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血是需要养脾吗?

补好气血,首先得养好脾,坚持做好哪几件事,脾胃一天天强壮起来?

对于脾胃的治疗问题,中医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脾胃三分靠吃药治,七分靠自己保养”,其实保养自己的脾胃有很多简单的小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几个。

1.经常揉自己的腹部,可以按摩自己的脾。腹部是容纳身体六腑的部位,身体运行中的饮食进去、消化吸收与最后的排泄都是在此完成的,所以一定要做好腹部保健,进而增加消化系统的消化功能,也可以防治肥胖和高血压等病症。可以采用以下的做法。首先把双手搓热,之后双手一起重叠,然后放在腹部,绕着肚脐,用手掌心先按着顺时针的方向揉,再逆时针方向揉,可以既增强了胃肠蠕动也可以按摩到自己的脾胃等器官。


2.多吃山药可以养脾。众所周知,山药可真是个好东西,既保养身体又有减肥排毒的作用。山药中最好的铁棍山药,细长刺儿多而且比较硬,蒸、炒、熬粥喝都是可以,多次山药补气养脾。对于五脏的气血出现虚损的现象,山药的补益效果非常好。


4.日常中喝水可以多用陈皮泡水。陈皮也就是晒干的橘子皮,是一味我们经常见且经常用到的中药,陈皮水可以理气、祛燥湿、化积痰,如果出现了脾胃虚寒等病症,可以选择使用陈皮。除了陈皮泡水喝,也可以在炒菜的时候加入一些陈皮用于调味道,也是很不错的。

气血之源皆在脾,日常有哪些实用的“气血双补法”?

自古以来,我国的中医就有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治病之要诀,在明气血”,在我们的中医理念看来,一个人是否健康,就看他是否气血充足,气血不足则百病生,气血充足则体健康。

中医讲究的望闻问切,其中排在第1位的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气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诊断标准,因为人体是否健康,在脸上的气血就是直接的表现。

那我我们平时应该如何补气血呢?首先如果我们通过诊断标准或者去医院检查过,已经自行判断出我们的气血亏虚,那么第一步需要检查和保养的就是脾脏功能,在我国的医学古籍《金匮要略注》中记述:“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脾脏对于我们的气血的重要性。

要想补气血,首先我们就要开始健脾胃,因为脾脏可以说是我们的人体血库。想要补充脾脏健康的话,我们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来实现,艾灸可以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来实现健脾益胃的,还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食补,我们的脾脏比较喜欢干燥,讨厌阴湿,因此我们养脾的话,需要吃一些比较温性的、一些干性的食物或者中药,比如说肉桂,丁香,花椒等等。

要想达到气血双补的效果,最重要的食物就是归脾汤,这种汤品是在宋代就有医学家发明了的,是一记名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先健脾益胃后补气血

补气血的原则:先调理肠胃,后补血气。尤其是本身就肠胃不好,容易腹胀、腹泻甚至是胃痛的人,就更加应该首先将肠胃调理好,再遵循日常补气血的食疗进行补气血。 要同时补血和补气,就要多吃补血和补气的食物,同时兼并吃补药来一起调理。这是个较为漫长的调理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日常的肉类中,羊肉、牛肉、鸡肉、猪肚,可以搭配重要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等一起熬汤。 吃蔬果的时候,要切记,尽量挑选颜色鲜艳丰富的水果 ,以及绿色新鲜的蔬菜 ,因为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可以促进补血的功效,同时避免出现混合型的贫血。补气的蔬菜有山药、马铃薯、南瓜、胡萝卜、香菇等。而补血的则有黑木耳、菠菜、莲藕等。 在主食与豆类的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容易生病,该如何调理呢?

中医里有“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一说,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是否健康,决定了人的气血充足与否,如果气血不足,就会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历代的养生家眼里,养脾健胃都是必须要提倡的。

在古籍《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脾属于脏,藏精气而不外泻,胃属于腑,传化物而不藏”。也就是说,在“伦理”关系中,脾胃并非来自同一个“家族”,一个是“脏族”,一个是“腑族”,而且他们的分工也不同。胃是接受食物并将之“腐熟”,而脾则是将营养输送到全身。但是两者之间又是“基友”,表里相合,受纳腐运精微,化生营卫气血,来润养全身。

在具体分工中,脾的作用都有哪些呢?

首先,脾主运化。所谓的运化,简单地说就相当于快递小哥,就是把吃进去的食物变化成气血再运往全身各处、充养四肢百骸。“运”就是运输、传送的意思。而“化”就是转变、变化。

我们经常说的营养和气血,就是中医中的“水谷精微”,脾的作用就是运输水谷精微。当食物被胃腐熟、经过初步的消化后,再由小肠进行“泌别清浊”,把没用的“糟粕”直接传给大肠排出体外。有用的“水谷精微”交给脾,由脾运往各个脏腑、皮肤和肌肉等,为其提供营养。

其次,脾主统血。“统”就是控制的意思。也就是说,脾能控制人身体里的血液,让其在血管里“静静地流淌”,防止血液溢出脉外。同时,脾的“化”功能,还能将水谷精微化生成血液。一方面化生血,一方面统治血,加起来就是“脾主血”。

还有就是脾主升清。“升”就是上升、升发的意思。而“清”指的仍是水谷精微,也就是气血。脾之所以有“运化”的能力,就是源于它有“主升”的特点。脾先是把气血上升给心肺,再由心肺把气血给“送出去”,来充养全身。如果脾气虚弱,那么就不能升清,人就会出现头晕目眩等倦怠乏力的症状。

那么胃的具体功能又是什么呢?

我们再从《黄帝内经》中找线索,书中记载“胃主受纳、主腐熟”,也就是说胃的主要作用就是接受来自消化道的食物,然后将其腐熟,进行初步的“消化”后,将食物变成食糜,有利于运转和再吸收。然后再把“食糜”送给肠。胃就像一个大型中转站,接受上面来的大量食物,所以,胃又有“水谷之海”之称。

脾胃是消化食物、输送气血的重要器官,是气血之源,只有脾胃健康、气血充足,人才能抵抗力十足、少生疾病,所以说,冬季里健脾养胃是很重要的事。

那么,在日常养生中,该如何做好健脾养胃呢?

1、加强锻炼:保养脾胃的运动有很多,比如说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各种有氧运动,都可以达到健脾养胃的目的,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另外,给您介绍两种保养脾胃的保健操:

2,注意饮食的调理: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有节制,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偏食(包括偏热或者是偏凉性的食物),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去饭店等公共场所就餐。还有就是戒烟酒。

总之,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脾胃是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冬季里,要做好养脾健胃的工作,健康的饮食,合理的睡眠有利于脾胃的保养,只有脾胃“好了”,气血充足了,才能充分地营养周身脏腑,人才能更健康、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充足的气血是滋养脏腑的营养源泉,那么气血是从哪里来的呢?

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之源,指的是人身气血的来源都来源于脾脏对水谷精微的运化和消化吸收,人体的气血的生成都需要脾脏提供原材料。所以每当脾胃虚弱时,饮食减少,会造成气血生化无源,出现气血亏虚的情况。

文章标签:中医学养生保健养生保健养生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