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有哪些病害?如何防治?
大白菜是农村比较常见的一类蔬菜,因为清淡营养,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现在种植大白菜的农民朋友渐渐多了起来,但是很容易发生各种病害,那么大白菜病害该如何防治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大白菜是农村比较常见的一类蔬菜,因为清淡营养,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现在种植大白菜的农民朋友渐渐多了起来,但是很容易发生各种病害,那么大白菜病害该如何防治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
1、霜霉病
该病主要危害大白菜叶片,苗期发病,还会导致幼苗枯死,成株发病后,会在叶片上出现灰白色病斑,后期扩大为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型病斑,直至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适期播种,适当稀植;早间苗,晚定苗,适度蹲苗,注意排水和施肥,增强苗势,并及时清除病残体,播种前,还可以使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发病后,使用丙森锌;代森铵,或氟菌霜霉威进行防治。
2、软腐病
各生育期均可为害,以莲座期到包心期发病为主,病部软腐,有硫化氢恶臭味。
发病后,叶萎蔫,叶柄基部腐烂,茎基部腐烂,潮湿环境下,还会出现黄色黏物。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适当稀植,并做好排水工作,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播种前,可以使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发病初期,使用20%喹菌酮水剂800~1000倍液或20%噻菌酮悬浮剂600~8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均匀用药,防治效果很不错。
3、黑斑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出现圆形,褐色或深褐色病斑,并有明显的同心轮纹,严重时病斑会产生黑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种植,并注意加强施肥管理,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发病后,使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或嘧啶核苷类抗菌素进行喷洒防治,效果非常不错。
4、白斑病
叶片发病后,出现灰褐色小斑点,后期变为半透明状病斑,容易破裂穿孔,严重时,叶片干枯。
防治方法:雨后及时排水,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及时清除病残叶,播种前,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拌种,发病后,使用丙环唑,或异菌脲+百菌清进行喷雾防治。
以上就是
你可能对以下农产品感兴趣:全国优质大白菜供应
白菜需要防治哪些病害
大白菜的主要病害有白菜软腐病、霜霉病和病毒病。其中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发生的必要条件都是环境中湿度较大,并且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尤其在作物有伤口的时候发生会更严重,因为细菌对作物的侵染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借助植物伤口侵入,然后促进病害传播。
大白菜的主要病害有白菜软腐病、霜霉病和病毒病。这三种病害正好分属三类病害,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
这三种病害的发生一直比较重,给大白菜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本文仅就大白菜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三大病害”的发病及防治进行介绍。
一、霜霉病
白菜霜霉病也叫“霜叶”,是秋白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严重降低白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经济效益。
(一)发生症状
9月中旬,白菜生长进入莲座期后,霜霉病进入普发期,白菜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部,先从外部叶片开始发生。
首先在叶片正面产生淡黄色小病斑,逐渐扩大,由于受到叶脉的限制,形成黄绿色不规则病斑,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霉层。
气候干旱时,病斑干枯,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致使外部叶片大量枯死、脱落。
这个病害导致白菜包心不实或者不包心,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白菜霜霉病应采取综合措施,及早防治。
(二)发病原因
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病适宜温度在15℃~24℃,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多雨、大雾,田间积水,久旱突然进行大水漫灌。播种期过早,逢连阴雨天,白菜受害期长,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消灭种子上携带的病菌。轮作换茬,与非十字花科的作物隔年轮作。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要因地、因品种制宜,确定适宜的播种期,秋白菜不宜播种过早,特别是常发病区域和干旱年份应适当推迟播种时间。
加强管理等措施都可以对霜霉病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发现白菜感病要立即喷施药剂防治:
可以采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lOOO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防治,几种药剂进行交替使用。
一般每隔7~10天均匀喷洒一次,连喷3~4次,可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
二、病毒病
白秋病毒病又称“孤丁病”“半边疯”,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如大白菜、花椰菜、萝卜、甘兰、芥菜等。
秋白菜病毒病在嫩江县发病程度年度间变化很大,同一年度内地块间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损失达30~50%,个别发生严重的出现大面积死亡,甚至绝产。
(一)病害症状
病毒病主要是以蚜虫为传毒媒介。从苗期到包心期均可发病。幼苗6片~7片叶前为感病的敏感期。
苗期特别是进入困棵期开始出现症状,心叶叶脉色浅而呈半透明状,随即沿叶脉褪绿,叶片逐渐变成有黄色或深绿相间的斑驳。
逐步形成淡绿和浓绿相间的花叶,叶片抽缩,凸凹不平,心叶扭曲畸形。
有病株在叶背的主、侧脉上产生褐色坏死斑点,叶柄扭曲。成株染病后叶片脆硬,皱缩成团,根系不发达.
甚至出现须根减少,叶片变黄,植株皱缩矮化,畸形、停止生长,不能正常包心,不结球,植株感病越早发病越严重。
感病较晚的植株发病轻,仍能包心、结球,外观看似正常。但是剥去外叶后,内部的叶片上有许多灰色的坏死斑点。病毒病可造成秋白菜大幅度减产,影响经济效益和市场供应。
(二)发病原因
芜菁花叶病毒是为害大白菜的最主要病毒。白菜幼苗期7片~8片叶时,遇到高温干旱天气,发生蚜虫,通过汁液接触,农事操作铲趟等造成伤口病毒感染。
同时,高温干旱不利于白菜的发生发育,植株抗病能力降低。秋白菜播期过早,缺肥水,管理粗放,白帮品种较为易感病,青帮品种比较抗病。
(三)防治措施
防治策略是采用选种抗病品种和消灭传毒蚜虫为主,加强栽培措施为辅。苗期到成株期应连续防治蚜虫传播病毒。
发病初期可喷撒20%病毒灵、2%宁南霉素、20%病毒A、0.5%抗毒剂1号、1.5%植病灵等。间隔10天,连续喷施2~3次。
三、软腐病
软腐病是秋白菜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俗称脱邦、烂棵,是细菌性病害,主要从莲座期到包心期发生。
不仅在田间造成严重危害,并可贮运及销售过程中也可继续发病,是危害白菜生产的主要病害。
(一)病害症状
白菜软腐病有三种症状:
①基腐型
从白菜莲座期到包心后发生,病菌一般由菜帮基部伤口侵入,在根茎交界处先发病,受害叶片基部出现灰褐色烂斑,叶片在阳光下萎蔫。
但在早晚或阴雨天尚可恢复,2~3天后贴地处叶基部腐烂,暴露叶球,这种菜棵用脚一踢,菜头极易脱落。北方农民称之为“脱大帮”。
②叶焦型
病菌以菜棵顶部侵染,初期叶片呈水渍状,后扩大并变为淡褐色,逐渐腐烂,日晒后逐渐失水变干,呈薄纸状紧贴在叶球上。
③心腐型
植株从顶部向下或者从菜心基部开始腐烂,心叶呈萎蔫状,向外发展。使外部叶片叶柄腐烂,软腐状,有恶臭味。北方菜农称之为“烂疙瘩”或者“烂葫芦”。
(二)发生规律
白菜软腐病病菌普遍存在于土壤中,靠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主要通过植株伤口侵入引起发病。
或者种子本身带菌,即使播在没有种植过任何蔬菜的地块,遇到适宜的条件也会发病。
高热多雨、天气潮湿闷热、浇水过多致使土壤过于潮湿、氮肥施用不当造成铵中毒“烧心”等都是白菜软腐病发生的诱因。
(三)防治措施
软腐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采取轮作、选择良种、播前浸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浇水等农艺措施预防软腐病的发生。
大白菜进入壮心期开始发病,此时叶片上只要出现黄褐色斑点,即应立即采取药物治疗。常用的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者新植霉素4000倍液浇灌发病植株及其周围健株根际土壤。
喷药时应着重喷洒接近地面的叶柄及茎基部,对已开始发病的植株及其周围健康株更应重点喷洒。一般隔6~7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白菜病虫害防治方法,预防病虫害措施
白菜养护期间切忌连作,及时疏除地表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清除销毁,再就是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5000倍或叶枯唑300-500倍叶面喷施,在大白菜的幼苗期,莲座期或包心期前,用钙镁肥叶面补喷或基施,选择抗病品种,按种子量的0.3%的福美双粉剂拌种。
白菜种植中常见病害
1、软腐病:大白菜在莲座期至包心期都会发生,与气侯,茬口,播种期等有关,如降雨多,地表积水,播种过早,连作地块等都易发病。
2、干烧心:大白菜的叶片逐渐变干,黄化,叶肉呈干纸状,叶脉黄至黑色,发病部位主要在心部,是由于缺钙锰引起的。
3、黑腐病:不仅在大白菜的生长期发生,就是在储存期也可危害,生长期常和软腐病并发,造成烂帮,烂心等,危害极大。
栽培白菜主要虫害
白菜常见的虫害有蚜虫以及菜蛾,主要藏在叶背处,啃食叶肉或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子的干枯,严重会对白菜造成死亡。
白菜病虫害防治
1、软腐病:避免连作,及时疏除地表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清除销毁,再就是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5000倍或叶枯唑300-500倍叶面喷施,防治效果较好。
2、干烧心:增施有机肥,不可偏施氮肥,在大白菜的幼苗期,莲座期或包心期前,用钙镁肥叶面补喷或基施。
3、黑腐病:选择抗病品种,按种子量的0.3%的福美双粉剂拌种,增施有机肥,发病初期用中生菌素,喹啉铜进行叶面喷施。
4、虫害:白菜生长期间要经常清除杂草,疏松土壤,还可在大棚中封闭3-5天,温度较高的话,可灭杀虫源,另外可用药剂防治。
请问:白菜根长瘤 是什么病 怎样防治
白菜根肿病又称根瘤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南方的多数地区和北方的一些酸性土壤地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症状及其识别:根肿病主要危害植株根部,发病初期在主根和一、二级侧根上出现局部肿大现象,地上部分生长迟缓,外叶常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发病后期根部肿瘤长大,最大直径可达10厘米以上,一个或多个不等,地上部分发生叶片变黄、叶缘干枯及干烧心症状。大白菜植株感病后,结球能力减弱,叶球小并且松散。
防治方法:①控制种子来源。从无根肿病发生的地区引进种苗,并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避免种子带菌。②改良土壤。在常发生根肿病的地区种植时,于播种或定植前7~10天向田间撒熟石灰,每亩用量70~100千克。或在发病初期,用15%石灰乳灌根,每株0.3~0.5千克乳液。③加强栽培管理。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4~5年,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增施碱性肥料,精耕细作,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带到非水源处销毁。④药剂防治。可用75%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每亩1.5~3千克,加适量细土,于播种或定植前沟施;或用75%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于定植前穴浇,每亩250~500克药液。也可用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3千克,加适量细土,于播种或定植前沟施;或定植时每株用苯菌灵药液400毫升(有效成分克)浇灌,隔1个月后再浇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