趋黄性将其消灭,或者直接购买市场上的粘虫板,放在薄荷四周。

4、喷施药剂

薄荷上的小飞虫还可以用药剂消灭,将多菌灵或者百菌清兑水稀释,然后装进喷壶中,对准植株上有飞虫的部位进行喷施,飞虫受到药物刺激之后就会死亡。


薄荷的叶子有许多白色的小飞虫如何除掉?

薄荷是我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植物,在做菜和饮品的时候也会经常用到,起装饰的作用。除此之外,薄荷还是一种药材,可以消火去热,常见于润喉消炎的药物中。在生活中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植物。由于这种植物自带浓郁的额清香,所以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植物。

在种植的薄荷叶上如果出现了出现了白色的飞虫。首先可以用水清洗掉。因为薄荷是可以食用或者药用的,所以不适合用除虫剂来杀灭这些虫子,用水来冲洗掉这些虫子是不错的办法;其次,可以用专用的杀虫剂。使用杀虫剂来杀虫是常见的一种杀虫办法,可以使用植物专用除虫剂来杀灭这些虫子,然后再用水清洗这个薄荷叶子就可以了,毕竟这些杀虫剂的毒性很弱;最后,使用阳光照射。大部分的虫子是很怕阳光的,尤其是正午时候的阳光非常的毒,这时候利用阳光除虫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这种办法效果有限。

一、使用水冲洗。

使用清水冲洗掉薄荷叶上虫子是最安全无害的除虫方法。毕竟薄荷叶是要用来食用或者制药的,不适合用除虫剂来进行除虫,用水进行冲洗不仅可以清理掉上面的飞虫,还可以冲刷掉带叶子上的泥土,是非常好的一种办法。


二、使用杀虫剂。

如果遇上一些比较难清理的飞虫,那就需要一些专用的杀虫剂来清理。要是用毒性比较弱而且容易分解的杀虫剂来杀虫,这样在杀虫之后使用清水在叶子上进行清洗就可以了。

三、使用太阳光杀虫。

大部分的飞虫是经受不住太阳光直射的,尤其是在正午时候的太阳光,非常的毒,这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来进行杀虫,也就是让薄荷充分受太阳光的直射即可。这也是比较安全无害的杀虫方式。



我家厕所窗户外面的墙上有一个泥土做成的巢,很硬,是密封的,弄了点土下来之后里面有一些软软的绿色虫子

用泥土做成很硬的密封的巢穴,里面还有绿色虫子的应该是蜾赢的蜂类做来产卵的泥巢,绿色虫子就是是被母蜂麻醉后抓来封在泥球里给幼蜂当食物的,母蜂会把卵产在被麻醉的虫子身上后就会把洞口封死。如果不想看到它,把整个蜂巢用铲子铲干净后扔掉就可以了。

蜾蠃概况

蜾蠃(guǒ luǒ ),属昆虫纲,胡蜂科,又名土蜂、蠮螉、细腰蜂。它长得象蜜蜂,但是比蜜蜂小得多。头部球形,触角细长,复眼卵形,有单眼三个。腹部七节,腰细,是一种寄生蜂。

生活地点

我国境内较常见,遍布黄河长江流域,此外各大洲都有细腰蜂,也常见细腰蜂亚种,喜独栖,一般长2.5厘米以上。因其腹部前端呈杆状,故名细腰蜂。 捕捉昆虫和蜘蛛时,先用针螫,再用钳状上腭揉揑其颈部使之麻痹,将之封入泥室,并在其体内产一卵。泥蜂族多为黑色,腹部有部分橙色或黄色,在洞穴中筑巢,为幼虫贮备毛虫。   抹泥蜂族(Sceliphronini)通常黑色,具黄斑,足黄色;常在屋檐或天花板角处把几个泥室筑在一起,贮备已麻痹的蜘蛛。足泥蜂族(Podiini)则在泥室内贮备蜚蠊。   黄泥蜂族(Chlorionini)在地下筑巢,为幼虫准备的是蝗虫和蟋蟀。抹泥蜂族(Sceliphronini)通常黑色,具黄斑,足黄色;常在屋檐或天花板角处把几个泥室筑在一起,贮备已麻痹的蜘蛛。足泥蜂族(Podiini)则在泥室内贮备蜚蠊。

中国含义

细腰蜂的书名叫蜾蠃。蜾蠃主要捕食稻螟蛉、玉米螟、棉红蛉等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   细腰蜂的腹部未端有带毒的螯针和产卵器,繁殖后代时,先用螯针把螟蛉幼虫刺晕,再把产卵器刺入螟蛉体内产卵,再把螟蛉拖进竹筒里,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即以螟蛉为食,而后化蛹长成蜾蠃。这一现象,古人误认为蜾蠃不会产子,是喂养螟蛉作儿女。   三千年前古人认为蜾蠃捕捉螟虫是把它当孩子来喂养,《诗经·小雅·小宛》载“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似乎还有点谴责蜾蠃夺人之子的意思。蜾蠃(Rhynchium bruneum)胡蜂科昆虫,以抓螟蛾幼虫来饲养自己的幼虫,可不是当什么“义子”。

繁殖特征

蜾蠃在竹筒、墙缝里衔泥作窝。窝呈圆形,肚子大,口小。蜾蠃的眼睛很敏锐,它在空中飞行时能看到叶子上有螟虫就俯冲下来扑食。在产卵季节里,它还能象老鹰叼小鸡一样把害虫抓到窝内,然后在窝内产一个卵,如抓到两只螟虫,它就产两粒卵,随即将口封好。卵孵化出幼虫,就把螟虫当食物,最后化蛹,羽化,从窝内飞出。

蜾蠃非常强壮,雄虫钻入地下寻找寄主,多数种类寄生与金龟子科的幼虫,是农业上的田地昆虫。不同的种类会将卵产于蛴螬的不同体节。蜾蠃每年繁殖两代。它一般是5月上旬交配产卵,5月下旬化蛹,6月初羽化。9月前为其活动期,它每天捕食害虫一百只以上。

昆虫记中的昆虫习性特点

昆虫记中各个昆虫的习性特点:

1、干泥蜂喜欢将巢筑在潮湿温暖的地方,他们经常将巢建在烟囱里,烟囱里的温度适宜干泥蜂生存,但是干泥蜂的幼崽们经常会憋死,所以,干泥密蜂会将巢建在宽阔的烟囱里。

2、萤火虫从外表上来看,它有六只短足,喜欢用足走路,雄性萤火虫到了发育完全的时候,会生长出翅盖,像甲虫一样,因为它本身就是甲虫,雌性萤火虫终生处于幼虫状态。

3、蟋蟀在选择住处时,不会选择天然形成的隐蔽场所,因为这些洞都不合适,它们都建造得十分草率,没有安全保障,它们通常选择那些排水条件优良,有充足阳光的地方,选好了还要自己动手建造。

4、蝈蝈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果等。

5、一种毛虫一般只在某种或某些植物上生活,并以其为食,直到变为成虫。而后交配并寻找此类植物产卵。它们一般以寄主的叶或果实为食。


扩展资料:

《昆虫记》的艺术特点:

《昆虫记》一书,其艺术特色概括起来可以说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亦诗情画意的散文笔调,同时兼具人文精神,人性与虫性交融,知识、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其准确无误地记录了观察得到的事实,没有任何增添,也没有什么忽略。

法布尔具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此书是为昆虫谱写的生命乐章,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它将作者对昆虫的细心观察、潜心研究和人生体会熔于一炉,不仅使人们在阅读时获取相关的科学知识,而且睿智的思想哲理跃然纸上,在作者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读者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虫记

我这个是蟋蟀还是油葫芦

油葫芦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

一、蟋蟀

体长约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二、油葫芦

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体长20~30毫米,宽6~8毫米,触角褐色,长20~30毫米。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它浑身油光闪亮。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人周黑色。

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有光泽,侧面黄色。尾须很长,能超过后足股节,色较浅。雌虫的产卵瓣平直,比后足股节长。

关于“昆虫”的分类:

1.鞘翅目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种类有33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在中国记载7000余种。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

2.鳞翅目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的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主要分蛾类和蝶类,共同识别特征是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形成,上颚退化或消失;完全变态;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少数无翅或短翅型;跗节6节;无尾须;全变态。幼虫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节各有腹足一对,但有减少及特化情况,腹足端部有趾钩;幼虫体上条纹在分类上很重要;蛹为被蛹。成虫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为害(除少数外,如吸果夜蛾类为害近成熟的果实)。幼虫绝大多数陆生,植食性,为害各种植物;少数水生。

3.双翅目

双翅目包括蚊、蠓、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4.膜翅目

膜翅目包括各种蚁类蜂类。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

5.半翅目

半翅目,由异翅亚目和同翅亚目两个亚目所组成,有133科,超过6万种。异翅亚目即椿象。是昆虫纲中的主要类群之一。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有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不完全变态昆虫。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敌害会喷射出挥发性臭液。同翅亚目包括蝉、蚜虫等。的半翅目分类仍有争议,同翅目原先被视为独立的目,许多地方也仍将半翅目和同翅目视为不同目。

6.直翅目

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斯、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较原始的昆虫类群,起源于原直翅目,在上石炭时期已经分成了触角较长的螽斯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斯。

7.广翅目

广翅目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仅有泥蛉科和齿蛉科两科。世界范围分布,记载约300种。中国已知有40多种,常见种类有古北泥蛉、东方巨齿蛉、中华斑鱼蛉等。有些学者把它列为脉翅目的1个亚目。广翅目昆虫的成虫中至大型,体长8~65毫米,展翅24-175毫米,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翅成屋脊状置背上,前缘部脉不分叉;后翅臀区宽广,可以折叠;翅脉较多,但到外缘不再分成小叉,可区别于脉翅目;前缘横脉成列,简单或端部分叉。

8.蜻蜓目

蜻蜓目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统称"蜻蜓";均翅亚目统称"蟌"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中国有300多种。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9.其它昆虫

昆虫纲除了上述的7个目以外还有其它27个目,共计34个目。昆虫纲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三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其中许多种类是我们熟识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 凶猛的螳螂目--螳螂;无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讨厌的虱目--体虱,昆虫的适应能力很强,不管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蟋蟀和油葫芦的区别是什么?

油葫芦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

一、蟋蟀

体长约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二、油葫芦

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体长20~30毫米,宽6~8毫米,触角褐色,长20~30毫米。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它浑身油光闪亮。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人周黑色。

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有光泽,侧面黄色。尾须很长,能超过后足股节,色较浅。雌虫的产卵瓣平直,比后足股节长。

关于“昆虫”的分类:

1.鞘翅目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种类有33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在中国记载7000余种。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

2.鳞翅目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的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主要分蛾类和蝶类,共同识别特征是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形成,上颚退化或消失;完全变态;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少数无翅或短翅型;跗节6节;无尾须;全变态。幼虫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节各有腹足一对,但有减少及特化情况,腹足端部有趾钩;幼虫体上条纹在分类上很重要;蛹为被蛹。成虫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为害(除少数外,如吸果夜蛾类为害近成熟的果实)。幼虫绝大多数陆生,植食性,为害各种植物;少数水生。

3.双翅目

双翅目包括蚊、蠓、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4.膜翅目

膜翅目包括各种蚁类蜂类。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

5.半翅目

半翅目,由异翅亚目和同翅亚目两个亚目所组成,有133科,超过6万种。异翅亚目即椿象。是昆虫纲中的主要类群之一。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有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不完全变态昆虫。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敌害会喷射出挥发性臭液。同翅亚目包括蝉、蚜虫等。的半翅目分类仍有争议,同翅目原先被视为独立的目,许多地方也仍将半翅目和同翅目视为不同目。

6.直翅目

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斯、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较原始的昆虫类群,起源于原直翅目,在上石炭时期已经分成了触角较长的螽斯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斯。

7.广翅目

广翅目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仅有泥蛉科和齿蛉科两科。世界范围分布,记载约300种。中国已知有40多种,常见种类有古北泥蛉、东方巨齿蛉、中华斑鱼蛉等。有些学者把它列为脉翅目的1个亚目。广翅目昆虫的成虫中至大型,体长8~65毫米,展翅24-175毫米,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翅成屋脊状置背上,前缘部脉不分叉;后翅臀区宽广,可以折叠;翅脉较多,但到外缘不再分成小叉,可区别于脉翅目;前缘横脉成列,简单或端部分叉。

8.蜻蜓目

蜻蜓目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统称"蜻蜓";均翅亚目统称"蟌"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中国有300多种。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9.其它昆虫

昆虫纲除了上述的7个目以外还有其它27个目,共计34个目。昆虫纲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三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其中许多种类是我们熟识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 凶猛的螳螂目--螳螂;无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讨厌的虱目--体虱,昆虫的适应能力很强,不管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文章标签:花鸟鱼虫生物学油葫芦生活常识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