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边际效用分析水和钻石
这种分析的方法又叫钻石与水悖论:水非常有用,但在市场上价格很低;钻石几乎没什么用,但在市场上价格很高。该悖论也称作价值悖论,曾被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在著作中讨论,包括柏拉图的《欧绪德谟篇》、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等。
众所周知,钻石对于人类维持生存没有任何价值(使用价值),然而其市场价值(价格)非常高。相反,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其市场价值(交换价值)却非常低。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构成了这个悖论。就供给面来说,水的数量非常大,且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不考虑荒漠干旱地区,地球上几乎处处都有水,包含大气层中的水汽);而钻石呢,是蕴藏在地表底下,且必须经过时间与适当的条件产生(如果不考虑人工钻石而单纯考虑自然钻石),供给非常的少,因此水供给大,而钻石供给少,故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该悖论与劳动价值论
亚当·斯密曾通过阐明价值有两种不同的意思来解释这个悖论:“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反之,钻石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
此外,他又解释了交换价值由劳动决定:“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因此,斯密否定了价格和效用之间的必然联系。价格在本观点中,并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而是和生产要素(即劳动)相关。边际主义的支持者们认为这种说法自相矛盾。
金银和钻石无使用价值但为什么需要其他货物与其交换
1.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他指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一般不会拿东西与水交换。反之,金刚钻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这表明,他科学地认识到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他没有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斯密钻石用处极小而价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宝石作为一种奢侈品,可以给人们带来炫耀等效用,而且数量很少,所以增加一个单位的宝石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很大。即宝石的边际效用很大,消费者愿意以较多的支出来购买。
而水虽然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人带来极高的效用,但世界上的水的数量很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很低了,即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也就很低了。
价格与总效用无关,但与边际效用有关。在消费者的收入固定和他们面临的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他的支出在各种商品之间的分配,必须使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都相等。所以钻石用处极小而价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
边际收益递减原理,在实际社会中的应用举例。
在生产中,在农田里撒化肥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当向一亩农田里撒第一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最多,撒第二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没有第一个100公斤化肥增加的产量多,撒第三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更少甚至减产,随着所撒化肥的增加,增产效应越来越低。
在科学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人的记忆规律,发现遗忘率是随着人记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记忆的次数越多,遗忘的可能性就很少,非常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社会管理中,一个政策出台以后,刚开始往往管理或者规范效应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政策的功能就越来越小了,越来越不适宜社会管理的需要,政策的管理规范制约或者引导效应在不断减弱,这就是宪法法规章程等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调整和更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