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笈存世 多少件

石渠宝笈内容?王羲之的兰亭序应评为什么等级?

《石渠宝笈》,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1] 《石渠宝笈》经过初编、续编和三编,收录藏品计有数万件之多。其中著录的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每类又分为上下两等,真而精的为上等,记述详细;不佳或存有问题的为次等,记述甚简;再据其收藏之处,如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各自成编。一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一套现存台北。 可以看出,《石渠宝笈》并不注重藏品

原版复制的书画作品算真迹吗?

肯定不算丫,,德风堂老师觉得,。。。 1.书画真迹鉴定有哪些标准? 何谓书画真迹之标准,一是风格,二是用笔,风格称之为特征,用笔称之为特点。特征和特点组成一个书画真迹标准,特征为表,特点为内在。特征来自结构,特点则来自作者之心神,缺一而不可。脱离了这个标准,就没有真迹之说。鉴定真假以事实为准,人们总是再讲真迹形神兼备,有形而无神为假,而无神无形更不能为真。一个书画家用一生的经历创造出自己的面目,是溶智慧,思想,学识,魄力和刻苦钻研形成的结晶,包含着作者的本性,从而形成了大家承认的风格标准。风格标准是由作者的思想指挥,在正常情况下即使有变化也是渐进形的,前有逐步而后有延续。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许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文物至今未找到?

备受瞩目的《兰亭神龙本》亮相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这是公认的《兰亭序》最好的摹本。然而《兰亭序》的原本至今尚未被发现。历史上,究竟还有哪些有明确记载却至今没有被发现的文物呢?

1、王羲之《兰亭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宴聚于绍兴市郊会稽山阴的兰亭溪畔,26人赋诗41首,并聚诗成集,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稿,曰《兰亭集序》。

李世民生前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至极,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是公认的最好的摹本。李世民生前遗诏要求死后头枕《兰亭序》,即所谓“生则同榻死则同穴”,所以《兰亭序》真迹应该被埋在了昭陵里。但是温韬(关中18座唐皇陵中的17座都是他盗的)盗昭陵的物品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

PS:如果没有被毁,那么它唯一的可能就是在昭陵里了!要是哪一天被你挖到了,能卖多少钱呢?建议:把“永和”两个字扣下来两亿卖给永和豆浆,剩下的交给国家,奖励500块。

2、《永乐大典》正本

《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谢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编成后一直藏于深宫,真正接触过此书的人并不多。

嘉靖间重录《大典》,至隆庆元年(1567)完成即为副本,其残本保存至今。至于《大典》正本,不但目前未发现有任何踪迹,而且嘉靖后几乎找不到任何相关记载。正因如此,关于《大典》正本的下落便成了一个谜。

3、和氏璧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春秋战国时期“卞和献玉”“完璧归赵”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件玉璧也被战国各诸侯国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宝”。

当时,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据《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缘,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

那么,和氏璧到底现在何处呢?目前有两种推测: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另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遗失或被项羽掠夺去。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它或许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或许遗落在项羽败死的垓下(今安徽灵璧),徐州或灵璧的童鞋们,周末没事儿就去挖挖吧!

4、地动仪

自从公元132年张衡造出了地动仪,仅在公元138年记录了一次陇西地震后,“地动仪”就仿佛一阵烟尘般,消失在历史的深壑。

1951年,考古学家王振铎历经数年,考证研究终于复原并制造的“张衡地动仪”模型。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张衡地震仪模型,是根据王振铎的设计复原的。

5、大禹九鼎

根据《左传》鲁宣公三年记载,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贡铜,铸造九鼎,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九鼎铸成后,陈列于宫门之外,使人们一看便知道所往之处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

后人围绕着九鼎,两个问题至今难以弄明白,一是大禹是否铸鼎,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相连,即九鼎的最后下落。

清明上河图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做了介绍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汉族,出生于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居住于中国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对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资料只有71个字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后面第一个题跋者,金代人张著的跋文。跋文全文如下:“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

朗士宁的画,真迹能值多少钱?

宫廷御用画师,作品外流极少。2000年,郎世宁的力作《苹野鸣秋》以1764.5万港币的价格拍卖成交。2005年5月,郎世宁的另一佳作《秋林群鹿图》,拍出了2149.6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2008年10月27日,北京中嘉国际举行的秋季拍卖会,清乾隆年间郎世宁绘《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以1.44亿元拍得全场最高价。郎世宁绘画历史虽然长达半个世纪,但传世作品并不多。《石渠宝笈》记录的郎世宁作品仅四五十件,且目前多为国内外著名大博物馆收藏,流入民间的寥寥无几。据沈阳故宫有关人士透露,1959年国庆前夕,政府拨款30万元收购文物,他们派人赴京、沪两地买到不少宝贝,其中包括从一民主人士手中购入的三件郎世

文章标签:历史真迹书法清明上河图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