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奇怪的动物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越多,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越神奇。看看下面这些动物,你会不会以为它们是来自外星?1星鼻鼹鼠星鼻鼹鼠生活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地区,它们生活在潮湿的低地地区,以土壤中的小虫子为食。星鼻鼹鼠善于游泳和挖 掘,最神奇的还是它们星形的鼻子,它通过鼻子观察世界,在它的鼻子上分布着22个触手,每个触手上有覆盖着几千个细小颗粒,一次可以探查600块针尖大小区域。中间的触手尤其灵敏,能发现身长小于半厘米的生物。星鼻并不是负责嗅闻的嗅觉系统的一部分,也不是用来捕捉食物的第三只手,而是一个无比敏感的触觉器官,其成年体长达到15到20厘米 。 2大象的皮肤遍布各种皱纹可以通过这样的皮肤来干什么用?
在动物界我们常常会观察到这么一种现象,有些没有长毛发或者毛发量很少的动物,大多数皮肤都不太光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皱纹”,比如大象,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们的皮肤遍布各种细纹,因此也引发了一些小朋友们的遐想,如果给大象抹上除皱霜,令它们的皮肤变得像河马一样光滑,那么它们还会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象吗?玩笑归玩笑,但这在动物界里面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  皮肤褶皱让大象更好抵御炎热 大象其实是一种很典型的动物,在我们研究动物褶皱有什么用途上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范本。大象体型非常庞大,成年非洲象高3米以上,较大者能够达到4米多,体重在4-5吨,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其实严格分起来的话,非洲象又分不长肿瘤的神奇动物是什么?
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终生不会长肿瘤的神奇动物——裸鼹鼠。裸鼹鼠对细菌、病毒引起的炎症以及肿瘤具有强大的抵抗能力,是健康科学家们的宠儿,是人类眼中的神奇动物。
图1 鼹鼠,鼹鼠属于食虫目,分布在欧、亚和北美,裸鼹鼠属于啮齿目,分布在非洲东部。
图2 裸鼹鼠
辟完了谣,我们将通过解剖实验来揭秘裸鼹鼠对肿瘤免疫的神奇魔法的根源。作为对比,我们选取了小鼠和裸鼹鼠来进行实验。
实验一:脾脏解剖及组织形态结构特点的比较
各选5只健康成年裸鼹鼠和小鼠,麻醉后打开腹腔取出脾脏,测量脾脏的长度,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24小时,再进行组织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记录其形态结构特点。我们发现,与小鼠比较,裸鼹鼠的红髓和脾小梁更为发达,并且红髓及边缘区含有更为丰富的红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重要免疫细胞),有利于机体对外源有害因素的侵袭作出更为有效的免疫应答,保护机体。
实验二:裸鼹鼠和小鼠抗感染免疫功能的比较
我们分别比较裸鼹鼠和小鼠感染PolyI:C(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可作为病毒模拟物)后耐受能力、裸鼹鼠和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olyI:C刺激裸鼹鼠和小鼠巨噬细胞活动免疫反应,结果表明:
1. 裸鼹鼠和小鼠感染PolyI:C 后的耐受能力
裸鼹鼠和小鼠进行腹腔注射PolyI:C 后,连续观察12 小时,发现裸鼹鼠实验组与各对照组在行为上没有差异,但是实验组小鼠则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发抖、厌食、精神状态不佳等异常行为,其中有3 只小鼠在给药后12 小时内发生死亡。这个病毒感染模拟实验表明,裸鼹鼠比小鼠具备更强的免疫反应能力。
2. 裸鼹鼠和小鼠脾脏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将FITC-Dextran(一种荧光素标记葡聚糖)分别加至裸鼹鼠和小鼠脾脏巨噬细胞的培养基中进行吞噬实验,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裸鼹鼠有荧光信号的巨噬细胞占99% 以上,远远超过小鼠。说明在相同条件下裸鼹鼠巨噬细胞能更快地吞噬异物,降低机体内外源病毒或细菌的数量,减少机体正常细胞被感染的概率,这可能是裸鼹鼠具备良好免疫能力的细胞生物学基础。
3. PolyI:C 刺激裸鼹鼠和小鼠脾脏巨噬细胞后免疫反应
利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一种广泛用于增殖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理解为在生物体外进行的DNA拷贝增殖)的方法,检测了PolyI:C 刺激前后小鼠和裸鼹鼠脾脏巨噬细胞TLR-3(一种抗体) 和IFN-β(一种干扰素) 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小鼠和裸鼹鼠的脾脏巨噬细胞中TLR-3和IFN-β的表达水平都明显升高,但裸鼹鼠的表达水平比小鼠增加得更多。这说明在Poly I:C 刺激时,裸鼹鼠巨噬细胞TLR-3 仅需适度活化就可以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β,从而能够迅速激发更多类型的免疫细胞共同参与抗病毒感染过程。
综上所述,裸鼹鼠这种不长肿瘤的神奇动物的魔力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其脾脏独特的组织形态结构、巨噬细胞高效的吞噬、以及强大的免疫应答能力。对于裸鼹鼠的神奇魔力的进一步研究,一定会为人类对抗肿瘤的事业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另外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只探讨了免疫系统中的一种免疫器官脾脏,一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对于其他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胸腺等)、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等)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的作用,都未加考虑,而动物的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实现整体的免疫功能也需要多器官、多免疫细胞、多种细胞因子有机协作,这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请问裸鼹鼠是保护动物吗?
裸鼹鼠不是保护动物。裸鼹鼠之所以称为裸鼹鼠,与它的外形有很大的关系,裸鼹鼠和一般的小鼠体型差不多大小,拥有老鼠的外形,不过它却没有老鼠的一身毛发,全身除了两侧有几十根可以数的清的手指般长的毛发外,其他地方没有一根毛发,光秃秃的,就像被拔了毛的老鼠似的,全身可见红彤彤的表皮甚至可见表皮下的骨骼和血管,于是形象地把它们称为裸鼹鼠。
拓展资料:
裸鼹鼠的体温也不像别的哺乳动物拥有恒定的体温,由于它们长期生活在地下,生活环境的温度变化不大,基本可以保持恒温状态,在这种环境下,裸鼹鼠拥有恒定体温也就变得不重要的,于是它们把保持身体恒温的能量储存下来用来做别的活动消耗,从能量的合理利用方面来说这是物种进化的结果。这样自身就可以根据周围的温度适当地调节自己的体温,比如感觉在地下太热了,它们就可以出来透透气,降下温度。
动物学家们观察研究发现,裸鼹鼠在缺乏氧气供应的时候竟然可以切换到另外一组呼吸系统,继续供应身体能量长达数个小时,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氧气转化合成葡萄糖,提供给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保持大脑氧气充足从而获得生存,但是裸鼹鼠在体内氧气将要耗尽或者环境氧气缺乏时,就停止了体内葡萄糖的转化,转而开始合成植物生存所用到的果糖,利用果糖维持生命所需,这时的裸鼹鼠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会移动的植物”。
裸鼹鼠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可以存活18分钟,作为比较,老鼠在1分钟内就会缺氧死亡。
科学家认为这是它们适应地下生活的一种可能机制。我们知道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氧气转化为能量,而裸鼹鼠比较特殊,当它们需要能量的时候,它可以使用果糖代替葡萄糖。分解果糖不需要氧气,所以必要时它们能进入昏迷状态。在此之前,科学家们认为只有植物才能转化果糖,但这些地下超级生物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