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界者钟扬文为什么要采集种子?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深扎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方舟”。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钟扬10多年间收集西藏4000多万粒种子,他为什么这么做?
我们曾经看到一个报道:一位叫作钟洋的科学家终年扎根于西藏,收集了4000万颗西藏的种子,但在一次开车过程中,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不幸发生车祸而去世,在他死后,国家授予他许多的奖项,以此来纪念和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那么,钟扬到底是谁呢?他又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收集西藏的4000万颗种子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钟扬其人钟扬,湖南邵阳人,生前是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钟扬教授曾经扎根于西藏,收集了西藏4000多万颗种子,同时培养了无数的少数民族学生,他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分布在许多的省份,很多已经成为了各项科研的带头人。
二、收集原因西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物种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钟扬教授认为,西藏的物种资源关乎国家的生态安全,也关乎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未来,西藏拥有将近6000多个高等植物物种,想要维护西藏的生态多样性,必须有超前的意识,收集好这些种子,是一下艰难且重要的工作,因此,钟扬教授决定要为西藏的生态多样性和物种资源安全作出贡献,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扎根西藏十几年,和自己的学生跋涉走了50多万公里的路,去到了西藏最偏远的地区,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物种的五分之一。
2017年9月25日,钟扬教授在去讲课的路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他被追授为“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钟扬10多年间收集西藏四千多万粒种子,他有着怎样的一生?
钟扬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植物学家。在西藏高原历经10多年,跋涉50多万公里,探索了整整16年,在西藏收集了4000多万粒种子。
他把知识的种子也撒在了西藏大学他所教过的每个学生身上,为西藏大学培养出了一批批藏族科研人才.,甚至把自己的儿子也送到藏语班读书,学习藏语。希望他的儿子将来继承他的衣钵事业,继续为西藏发光发热。
复旦大学植物学家钟扬
种扬是湖南新宁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毕业生,生物系统科学博士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植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博士生导师。生前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西藏大学教授。种扬的研究方向是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以及生物信息学。种扬一生与世无争,专注于学术研究,成为时代的楷模。中央宣传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的称号。
种扬10多年间收集西藏4000多万粒种子
种扬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所之后,就开启了他研究者植物的道路。从知之甚少的植物,到沉迷于研究植物。在10多年中,用小部分的时间在西藏穿行,搜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为国家保存了植物的基因。中途得病也没有阻挡住他继续援藏的脚步。
他有着怎样的一生?
种扬因为遭遇车祸不幸遇难去世。在他遇到意外的头一天晚上,他还在微信群幽默地和大家商量开会的时间。他的一生,把自己活成了一颗追梦的种子,寻访植物标本,探寻生物进化的轨迹。藏族的老师和学生们都说他就像绽放在“生命禁区”里的格桑花。
钟杨为什么被称为种子达人?
钟扬作为一名生物学家,胸怀报国理想,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钟扬援藏16年,在西藏行走50万公里,采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为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钟扬身上提现了哪些科学精神?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为人类建了一个种子的“宝库”,体现了他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
钟扬从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到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十几年间,他已经成功地收集到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 1/5,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采集种子,体现了他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
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体现了他不畏艰辛的实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