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处暑送鸭,无病各家”,处暑为什么要吃鸭子?
一种说法是处暑交节日期,一般是出现在七月份,七月份有民间重大节日中元节,古时候的人认为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七月底关鬼门止,所以人们在七月份会有很多祭祀仪式,而吃鸭子的谐音是“压”有压制一切灾祸的说法,利用吃鸭来保佑家人身体健康。
还有就是鸭子可以防秋燥。在处暑节气的时候,虽然就要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了,但是在有些地方还是容易出现“秋老虎”天气的,在处暑节气到时候,刚刚结束炎热的三伏天,这个时候的气温依然很高,人也容易没有食欲。再加上早晚的温差大了,如果不及时滋补,人就容易抵抗力下降而感冒,但是在白天依然还是很热的。并且因为降雨少了,空气比较干燥,人不仅会感觉整天口干舌燥的,而且身上的毛发、肌肤也很干燥,而这种就是秋燥的表现。
而鸭子的营养很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族以及钾、铁、铜、锌等多种营养成分,这样不仅能提高人的食欲、补充能量,而且还能补益身体、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马上就要进行秋收了,农民就又要忙了起来了。这个时候提前吃鸭子,给身体补充能量,这样才能有好的身体来迎接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强负荷的体力劳动。并且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了,所以也就在民间一直流传。
处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处暑吃鸭子,由来是什么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处暑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意味着凉秋的开始。从这一天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差增大、昼暖夜凉;但是有的地方也会出现“秋老虎”的短暂高温天气。营养人士称,此时饮食应遵从处暑时节润肺健脾的原则,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鸭子是属于适合处暑之际的润燥食物。
民间一直流传吃鸭子的习俗。民间吃处暑鸭,有很多种吃法: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五花八门。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到处暑,北京人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自家可以烹制鸭子煲山药、白斩鸭、清蒸鸭等,并按自己的口味调制些调料汁。
如果喜欢泡菜口味的鸭汤,可以买来四川泡菜与鸭子同煮,但千万不要放酱油,汤的颜色白白的,味道是酸中带鲜,口感特别清爽。鸭子,就能吃出各色的味道来。
处暑吃什么
1、吃鸭肉
处暑之所以要吃鸭,是因为处暑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饮食调养应以预防燥邪伤人为主。这个时期的饮食应该遵循润肺健脾的原则,而鸭子味甘性寒,具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定惊、消螺蛳积、清热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可主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民间认为鸭子是“补虚劳的圣药”。
因此鸭子是非常适合处暑之际吃的润燥食物。
2、吃糖醋莲藕
莲藕,美容解疲,浑身是宝。民间也有吃糖醋莲藕的习惯,并且莲藕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无论是促进新陈代谢还是缓解疲劳,它都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莲藕虽小,浑身是宝。除了蕴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钙以外,它还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
3、吃石榴
处暑是吃石榴的季节。石榴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E都高于苹果和梨。红粉皮石榴含维生素C高,青皮石榴含维生素E高。石榴性味温甘酸涩,有生津止渴、杀虫止痢的作用。石榴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饮用。酸石榴对防治腹泻很有效,甜石榴可防治咽燥口渴。
4、吃龙眼
“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处暑”之后不再喝凉茶,而多吃些“补气”、“补血”的东西,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所以少喝凉茶、多吃龙眼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补血”,要避免寒凉的食物;
同时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在这个节气食用是有益的;但食疗不用太过刻板,并没有规定这个节气一定要吃龙眼泡稀饭,很多人平时也可以这样食用,是有益的。
5、吃白丸子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秋季适当吃点糯米类食物,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处暑日,吃鸭子有什么好处
处暑吃鸭子——祛暑补虚 处暑日,北京有吃鸭子的传统。 鸭子是“鸡鸭鱼肉”四大荤之一,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E、烟酸等,是一种适于滋补的美味佳肴。鸭肉中含有较丰富的烟酸,对心脏疾病有预防保护作用。鸭肉性寒,味甘、归脾、胃、肺、肾经,具有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定惊、消螺蛳积、清热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可主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民间认为鸭子是“补虚劳的圣药”。 鸭肝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硒、铁等,是补血养生的最佳食物。其性温,味甘、苦,归肝经,具有补肝、明目、养血之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血虚萎黄、夜盲、目赤、浮肿、处暑的节气习俗是什么?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中元的民俗节目,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过去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结束,都会举办普度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告结。发展至今,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期。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民俗活动:
1.吃鸭子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做法也多种多样,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一般处暑当日,北京人往往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2.放河灯河灯也称“荷花灯”,往往是在荷化形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
放河灯目的是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表达:“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3.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而言,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民间常举行多种形式的祭海祈福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1998年浙江省象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开渔节除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外,还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他们不仅领略到当地浓烈的渔文化,也品尝了鲜美的海产品。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旧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四周,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往往可以品尝到种类繁多的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