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评鉴,这几枚辽钱如何?

朋友这辽代的铜钱值多少钱

大同元宝属于辽代的珍泉,这枚钱币品相堪属上品,可惜是光背的,价值也还可以,千元左右吧

何为辽下八品,辽上八品?

辽下8品:

1、重熙2、清宁 3、咸雍 4、大康 5、大安 6、寿昌 7、乾统 8、天庆

辽上8品:

1、天赞(虎尾) 2、天显 3、天禄 4、应历 5、保宁 6、统和 7、牡国 8、助国

辽代中晚期货币经济的确立和铸行货币:

辽圣宗时期,契丹社会进入了稳定发展的全盛时期。

政治上:由于辽圣宗任用汉人韩德让辅政,上下相穆,人心思治,在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上,继续推行顺应民心的“胡汉分治”和“因俗而治”的政策,进一步巩固了统治。

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军屯、移民、兴修水利,使农业迅速超过畜牧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基础,大大加速了契丹社会封建化的进程。

加之1004年澶渊之盟后,北宋每年进贡大量岁币银、绢,在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下,促使辽的手工业和商业空前发展,社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史载当时农业丰收,库存积余,使得“斗米数钱”、“斗粟六钱”。

扩展资料:

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商品交换和货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由此,打破了过去一朝只铸一种年号钱的惯例,这一时期,铸币的数量和种类都比前期有相当大的增加。

1、统和元宝:铸于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小平钱;传世还有“开泰元宝”、“太平元宝”、“太平兴宝”及“太平通宝”等,一般以为属圣宗钱。

2、重熙通宝:铸于兴宗重熙年间(1032-1055)。

3、清宁通宝:铸于道宗清宁年间(1055-1064)。

4、咸雍通宝:铸于道宗咸雍年间(1065-1074)。

5、大康通宝、大康元宝:铸于道宗大康年间(1075-1084)。

6、大安元宝:铸于道宗大安年间(1085-1094),版别较多。

7、寿昌元宝:铸于道宗寿昌年间(1095-1101)。

辽末天祚帝时,铸有:

8、乾统元宝:铸于乾统年间(1101-1110)有小平、折十型。

9、天庆元宝:铸于天庆年间(1111-1120)有小平、折十型。

辽代中晚期货币的出土在辽钱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尤以重熙以后最为多见。但相较于历朝货币出土情况,辽钱的数量仍是极小的。即便是在经济最发达时期,铸币量仍不能与历史上各朝代相比。

辽代的通宝钱主要有哪些?

北宋由于和辽、金、西夏作战,岁输繁重,曾引起货币几次大贬值。宰相蔡京铸了一种一枚当10枚用的大钱,可是大钱的实际重量还不到3枚小钱,而面额却大了许多。这种做法在民间遭到了反对。命令下来后,市区的商铺店号干脆关门停业等于罢市。

辽代物价甚低,货币使用量不多。辽世宗耶律阮时,上京还处在交易无钱而用布的状态。各地都用不同货币,如圣宗以前所铸的辽钱极少,辽圣宗耶律隆绪之后稍微多了一些,但在流通货币中,所占数量仍甚少,不及2%。主要的是宋钱,其次是唐及五代及其他朝代的钱。

在对外交易方面,辽主要与宋和西夏等通过边境上进行互补性的交易。辽钱一般实行五等钱制,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辽代的通宝钱主要有天赞通宝、天显通宝、保宁通宝、重熙通宝和清宁通宝。

天赞通宝现存一枚在上海博物馆,钱重3.5克,文字清晰,品相极佳,为辽钱中难得一见的珍品。其中“通”字“之”部不带点捺,向上撩扬,有行草书的意味,钱币界称之为“虎尾通”。

“天显通宝”4个字隶书,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约2.7克。此钱制作工整,文字自然,古朴可爱。

应历通宝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径2.35厘米,现存世仅有数枚。“应历通宝”4个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

其中“历”字省略厂部的左笔,借用内穿右廓,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被列为“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保宁通宝存世量极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宽缘、细缘、狭穿、广穿、背月纹等区别。其钱文书体隶,浑厚朴拙,古意盎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可谓影响了整个辽代钱风,是辽钱中的稀见品之一。“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重熙通宝”4个字隶书,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2.7克至3.4克。重熙钱传世稍丰,而且不断有小批量出土,已见版式较多,钱文有大字、小字之别。重熙通宝的铸行是辽钱史上一座分水岭:重熙前出钱甚少,此后辽钱便逐代丰富起来。

“清宁通宝”为楷书,唯“宝”字尚留隶韵,光背无文。此钱有大样小样之分,大样笔画质朴,小样4个字清奇,“宁”字宝盖下从“下”而不从“心”,“通”字“甬”头为“丷”,制作也较粗疏。径2.2厘米至2.4厘米,重2.7克至3.4克。此钱传世较多,历年均有出土。

金代早期使用旧有的宋、辽钱币,直至金、宋间第二次议和后,战争暂告结束,才发行自己的货币。

清宁通宝

契丹钱币是什么样的?

 契丹(辽)钱币种类多,数量少的现象为中国钱币史之一大奇观。据不完全 统计,契丹自遥辇汗国建立至西辽灭亡近七百年中, 仅官方铸的行用钱就达五百 种以上, 可每种的数量却少得可怜, 有的仅有一两枚或孤品传世。虽然由于战乱, 人为损毁,使许多契丹(辽)钱币已经湮灭,但传存于今世的契丹(辽)铸钱仍很多,尚有许多可称得中国钱币之最的种类。

  其一、契丹(辽)年号钱,无一年号(包括短命政权仅存在几天的年号)漏 铸, 而且每个年号均铸元、 通宝两种钱,并多有小平、 折二、 折三、 折五、 折十, 五等制钱,早期钱尚有当百、当千、当万大面额钱。这种情况仅宋、明、清三朝可作一比,但宋年号有未铸钱者,明清两朝年号数量均不及契丹(辽),而且元 通两铸五等钱制情况更罕少。

  其二、契丹(辽)民族文字钱,无论从品种,数量,质量等几方面来说,都是中国钱币史上的第一位。论文字,有胡书、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论品种,有年号钱、国号钱、纪年钱、宫廷用钱、祭祀用钱、民俗用钱;论材质,有金、银、铜、铁、铅;论工艺,有铸造、有手工雕造、有先铸造后手工修雕;论技法,有模铸、有翻砂、有阴铸、有阳铸、有凸雕、有镂雕、有浅刻。其民族文字钱的品 种,数量,质量都创造了中国钱币之最。

  其三、契丹(辽)金银钱数量之多,无任何朝代可比。基本是每个年号、每个钱币品种都有金银钱、鎏金鎏银钱铸造,而且是金银铜铁铅五材同范铸造。

  其四、 辽太祖耶律阿宝机受禅让登帝位, 特铸的一种要求各代均续铸的流通 行用钱“千秋万岁”钱,从公元907年始铸至西辽亡 1218年,行用长达 311年。 中国钱币史上行用钱行用历史之长,除秦汉“半两”(行用 102年)、“五铢”(行用 739年),唐“开元通宝”(行用 286年)外,恐怕再也没有任何朝代的 行用钱可和契丹(辽)“千秋万岁”钱相比。

  其五、契丹(辽)流通纪念币契丹文“天朝万岁”钱、汉文“皇帝万岁”钱,亦创中国钱币史流通纪念币流通时间最长(311年)的记录。

  其六、 契丹 (辽) 官铸民俗钱的品种、 数量、 质量均创历代官铸民俗钱之最。

你可以看看这本书

请教各位老师,看看这枚千秋万岁钱

应该是后仿,根据图案,字口及字的神韵判断。 辽代行用钱。据其形制、文字演变及传世数量推断,铸行期可从太祖阿保机(916—926年)始,延续至中期兴宗(1031—1055年)前后。此钱大小不一,径自1.3厘米起,渐增至2.7、3.4、4、4.9厘米等多种样式,钱文亦从拙朴的减笔,反书逐渐演变为健美的繁体汉字。“千秋万岁”四字旋读,寓永久通行意,仅一“万”字即有减笔、反笔、简写、繁体之别。背多无文,亦有少数铭“家国咏安”、“国太仁安”之类吉语。制作浑厚,边廓坚挺,少数内廓微显决纹。因其时辽使入宋多携此钱,故传世“千秋万岁”较同期别种辽钱为众,殊不难见。又有背铸龙凤及人犬图等厌胜钱数品,辨其文字可知

文章标签:收藏历史生活古钱币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