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在民国时达官贵人住在哪个片区

南京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是给人住的,还是做公园?

南京公馆区主体是住宅,部分作为公园。

颐和路公馆区作为民国时期南京《首都计划》的第一住宅区,历史和现状都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公馆区现居住人口约600户、1790人。

按照规划,未来应保证以居住为主体功能的有限开放,既要保障和延续街区的居住品质,又要营造一定规模的公共服务氛围,公共服务功能占比宜控制在30%左右。同时,要保护街区的空间格局。颐和路、牯岭路等12条历史街巷的走向、宽度、断面形式等不得改变。

扩展资料

关于南京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未来的规划方向

规划要求从综合历史文化价值、产权难易度、现状环境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找出适合公共展示和开放的院落分布,通过院落遴选,明确颐和路公馆区内未来公共开放的规划方案。选择体验较好、资源丰富、环境宜人的路径组成文化线路。

规划明确了颐和路应“文雅”利用的基本原则,避免过度商业与市井化的项目安排,强调“整体氛围安静、内部院落精致、体验活动优雅”的氛围。打造民国文化生活体验区,增强街区的文化属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南京颐和路将开放民国风貌院落 形成文化环线

南京民国建筑的公馆别墅类

达官贵人、政要名流的官邸别墅和各国驻华大使馆,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特色之一,其中以山西路、颐和路一带尤为集中,共建房1700处,以及中山陵园附近等。这些洋房千姿百态,宛如万国建筑博物馆。 南京民国时期主要公馆别墅 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现为美龄宫)美国大使馆旧址(现为江苏省省级机关招待所)法国大使馆旧址(现高云岭56-1号、高楼门56号、金银街17号以及宁夏路4号等处)英国大使馆旧址(现为南京双门楼宾馆) 荷兰大使馆旧址(现为772厂18分厂办公室)菲律宾公使馆旧址(现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陈果夫、陈立夫公馆旧址(现为常府街30号) 蒋纬国公馆旧址(现为普陀路15号,上海路11号后永庆巷13之1号)薛岳公馆旧址(现为江苏路23号)邹鲁公馆旧址(现为颐和路18号)郑介民公馆旧址(现为天目路18号,桃源新村13号)钮永建公馆旧址(现为赤壁路3号)阎锡山公馆旧址(现上乘庵16号、高楼门51号均因近年扩路动迁,踪迹全无,现仅存颐和路8号) 葡萄牙公使馆旧址(现为童家里14号为玄武饭店拆建使用,北平路20号为江苏省电电力局使用)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现为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苏联大使馆旧址(现为颐和路29号、大方巷56号、扬州路18号)马歇尔公馆旧址(现为宁海路5号)埃及大使馆旧址(现为北京西路9号)冈村宁次寓所旧址(现为南京大学教职工宿舍)陈诚公馆旧址(现为普陀路10号)加拿大大使馆旧址(现为天竺路3号)墨西哥大使馆旧址(现为天竺路15号)多米尼加公使馆旧址(现为赤壁路5号)宋子文公馆旧址(现为北极阁1号)巴基斯坦公使馆旧址(现为珞珈路50号)巴西大使馆旧址(现为海路14号)意大利大使馆旧址(现为武夷路13号)徐悲鸿故居旧址(现为傅后岗4号)拉贝故居旧址(现为小粉桥1号)挪威大使馆旧址(现为五条巷15号)桂林石屋遗址(现为日军炸毁遗址)梅园中共代表团办公旧址(现为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澳大利亚大使馆旧址(现为京颐和路32号)秘鲁大使馆旧址(现为上海路陶谷新村3号)瑞士公使馆旧址(现为宁海路15号和珞珈路46号)白崇禧公馆旧址(现为雍园1号)

南锣鼓巷在哪里

■历史文化背景 ■南锣鼓巷:北京古都风貌中 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

为什么说 一条颐和路 半部民国史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南京的颐和路,虽是一句夸张的话,但是却印证了这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特殊地位,与习惯了在游客面前“抛头露面”的总统府不同,颐和路公馆区更像“养在深闺”。 到了南京,从总统府出发,沿中山路向西绕过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再往北一拐,就到了颐和路,不过十几分钟车程。梧桐敛去喧嚣,延伸出布满民国建筑的寂静街区,恍如隔世。 1929年12月31日,蒋介石颁布了《首都计划》,视“居住为人类生活之大端”,《计划》将南京住宅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建别墅和花园洋房;第二、三等级建公寓、普通楼房;第四等级为棚户区。 到1933年,由于后期经费不足和抗战爆发等多种原因,只有第

关于旅游

体验明国时代自然是去南京了,特别是南京的颐和路,随便拍拍的照片都是明国的感觉。

颐和路公馆区系指颐和路、宁海路一带成线成片的住宅建筑。这里曾是民国党政军要员、富豪、外国人的花园别墅.因为在此居住的都是达官贵人所以老百姓又把它叫做公馆区。

为了表现公馆区的贵族品味,区内道路都以我国各地名胜命名,主干道叫“颐和路”,两侧有“珞珈”、“灵隐”、“普陀”、“赤壁”、“天竺”等。这里有成片的西式建筑,法式、英式、西班牙式……几乎找不到式样重复的,这里成了各国住宅的展览馆。

记忆里,颐和路是幽静的,像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时间,在这里,仿佛是凝固的。法国梧桐掩映下的小路,处处都在诉说着历史。

我们无从探访隐藏在绿荫深处的老房子,只能从那些伸出的、繁茂的枝头,去猜想院子里面的繁华和气派。

文章标签:民国南京公馆旅游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