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一块大洋抵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首先要搞清的是在1932年"废两改元“之前,民国的银子和银元是同时并用,银元有很多样式,有墨西哥鹰洋,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元,有孙中山立身像的银元,还有有袁大头等各种样式的银银元,我们这儿只以最具收藏价值,银份最充足的袁大头为例。现在一枚袁大头的收藏价值是700元到1000元人民币。
如果非要说民国初年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钱的话,要按它的购买力算的话,如果参照物不同,我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再有一点,民国持续了28年之久,由于货币价值是不断浮动的,所以说每一年的银元,购买力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浮动。所以说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我们只能这儿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1919年的民国一斤大米的价钱是三分,那么一块银元可以买33斤。以我们现在超市一斤大米2块5到三块来计算,那么一块银元现在的价值大概是85块钱左右。1924年华北一头耕牛的价格是5块大洋,而现在我买一头牛要到1.5万元左右,按这个计算一块大洋,现在的价格可以到达250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我们参照物变成了民国时期的女工,纺织工厂熟练女工的月工资是30块大洋的话。换成现在30块大洋相当于高科技技术工程师的工资1.5~2.5万元。那么,一块大洋现在的参考价值是大概6000元人民币左右。我们再来看鲁迅兄弟在民国初年用4000大洋就可以买西直门八道胡同那么大的一座院子。换成现在的参考价格,一块大洋大概是价值90000元人民币。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一款民国初年的大圆大头,可以折合到现在的人民币85元到9万元不等。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以学者李开周的考证,在1914年的上海,一块大洋可以买44斤大米。对比现代大米价格的话,换算下来约等于145元人民币。
论其购买力,在那时更是丰富:在1914年的上海,拿一块大洋下馆子,可以吃四五道菜的套餐,全是牛扒、烧鸡、火腿等“硬菜”。1917年时,北大新入职的青年教授,哪怕每顿都吃“两碟菜一碗汤”的精品餐,每月也花不到九块大洋。甚至北洋时期的北京,六个人去东来顺涮顿火锅,也就花一块大洋。
历史
大洋是清末到民国期间各种流通的“壹圆”型银币的统称,基本属性是:重量在27克左右,成色在90%左右。
主要包括: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坐洋、日本龙洋、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大奶妈”、(清朝)各种龙洋、(民国)大头、小头、船洋、汉版等,甚至荷兰的2.5盾、法国/比利时的5法郎等等,也就是说凡是符合这个规格的都可以认为是大洋(这是当时中国政府放任银币自由铸造、流通的结果)。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从时间上来看,粮食价格越来越贵,大洋的购买能力也就越来越低,所以,不同时期的一块大洋,对应人民币的价格也就发生了变化。目前,最新大米的平均价格为4.82元/公斤,那么,购买1912年的60斤大米大概需要144元,也就是说,1912年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144元人民币。
如果按照1937年的大米价格来折算,这时的一块大洋,仅相当于现在38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但是,单单衡量一块大洋的购买力,不能光从大洋所能换算的人民币价格入手,还要结合当时的实际工资与社会背景,来衡量当时一块大洋的购买力。
扩展资料
民国时期的大洋种类极多,其中以“鹰洋”、“龙洋”、“袁大头”、“孙大头”流行最广,存量最多,这几种大洋也得到了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居民的认可。
而且,因为这4种银元的重量大约都在0.72两左右,因此,这几种银元购买力大体一致。比如拿着一枚“袁大头”,和拿着一枚“孙大头”、“龙洋”所买到的东西基本等价。因此,文中有关一块大洋在民国时期的购买力,主要就是讨论这4种银元的购买力。
据北京文献记载,在1912年的北京,拿着一块大洋能够买到60斤大米;据《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中记载,在1914年的上海,一块大洋能够买到44斤大米。
根据《广州地方志》记载,在1931年的广州,一块大洋仅能买到25斤大米,又或者是20斤豆角。再来看看1937年的成都,这个时候一块大洋只能买16斤大米、40个鸡蛋、或者5斤白糖。
据1933年《文官等官俸表》记载,当时,南京的每斤大米需要大洋4分,也就相当于现在的60元人民币,那么蒋介石的工资就相当于现在每月的48,000元。上世纪30年代,如果担任广州市长一职,每月能都拿到560元大洋的俸禄。所以,广州市长的工资折合成人民币为16,800元。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民国的钱币换算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当时的物价来做对比,而参考的商品最好的就是百姓通用的吃穿等物品。
那么,知道了对比的商品后,还要根据年代的商品价格为例。
- 1872年时,白米每旧石为2.7银元,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为1旧石=160旧斤=177.7市斤。也就是说当时每斤白米为1.5分银元,这时候的一块大洋折合人民币为一百多块。
- 1901年时,白米每旧石为4银元,也就是每斤为2.2分钱,这时期的一块银元大概为今天70元左右。
- 1911年-1919年,米价涨幅不大,当时每旧石为6银元,也就是每斤米是3.4分钱。1银元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只要1角2分,1银元可以买8斤猪肉。这时的一银元相比现在人民币为40-50元。
- 1920-1925年,上海米价到了每市石9.5银元,1市斤=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要5分多钱,1银元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为1角4分左右。这时候的1银元折合人民币为35-40元左右。
- 1926-1936年,米价每市石需要10.2银元,每市斤为6分多。1银元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为2角左右。这时的1银元等于人民币30-35左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清末民初时一块大洋的价值概念。虽然当时上海的物价要比北京高出10%左右。
民国初期到后期的物价相差极大
在民国时期,一块大洋可以请吃西餐;可以买20张公元门票;可以买10张演出入场券,而报纸这些,一份只要3分钱,一块银元就可以包月。
据资料记载,清末民初时五块银元就可以买一头水牛,一块银元可以买一担大米,到民国后期一银元是一担谷。
根据清末时期银子的换算,当时一块银元等于0.8-0.9两银子,以这个价格兑换现在实物的话,那一两银子就100元以上,民国初期时约等于250元。
我们可以按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当教授时的工资300大洋来算,相当于现在至少3玩人民币,而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也就5-10个大洋,蔡锷将军当云南总督时月薪也才65个大洋。
以民国初期的物价推算,当时的一块大洋价值约等于今天的250元,而到中后期时的价值就没有这么高了,只能值现在的100元人民币。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我们对民国时期的大洋一定非常熟悉,因为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大洋和铜板是电视剧中最常见的支付方式,一般人工资的发放也是以大洋为单位。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大概等于现在人民币的100元左右,但是在那个时期,一块大洋却异常的珍贵,因为那时候的物价比较便宜,工资也比较低。关于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100元左右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大约等于现在的1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普通工人的工资是每个月5~10块大洋左右,应该就是现在的500~1000元,但是由于民国时期的东西比较便宜,所以可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一些其他的职业,比如律师,大学教授的一个月的工资就比较高,大概月薪300大洋左右,就相当于现在月工资的3万元,而且当时的物价比较便宜,这样的工资可以买到很多的东西,甚至可以在很好的地方买到一栋房子。
二、物件上涨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价正在大幅度的上升。那时候的一个大洋,基本上可以抵得上一个普通家庭收入的1/5,但是就现在的社会来说,一块大洋也就是100人民币左右,大概只够一个家庭几天的饭钱。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物价上涨的非常快,与民国相比,已经上涨了大概有十几倍。
三、如果想要保值可购买黄金
对于现在的货币来说,都存在贬值的风险,因为现在的经济形势变化太快。所以如果想要保值,还是选择购买黄金比较好。
关于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