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多少米是不是分各种层,那是不是玄武岩单独一层,是不是可以挖到,然后大量开采卖钱,应该很值钱把

地下400米是什么层

玄武岩层。
地表之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的表面是土壤和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平均厚33千米,主要成分是花岗岩和玄武岩,质量只占地球的0.4%。

地下一千米是什么,是岩石还是土

这要看是在什么地方了,比如说,如果是在山区或者浅覆盖地区,别说1000米以下,可能几米以下就是岩石,甚至是岩石直接裸露。而如果是在盆地,特别是第四纪覆盖比较厚的地区,那可能1000米以下还是土。具体要通过钻孔来探明情况。其实你要想知道当地地下情况,可以到地质部门看他们开展的地质勘探报告,里面有详细的钻孔资料,地下多少米是什么土层,有多厚,都有记录。

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几层,它们之间的分界面分别是什么

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1、地壳

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2、莫霍面

1910年莫霍洛维奇提出地球有内外层之分。他指的内外层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幔和地壳。而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也就被称之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幔物质密度、硬度大于地壳。此面以上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密度约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橄榄岩相近,密度约3.1-3.3×10^3kg/m^3。莫霍面温度为400-1000/℃

3、地幔

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在2800km以上,平均密度为4.59/cm3,积约占地球体积的82.26%, 地幔的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67.0%,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物质的总组成。地幔的横向变化比较均匀,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以1000km激增带为界面(雷波蒂面),进一步划分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一级圈层。

4、古登堡界面

古登堡界面,又名古腾堡界面。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而划分,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地震波传播时,除了在地球内部深度约33千米处波速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此处称为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之外,在深度约为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状态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此处便被称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即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P波(指纵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

5、地核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径约有3470 km,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高密度,地核物质的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0.7克。温度非常高,有4000~680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圈层

地下0米到100土壤情况,多少米是土,多少米是水,多少米是石头,城市,平原,山区分别什么情况?

一般来说,土里面或者石头(岩石)里面都是有水分布的,主要是地下水。地表以下的表层一般是土壤层,往下就为固结的岩层。

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

它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扩展资料:

根据土的颗粒级配、成因年代及工程地质特征,将土体分为砂类土、粘性土和特殊类土等工程地质层组。

全新统粉细砂层组

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和苏北废黄河故道地区,属冲积和冲海积相沉积,为褐黄色至灰黄色粉细砂,含少量泥质,饱水,不均匀系数小于50,砂层厚度10-25米,顶板埋深小于5米,受地震作用后容易产生砂基液化。

上更新统粉细砂层组

主要分布于里下河和太湖地区,以灰色、黄褐色粉细砂为主。砂层厚度3—14米,顶板埋深10—20米,多属中密至密实状态。

上更新统含砾中粗砂层组

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北地区,为冲积、冲洪积相棕黄色中、粗砂,局部地区夹有亚粘土透镜体。层厚2—24米,顶板埋深2—24米,砂层饱水,密实,颗粒分选性差。

全新统亚砂土层组

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区、黄泛区及沿海一带,为灰黄色冲积、冲洪积、冲海积相沉积。软塑状,固结压密程度较低。层厚2—10米,顶板埋深一般为0—3米。

全新统粘土、亚粘土层组

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为灰黄色、褐黄色冲积、冲海积和湖积相沉积物。可塑,具高——中压缩性。层厚一般为2—7米,顶板埋深0—5米。

上更新统粘土、亚粘土层组

除沿海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外,广泛分布于各地。为冲洪积相沉积,含有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夹有亚砂土或粉砂薄层。稍湿至潮湿,多为可塑至硬塑状,具中——低压缩性,厚度较大,在山前岗地均出露地表,东部平原区埋深达15—30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质勘探

地球地质共有多少层?最表面一层是什么?

地球地质一共有3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最表层是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

地幔,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地核,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

扩展资料:

划分依据

1、根据各圈层密度和地震波速度与地表岩石或矿物的有关性质对比进行推测。

2、根据各圈层的压力、温度,通过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进行推测。

3、根据来自地下深部的物质进行推断。火山喷发和构造运动有时能把地下深部(如上地幔)的物质带到地表,为我们认识深部物质提供了依据。

4、与陨石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的内部结构

文章标签:自然科学地理地球地质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