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虫子? 学名?
这是一种“椿象”。
椿象别称:臭屁虫、放屁虫、屎屁虫、宋武。是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半翅目,蝽科动物,乃半翅目中种类最多的一群,全世界单椿象科种类约有5000种。体长1.7~2.5公分。
一、昆虫概述
椿象,也叫“蝽”,因体后有一个臭腺开口,遇到敌人时就放出臭气,俗称“放屁虫”,“臭大姐”等。椿象是一类翅膀变化异常的昆虫(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通称,约有3万多种,其中多数种类是害虫,小部分种类是益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扁平,体形有大型的也有微小的,口器长成喙状,适合刺吸。前翅的基部是革质,端部是膜质,后翅全部是膜质或退化消失。常见的椿象有捕食小虫、有益于农业的食虫椿象,供中药用的九香虫,供食用的桂花蝉,还有危害农业的军配虫,专门捕食幼鱼为害养殖业的田鳖和松藻虫等。
二、形态特征
椿象体长1.7~2.5公分。体色黑褐色;头部背侧后方具一对微小的橙黄色,或橙褐色纵斑,触角最末一节末端2/3部分为橙黄色或橙褐色,部分,个体在第二、三节尚有一段橙黄或橙褐色斑。前胸背板外缘有一枚尖锐的突刺,中央有一条横向的弧形橙黄色或橙褐色细斑。
上翅膜质部分深褐色。腹部局部露出在上翅外侧,各节具橙色系小斑点。后脚特别发达,尤其胫节基半段呈扁平的叶片状,这是本种最主要的辨识特征。身体腹面有许多黄色斑点;最大的特征是后脚胫节呈现叶片状。
上翅前半部呈革质,膜质部分在腹背交叠出三圆锥形。具有一个很发达的刺吸式口器。卵呈圆筒状,上方有一盖状物,常排列整齐的产在叶子上。陆生椿象发达短鞭状触角;水生椿象多半具镰刀式前脚;两栖椿象的中、后脚特别细长,乍看外形近似蜘蛛。
常见的有捕食小虫、有益于农业的食虫椿象,供中药用的九香虫,供食用的桂花蝉,还有为害农业的军配虫,专门捕食幼鱼为害养殖业的田鳖和松藻等,椿象科属半翅目。
后脚特别细长,乍看外形近似蜘蛛。
三、生态习性
成虫几乎全年可见,但冬季数量较少,广泛分布于平地至中海拔山区,为吸食瓜类的害虫。陆生椿因食性不同,所以栖息环境也不太相同,肉食性椿象并没有特别固定的猎物,因此在植物丛间都有机会见到。两栖与水生椿象则通常都生活在静水水域中,如:池塘、沼泽、湖泊等环境,都很容易找到它们的行踪。
当受到攻击时,放屁虫可以从腹部的顶端释放出大量的毒雾喷向攻击者。为了生产这些脉冲炸弹,放屁虫体内长有一种腺体,专门用于存储不同的化学物质。当受到攻击时,它们就会将这些不同化学物质混合于一对燃烧室内。燃烧室内生产的毒雾通过外骨骼中的排气孔释放出来,毒雾释放的时候甚至还伴有声音。非洲的某些放屁虫还拥有一个轴心喷嘴,这种喷嘴释放出来的毒雾炸弹方向更准攻击性更强。
成虫较少有成群密集在同一植物上觅食的情形。寄主植物为豆科、葫芦科等多种植物,吸食瓜类汁液。大部分陆生的椿象都是以吸食植物的汁液维生,也会将该植物作为它们的栖身之所。椿象吃东西时,都是使用如吸管般尖尖的刺吸式口器,穿透植物表皮而吸取汁液。
四、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亚洲地区同样也分布有这生物。成虫几乎全年可见,尤其夏天出现的最多,但冬季数量较少,广泛分布于中高原至中海拔山区。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北京、四川、重庆、湖南、湖北、云南、甘肃、广东、广西,江西和台湾等省(区),当然,其他地区有时也会遇到,河北、河南、陕西、山东较多。
五、主要种类
常见的种类如:
1、稻黑蝽、稻褐蝽、稻绿蝽、稻小赤曼蝽,主要为害水稻;
2、荔蝽、硕蝽、麻皮蝽、茶翅蝽,主要为害果树;
3、菜蝽、短角瓜蝽、细角瓜蝽,主要为害瓜、菜;
4、另外,如蠋蝽、疣蝽、黑厉蝽等,则以猎捕其他软体昆虫为食。
六、防治方法
虽然长桔蝽对果实的危害性较大,但发生数量一般情况下不多,应以人工防治为主。注意保护天敌,必要时才采用化学防治。
1、人工防治: 成虫和若虫早晚或阴雨天气多栖息于树冠外围叶片或果实上,可在早晨或傍晚露水未干不活动时进行捕杀。卵多产于叶面成卵块,极易发现,可在5~8月成虫产卵期间,深入桔园检查,及时摘除卵块。但发现卵盖下有一黑环者,说明卵已被寄生蜂寄生,应保留田间加以保护,让其自然繁殖,增加桔园寄生蜂的数量。
2、生物防治:桔蝽的天敌是丰富的,已知的有黄猄蚁、寄生蜂、螳螂、蜘蛛等多种,应加以保护利用。
3、药剂防治: 如果虫口太多,不可能全靠人工防治来解决时,可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稀释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稀释液喷雾。如在敌百虫液中加一些松碱合剂,可提高防治效果,能掌握在一、二龄若虫期防治,效果更好。
4、天敌:有黄猄蚁、平腹小蜂、螳螂、蜘蛛等多种。
七、研究利用
椿象肠道细菌DNA提供细菌进化起源信息 研究人员表示,一种令人厌恶的臭屁虫-椿象的肠道细菌可能为我们提供致病细菌进化起源的令人着迷的信息。
椿象将它们的卵生在特殊肠道细菌形成的一个小口袋中,在那里,臭虫的后代--蛹大吃大喝。当蛹成熟时,它们的肠子分裂:顶端变成一个能消化植物汁液的囊泡,而底部则膨胀成一个发酵室,特殊的肠道细菌在这里能为椿象提供营养。没有这些营养,椿象就会死亡。
来自日本先进工业科学和技术研究所的TakemaFukatsu制作了这种细菌DNA的一个进化树来确定不同昆虫种类中这种细菌的关系。令他们惊讶的是,椿象的DNA进化树模式与这种细菌的DNA进化谱模式基本上是等同的,这意味着细菌和椿象是步伐一致地进化的。
这个发现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昆虫肠道中自由生活的细菌的认识。而且,这种细菌具有同样缩小的基因组和在许多致病细胞中看到 的其他变化。研究组相信,这些变化反映出了细菌适应寄主的方式。
这是什么虫子?
这是臭虫,又称壁虱、木虱、床虱、扁螂等。属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是半翅目昆虫中具有医学重要性的一个群类 。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体扁,腹部宽,卵圆形,红褐色,无单眼。触角4节。喙3节,藏于头下沟内。翅退化,仅保留前翅革片的残痕。跗节3节。吸食恒温动物的血液,夜出性,白天藏于缝隙中。
根据报道,全世界有臭虫74种,但绝大多数寄生于蝙蝠和鸟,与人类有关的种类较少。 我国有2种: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分布于长江、黄河流域一带,属世界性种;热带臭虫C.hemipterus分布于华南、台湾及热带地区。
臭虫长有一对臭腺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有防御天敌和促进交配之用,臭虫爬过的地方可留下难闻的臭味,故名臭虫。
近10多年来,臭虫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亚洲等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重新出现。我国部分地区也日趋常见,有广泛发生的风险。大多数人被臭虫叮咬后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免疫反应症状。臭虫侵扰会引起焦虑和失眠。虽尚未有臭虫传播疾病的报道,但在臭虫体内检测到了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病菌。
中文学名:臭虫
外文名:bedbug
别名:木蚤、目虱、床虱、壁虱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半翅目
科:臭虫科
属:臭虫属
形态特征
卵
臭虫卵椭圆型,长约1mm,带卵帽,卵白色,卵壳有明显的网状花纹。常粘负于缝隙和粗糙表面上。
若虫
刚孵化和新蜕皮的若虫为淡褐色,以后变深,若虫形似成虫,习性相近,唯虫体小,性未成熟和颜色较浅,能吸血,经5次蜕皮羽化为成虫。
温带臭虫、热带臭虫两种臭虫形态相近,其主要区别点在于前胸部形态:温带臭虫的前胸凹入较深,两侧角较宽;热带臭虫的前胸凹入较浅,两侧角较窄。
成虫
体扁,椭圆形,红棕色,体长4-5mm,宽约3mm,厚约0.5mm。雌虫稍大于雄虫。
生态习性
吸血
雌、雄虫成虫和若虫均吸血,吸血时间多在夜间。吸血时能分泌一种碱性涎液,通过口器注入人体,防止血液凝固。此种涎液对人有刺激性,使叮刺部位红肿奇痒。若虫初孵出后,即能吸血,每次吸血需6-9min。臭虫很贪食,吸血量可以超过它体重的1-2倍,通常每隔24-48小时吸血1次。成虫每次吸血大约持续10-15min,吸血时,一般不爬在皮肤上,而是停在紧接皮肤的被褥、衣服或家具上。
耐饿
大家知道,虱子寄生于人体上,它不离开人体,随时吸血。而臭虫只有吸血时才接近人体,吃饱就离开。如果臭虫没有机会遇到人,它只好挨饿,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环境里,通常成虫能耐饿6-7个月,甚至可达1年以上;若虫也能耐饿2个多月。
产卵
雌虫每日产卵2-8枚,一生产卵6-50次,产卵总数可达200-300枚,多可达500枚以上。卵产出后粘附于产卵处的物面上。
活动规律
臭虫怕光,多在夜间活动,但白天也能吸血。臭虫活动很敏捷而机警,在吸血时,如人体稍有移动,即停止吸血,爬走而隐藏,臭虫每分钟能爬行1-1.25m。臭虫喜群居,并可随衣物、行李而到处散布。
栖息场所
臭虫主要栖息在室内的床架、帐顶四角、墙壁、天花板、被褥、草垫、床席等缝隙和糊墙纸的后面。臭虫栖息处常有许多棕褐色的粪迹。
季节消长
臭虫于夏季极其活跃,繁殖旺盛,其繁殖适温度一般为28-33℃,相对湿度为55%-60%。温带臭虫一般是从5月份开始活动,8月份多,10月以后较少出现,冬季则停止活动和产卵。
请问这是什么虫?
这是米牛,也叫麦牛,是一种鞘翅目昆虫,生于米、面、玉米、小麦等粮食中。 看一下你家里的米、面等,里面是不是生了这种虫子。这是什么虫子啊?
这是一种毒虫,隐翅虫。
隐翅虫其实是一类甲虫的统称,属于昆虫纲鞘翅目下的生物,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近37000种隐翅虫,隐翅虫的身体狭长,体长0.4cm至3cm左右。
它们昼出夜伏,经常在农作物及杂草上活动,以各种小型昆虫及腐烂的有机物为食。
隐翅虫确实也能导致疱疹和皮炎,但是症状较轻。这一系列症状并不是毒隐翅虫叮咬所致,毒隐翅虫体液外流后,与人类皮肤接触,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它们的毒液只是保护自己的武器,如果人类不伤害它们就不会出现过敏反应。
隐翅虫毒素侵蚀人类皮肤的途径共有三种:
首先是直接感染,人为将毒隐翅虫拍死在皮肤上导致过敏;间接感染,手指沾染了隐翅虫毒素,再用手指去摸身体的其他的部位引发感染;毒隐翅虫有时会藏在毛巾或衣物中,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揉碎引发感染。
顾名思义,隐翅虫其实是有翅膀的,但经常隐藏起来,最大可以长到4厘米左右,延迟成功就叫养殖户,科学家借助每秒能拍摄400多张照片的高速摄像机,才看清了隐翅虫是如何展开翅膀起飞,降落,最后折叠翅膀的。
隐翅虫家族成员众多,但有毒的隐翅虫不过200多种,我国主要存在三种有毒的隐翅虫,分别为黄足、黑足和奇异毒隐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