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适合老虎生存吗?

苏州人说到苏州除了拙政园就是虎丘,虎丘到底有何风采?

江南风情一向被很多人所向往,像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典园林这样的景致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亲自体验一番的想法,在江南到哪里可以更真切的体验到这些呢?小编推荐就是苏州,苏州的古典韵味是远超其它城市的,这是走了很多江南城市之后才得出的感受,苏州非常之精致典雅,非常值得一游。

到苏州很多人就会想到园林,这当然是必看的,不过一些苏州人会告诉你一件事,说苏州最值得看的就两个,一个是拙政园,再一个就是虎丘山,它俩可以是苏州的代表,今天不讲拙政园,只带大家看一下虎丘到底有何魅力可以承担得起这么高的评价呢?

虎丘在苏州的西北面,公交游1线终点就是这里,景区是国家五A级的景区,门票分淡旺季,旺季70元,淡季60元。

虎丘是一个世界遗产,它跟苏州园林,中国大运河,杭州西湖等一样是属于世界的,这样的景点在中国显然也是为数不多的。虎丘的景点面积并不很大,走完这里只需要40多分钟而已,虎丘山只不过34.3米,确实只是一个小土包,但是就是这个不高的小土丘,竟然在古代就被誉为“吴中第一山”,“吴中第一名胜”,宋代的苏东坡还说“到苏州不来虎丘乃一大憾事也”,可见它的价值不凡。

虎丘标志景点是一个塔,人们都叫它虎丘塔,其实它的大名是云岩寺塔,它建于五代后周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塔是七层,八角形,砖石结构,高48.2米,做为佛塔无非像普通佛塔一样用于存放舍利佛经之类,但这个塔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它是歪着的,现在塔的顶部与底部中心偏离两米多,这是因为塔基在地下不同程度的下沉导致的。现在斜塔只能看看,拍拍照而已。

虎丘这个名字跟老虎有关,那这里真有虎吗?据典籍记载,虎丘得名始于春秋。吴王阖闾曾在此建行宫。公元前496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虎丘山。据《史记》记载,当时征调十万军民施工,并使用大象运输,穿土凿池,积壤为丘;灵柩外套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并将阖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柄宝剑一同秘藏于幽宫深处。据说葬经后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看来这虎来得太神异,不过江南过去也有虎也是应该确定的,杭州不也有个虎跑泉吗。

这一记载还透露出的内容包括,这里过去有大象,吴王是水葬,葬于剑池,陪葬的有三千柄宝剑,包括鱼肠剑等这样高级货,而今天虎丘这里仍然还可以看到剑池,但下边到底有没有墓还是争议颇多的,具体怎样反正对于景点倒不怎么关注了,正好可以营造充足的神秘感。

剑池自然是这里重点景点了,剑池无非就是一个水池,水还是很混浊的,周围的摩崖石刻倒是很精采,据说是颜真卿写的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每个大字都有一米多,非常之显眼。

还是因为吴王修墓,墓修好后,担心后人破坏,干脆把修墓的一千人杀了,这些人都死在千人石上,所以这里也有一个景点叫千人石,但又有人说千人石的来历是因为高僧讲法,一千来人聚在大石上听讲而得名。

这里还有一个泉叫憨憨泉,此泉据说可以有治眼疾的功效,这里又有一个故事。相传憨憨原为孤儿,双目生翳,视力很差,以乞讨为生。虎丘山顶无水,他被寺僧收为挑水僧,整天埋头干活,故称“憨憨”。老方丈把他当牛马使唤,他不堪忍受,一心想在山上找到泉脉。于是,白天挑水,晚上刨地,直至十指流血,终于刨成此井,并用此井水治好了眼病。现在这里有一口井,还有一个木桶可以取水。

在虎丘登到最高处观景台可以一览苏州城区,让人心旷神怡,虎丘的趣味性颇强,历史感也厚重,所以成为世界遗产也毫不奇怪了,这里有专门的免费讲解,每小时一次,到此可以体验一番。景区也有观光车,但是景区实在很小,并不需要观光车,来此可以注意一番了。

老虎在中国的古今生存状态分别是怎样的?

虎有“百兽之王”的美称,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它以森林中多数有蹄类动物及部分食肉动物为食,能够起到抑制相关物种、平衡生态系统的作用,所以老虎也被称作是森林生态系统下的旗舰物种。

我国现存有4个亚种的老虎,分别是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和印支虎。在历史上,我国是“老虎大国”,不仅拥有亚种数量最多(比当今还多了一种:新疆虎),而且老虎个体数亦是世界之最。

华南虎

虎的发源地在东亚,即华南虎生存的地区,最早可以追溯到300万年前,当时地球上生活着一种叫中华古猫的食肉类动物,如今它被国际上公认为是现代虎的祖先。

现代虎出现之后,由于地球上已经没有了超大型的猛兽,所以它们很快便发展壮大,并数次扩散,最终至亚洲大多数地区,甚至登上了东南亚一些岛。

2005年科学家们通过DNA技术验证了华南虎是现代虎里最古老的一支,这也间接证实了虎起源于东亚的假说,中国作为曾经的“老虎大国”,如今野生虎数量不足百头,实在是有些可惜。

东北虎

虎在中国的历史生存状态

虎对于我国来说十分重要,不仅体现在它的生态作用上面,还体现在文化之中。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里,关于虎的笔墨非常浓重,它的形象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据了十分显著的地位,甚至能与龙相提并论。

早在《周易》里面就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另外,十二生肖里面就有虎的一席之地,是强大与勇气的象征,历来也诞生了许多词语,比如龙腾虎跃、藏龙卧虎等等。

现代虎起源于亚洲,也仅分布在亚洲,最远曾到达小亚细亚半岛东部,受限于雪山、河流等天然屏障,没能进入欧洲及非洲,而历史上老虎最主要的栖息地则是中国。

20世纪以前,我国除少数高原、平原及荒漠地带等不适合老虎生存的地方之外,大半个中国都有老虎分布,且数量可观,据村里一些老人讲,他们小的时候还经常能够听见虎啸的声音。

到了50年代,由于人类世界的发展及其他因素,我国老虎的栖息地已经缩小一半以上了。

中国老虎历史分布图

在历史分布里面,华南虎的栖息地最广,数量最多,虽然从名字上看,是一种华南地区特有的物种,但华南虎的分布范围很广,不仅是华南地区,华中、华北、华东、西南,乃至是晋南部分地区亦有分布,另外由于华南虎还是我国独有的虎亚种,所以在国际上也有“中国虎”之称。

东北虎原本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虎,但自1858年清朝将外东北大部分土地割让给俄国之后,东北虎就不再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了,它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虽然不及华南虎,但却也很广,自内蒙、河北东北部起,向北延伸至覆盖整个东三省的林海雪原,都能见东北虎的生活痕迹。

新疆虎指的是生活在我国境内的里海虎,它的历史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核心沙漠的周边,即天山山脉南北,由于此地常年干旱降雨量不足,所以新疆虎也被称作为“最耐干旱的老虎”。

我国虽有孟加拉虎及印支虎,但在历史上它们的分布范围并不广,仅限于西南边境一带,数量也较少,20世纪50年代时,我国的孟加拉虎与印支虎加起来也不过60-80只。

我国拥有的5种老虎

华南虎

在现代虎所有亚种里面,华南虎的体型偏小,雄虎平均体重为150千克,雌虎为120千克,它的头部更圆,身上的条纹短且窄,但条纹之间的间隔却很宽,整体颜色也更橘黄。

华南虎在我国的地位自然是不用说的,历史上我国绝大多数森林里面的老虎,都是华南虎,它们经常出没于山脊、灌木丛等植被比较茂密的地带,以野猪、羚羊、鹿类等大型有蹄类动物为食,后来受人类农牧业发展影响,牲畜在华南虎饮食构成里的比重逐渐升高,这也是后来“人虎冲突”的导火索。

20世纪以前,我国生活着大量的华南虎,虽然古时候老虎也被当成是一种能够威胁人类、牲畜的“害兽”,而遭到捕杀,但由于狩猎工具原始,人口数量不大,老虎基数大等原因,所以并未对华南虎的种群发展产生太大的影响。

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人口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汲取越来越多,进一步压缩了老虎的生存空间,使得原本比较惧人的老虎,为了生存不得不加大捕食牲畜的力度,从而导致人虎冲突加剧。

华南虎

  • 华南虎大量消失的时间段是上个世纪50-70年代,从1956年全国收上来的1750张虎皮数量看,当时的华南虎数量虽然较历史来说少很多,但也比较可观,全国保守估计有4000余只;
  • 而到了70年代,华南虎数量下降严重,全国估计不足百头;
  • 80年代后更少,乐观估计也只有30-80只;
  • 到了90年代,全国多地华南虎绝迹,只有江西、广东、福建、湖南等交界处有少许分布,专家们根据当时的虎粪便、脚印等踪迹,估算出野生华南虎的数量约为20-30只;
  • 进入21世纪之后,野生华南虎已经难觅踪迹了,最终人们宣布华南虎进入野外灭绝状态。

华南虎

很多人认为华南虎灭绝了的原因正是如此,其实野外灭绝跟灭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野生个体已经没有了,但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还有。

而后者就是真正的灭绝,即无论是野外环境下,还是人工饲养的环境下,都没有该物种,到了这一濒危等级的物种,就再也无法挽回了,比如袋狮、中国犀牛等。为何华南虎的消失速度如此之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将其当成“害兽”而大肆捕杀。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人虎冲突”最剧烈的阶段,或许从一些传闻故事里面就能看出来,比如传播程度广,神话色彩浓重的“百虎围村”,讲述了湖南雪峰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在1957年被上百只老虎围困的故事。

虽然故事是假的,但当时的“虎灾”却是真的,比如单单是湖南的耒阳县,在1952年间就有上百人死于老虎之口,被老虎叼走或者杀死的牲畜更是不计其数。


东北虎

谈到东北虎在我国的古今生存状态,就不得不将东北虎在俄国的生存状态一起拿来说,因为它在两国的栖息地是紧紧挨着的,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并没有国界之分。20世纪上半叶之前,我国的东北虎数量一直远远超过于俄国,但在这之后就反过来了。

在19世纪末时,俄国的野生东北虎数量为800只,而我国有2000只,随后俄国每年都会有约150只老虎被人类合法杀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才有所好转,但当时每年依然有50只东北虎被捕杀。

东北虎

当时俄国捕杀东北虎的现象非常疯狂,不仅偷猎盗猎行为严重,就连一些士兵也参与了“猎虎”行动当中去,原因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这个阶段,俄国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修建,严重影响了东北虎的生存活动,于是人虎冲突不可避免,伤人又吃牲畜的老虎,最终被人们大肆捕杀。

由于东北虎在俄国的栖息地与我国相连,所以除了被捕杀的个体之外,大部分东北虎逃至我国,到了20世纪30年代时,俄国的老虎数量只有20-30只了。

俄国士兵捕杀东北虎

进入20世纪下半叶之后,我国在对待老虎这件事情上,态度与之前俄国差不多,作为老虎的一种,东北虎虽然不是当时最主要的目标(华南虎才是),但亦不可幸免。

被长枪短炮追赶着的东北虎,大量开始逃往俄国,这对于俄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补充,所以在50-70年代时,俄国的老虎数量增长十分迅速,到了21世纪初,俄国的东北虎数量已经恢复至500只了,此时我国的东北虎数量跌至历史最低,仅有两位数。

俄国在1947年就已经意识到老虎的重要性,并开始大力保护,而我国到了1977年才全面禁止狩猎东北虎,但此时仍有不少偷猎盗猎的现象发生,对于本就稀少的东北虎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好在后来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保护意识逐渐深入民心,偷猎现象才得以控制。

但由于之前的大肆捕杀行为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老虎的数量恢复起来相当困难,去年世界老虎日的时候,一些专家学者宣布了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为27只,这个数字也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不过好消息是我国东北虎的数量已经呈现上涨趋势了。

东北虎

新疆虎

相对于华南虎、东北虎的来说,知道新疆虎的人会少一些,它并不是我国独有的一个物种,而是生活在我国新疆一带的里海虎。

由于新疆一带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地形多为沙漠盆地或者高山山脉,所以注定了新疆虎的分布范围不会太广,而且栖息地分散化严重,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简单来说它们主要分布在沙漠绿洲上面,所以弄清楚了新疆一带的水系分布规律,基本上就弄清了新疆虎的分布情况了。

新疆虎历史分布图

新疆虎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南北两侧,最主要的栖息地是准葛尔盆地南面的河流湖泊地带,以及塔里木河流域及支系流域里面。

由于环境使然,新疆虎相较于其他老虎来说,身上的颜色偏淡,更接近于沙子的颜色,只是可惜的是由于它们灭绝的速度较快,灭绝的时间较早,所以历史上没有留下一张新疆虎的照片,唯一能够找到的直观资料便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所绘制的图画。

斯文·赫定笔下的新疆虎

新疆虎的消失可以说是十分迅速,尤其是1899-1961年间,新疆虎数量下降最为严重。

1877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到新疆探险的时候,发现老虎在罗布泊周围很常见,而到了1885年他再次来到新疆之后,发现老虎数量虽然还是很多,但较之前来说已经减少了不少,尤其是北疆地区,老虎的密度明显比南疆低。

到了1900年,斯文·赫定到来之时,整个塔里木范围内的新疆虎数量已经比较少了。

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流域的老虎消失了,到了60年代,整个新疆大范围内已再无老虎的踪迹,关于新疆虎的消失,曾众说纷纭,有说是一种会吃掉虎崽的蚂蚁所为,也有说是人类的大肆捕杀,其实归根结底来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态环境的骤变。

比如1921年,塔里木河一条向北的支流在雨水冲刷、流沙堆积等的作用下,迅速壮大成为一条浩瀚的大河,直接导致了塔里木河向北改道,以至于此段河流的下游严重缺水,大小湖泊干涸、绿洲植被枯萎,那么生活在里面的一众生物自然不能幸免。


新疆虎作为一种最耐干旱的老虎,但它的生活离不开水,且不说老虎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喜欢下河游泳,单单是在进食之后就需要大量饮水,而由于河流改道、湖泊干涸等原因,导致大量野生动物死亡,新疆虎除了直接死亡之外,还会因为猎物匮乏而饿死。

新疆虎的消失,是我国动物资源的损失,是世界物种多样性的损失,对于新疆地区生态系统来说,也有着不小的影响,甚至为之后的“狼灾”埋下了隐患。

受狼灾影响而死的牲畜

孟加拉虎和印支虎

孟加拉虎是一种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老虎,身上的条纹细长且清晰,是目前世界上存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老虎,其主要栖息地在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我国虽有少量孟加拉虎分布,但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分布范围都仅限于西南边境处,且数量较少。

比如20世纪50年代,整个亚洲的野生孟加拉虎数量约为4500只,而我国仅有30-40只,并非是我国主流的虎种。

孟加拉虎

印支虎虽然从名字上看起来这像是生活在印度里的一种老虎,但实际上跟印度没啥关系,它的主要分布地点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整个印度没有一只野生印支虎(事实上印度只有孟加拉虎一种)。

印支虎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仅限于云南省,且在边境附近,历史上虽然在广西与云南交界处也发现了印支虎的生活踪迹,但数量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印支虎

中国老虎分布现状

时至今日我国的野生虎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分布范围也仅限于东北一隅及西南边境少部分地区,而原本华南虎、新疆虎等大量分布的区域里面,早已经绝迹了。

目前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偷猎盗猎行为很少,所以人们也在大力保护它们,所以对于当今的老虎来说,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它们本身。

由于基数少,近亲繁殖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而近亲繁殖的危害相当严重,不仅会增加各种遗传疾病的患病风险,还使得基因多样性降低,一旦未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物种灭绝都是有可能的。

目前我国野生个体数量最多的是东北虎,权威的数据是去年“世界老虎日”公布的27只,这是一个相当保守的数据,若算上徘徊在中俄两地的数量,即“旅行虎”的话,能够达到40只左右,但相较于俄国700多只的数量来说,还是太少了。

前面说到了东北虎的两次大规模迁徙,分别是从俄国逃往中国、从中国逃往俄国,而如今东北虎正在经历第三次迁徙:从俄国移居至中国。

东北虎

这是可以预见的现象,毕竟从1977年开始我国就大力保护东北虎及其赖以生存的野生环境,随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更是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相较于严寒的西伯利亚腹地来说,我国东北的林海雪原才是它们的老家,更适合东北虎的生存。

如今俄国滨海边疆区的东北虎数量趋近于饱和,随着我国生态逐渐完善,它们必定会被吸引过来,去年1月份俄国一只雌性东北虎带着三只小老虎,不远千里来我国生活就是非常好的证据。

雌虎的到来比雄虎的到来更有意义,因为它们的移动性没雄虎高,偏向于在母亲周围定居,而带崽的母虎无论是对猎物丰度还是环境要求都要更高,间接证明了我国在东北虎生态保护上取得的成就。

远道而来的东北虎母子

华南虎已经野外灭绝,这就意味着在野生环境下不可能再见到它们的身影了,除非有奇迹发生。截止到2010年的时候,全国有16家动物园有能力饲养并繁殖华南虎,其中又以上海的数量最多。

华南虎的人工繁殖,最早是在1963年,人们将剩余为数不多的野生个体捕捉回来,然后进行人工饲养并繁殖,所以现在所有的华南虎,尽管数量较多,分布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动物园中,但它们都是最初那几只虎的后代。

关于华南虎的保护,除了人工饲养之外,人们也在积极尝试野化工作,但由于其历史栖息地早已不再适合大型食肉动物生存,所以华南虎的野化工作十分困难且复杂,而目前来说,梳理繁育脉络,建立华南虎族谱则是华南虎保护工作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它们分散在全国各个动物园中,但每个动物园的华南虎个体数较少,若各自为营独立进行繁殖的话,难免加重近亲繁殖现象,而梳理每只华南虎的亲缘关系,建立族谱,各动物园之间相互“通婚”,无疑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近亲繁殖。

华南虎

孟加拉虎与印支虎对于我国来说,无论古今的分布范围都很小,仅在西藏、云南等边境处有少量分布,数量也岌岌可危。

虽然在五六十年代打虎热潮中,这两种虎也是被人们捕杀的对象,但由于背靠边境,而边境处多为人迹罕见的荒野,所以只要当地生态没被严重破坏,野生头蹄类动物没有灭绝,就会一直有少量个体从国外而来,这也是为何这两种虎在我国历来数量最少,却一直没有灭绝的原因之一。

虎丘简介的内容是什么?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阊门3.5公里的郊外。虎丘海拔34.3米,占地约20公顷,山体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流纹岩。

远古时代,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来。如今虎丘虽已远离大海,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海的踪影,海的信息。人们来到虎丘,未踏进头山门,就看到隔河照墙上嵌有“海涌流辉”四个大字;进山门后,一座石桥跨过环山河,桥被称作“海涌桥”;上山路旁的一些怪石,圆滑的石体是因为海浪冲刷而致;憨憨泉因为潜通大海,又被称作“海涌泉”;拥翠山庄月驾轩内立有清代学者钱大昕书写的“海涌峰”石刻。虎丘曾有过望海楼、海泉亭、海宴亭等胜景。在历代文人笔下,更可见虎丘与海的渊源,“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白居易)“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顾瑛)“尝疑海上峰,涌起自天外。”(王鏊)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期,这里就是吴王阖闾的离宫所在。公元前496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这里。据《史记》等书记载,当时征调十万军民施工,并使用大象运输,穿土凿池,积壤为丘;灵柩外套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并将阖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柄宝剑一同秘藏于幽宫深处。据说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宋代苏州州学教授朱长文则认为,虎丘因形似蹲虎而得名,并说:”然观其岩壑之势,出于天成,疑先有是丘,而阖闾因之以葬也。“清乾隆帝弘历也表示赞同:”本来岩壑擅天成,虎踞偏称金气精。”相传,吴国灭亡后的数百年间,越王勾践、秦始皇、东吴孙权,曾先后来次探宝求剑,结果都一无所获,徒劳而返。

虎丘由帝王陵寝成为佛教名山和游览胜地始于六朝。东晋时,司徒王及其弟司空王珉各自在山中营建别墅,咸和二年(327年),双双舍宅为虎丘山寺,仍分两处,称东寺、西寺,刘宋高僧竺道生从北方来此讲经弘法,留下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和生公讲台、千人坐、点头石、白莲池等脍炙人口的古迹。六朝时的虎丘即已建有佛塔,陈代张正见、江整二人咏虎丘诗有”远看银台竦,洞塔耀山庄。“和”宝塔据高垄,经台镇岭头。”之句,可为佐证。这是虎丘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塔,废毁已久。

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使中国复归一统的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于仁寿年间(601年-604年)下诏各州郡建造舍利塔,并由“有司造样送往当州”,也就是附发了塔的样式,以便统一规制。于是,虎丘历史上便有了第二座塔,位于山顶东晋王琴台故址,不过,据古建筑专家刘敦桢考证,它只是一座方形的木塔,早已无有,决非保存至今的以砖结构为主的八角形塔。这一结论已是毋庸置疑的了。

到了唐代,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名讳,虎丘一度改名武丘,寺名亦易为武丘报恩寺,仍分东西两寺。颜真卿诗有“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之句。那时虎丘离城虽近,但无大路和河流可通,游人需从田间阡陌穿行,如遇雨天还要涉水方能抵达,交通极为不便。宝历元年(825年),五十四岁的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吏。这位热爱苏州风物、对虎丘情有独钟的大诗人有感于此,便领导苏州百姓自阊门至虎丘开挖河道与运河贯通,沿河修筑塘路直达山前,又栽种桃李数千株,加以美化,并绕山开渠引水,形成环山溪。事后,诗人写有一首五律《武丘寺路》:“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虎丘山下溪流映带,碧波潺缓,远远望去恍若海上仙岛;从此水陆称便,游人络绎不绝。为纪念白居易功绩,后人称塘路为白公堤,即今山塘街,河为山塘河,皆长七里,号称”七里山塘“。此后一千一白多年间,山塘成为连结阊门与虎丘的唯一纽带,是从苏州城去虎丘的必经之路;既是阊门商市的延伸,又是虎丘风景名胜的前奏,历史上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明清两代虎丘的多部山志无不将山塘包括在内,一并加以记述。

然而,当初白居易开河筑堤不到二十年,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崇道辟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于会昌五年(845年)诏令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坏佛寺佛像,强迫僧尼还俗,史称“会昌灭佛”。远离长安的苏州也未能幸免于难,建寺已五百余年的虎丘东西二寺当即被拆得片瓦无存。但过了不久,佛教又得到恢复。重建的虎丘山寺合二寺为一寺,并从山下迁移到山上,逐步形成保留至今的依山而筑的格局。山下则另建东山庙和西山庙,以纪念舍宅为寺的王、王珉兄弟。五代时期,中原分争,江南一隅比较太平。当时苏州是吴越国钱氏政权统治下,仅次于都城杭州的重镇,国主钱第四子钱元、钱文奉父子治理苏州数十年,大事修建佛寺、构筑圆林。据记载钱元“每游虎丘山寺,前路引望已欣动颜色。比至,必规画修缮。”虎丘的寺院和胜迹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维修和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现代修塔施工中,发现文物的文字纪年和塔的形制判断,虎丘现有的佛塔,就是五代最后一年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亦即吴越国王钱弘在位的第十三年,至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建筑。建成后十七年,吴越国“纳土归宋”,苏州正式归入宋王朝的版图。

北宋至道年间(995-997年)苏州知州魏庠奏改虎丘山寺为云岩禅寺,由律宗改奉禅宗。景元年(1034年)诏以宋真宗赵恒御书三百卷副本藏于寺中,为此四年(1037年)特建御书阁。皇初(约1044年),又改禅寺为十方住持。此后常为禅僧挂锡之所。南宋绍兴初(约1131年),高僧绍隆到虎丘讲经,一时众僧云集,声名大振,遂形成禅宗临济宗的一个派别“虎丘派”。绍隆法师名重宇内,声闻海外,“法席鼎盛。东南大丛林号为’五山十刹‘者,虎丘遂居其一。”绍隆于绍兴六年(1136年)圆寂坐化于虎丘。虎丘旧有隆祖塔院,在东山庙畔,昔时日本使者来华至苏,必定要朝拜隆祖塔,可见影响之大。宋代在山上创建的还有应梦幻观音殿(石观音殿)、转轮大藏殿、水陆堂、陈公楼(双井桥)、千顷云阁、和靖书院等。

元代至元四年(1338年)到至正四年(1344年)年间,云岩寺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建,塔的维修也第一次见于记载,现存的二山门(断梁殿)即当时所建。同时修缮和改建的还有大佛殿、千佛阁、三大士殿、平远堂、小吴轩、花雨亭等建筑,并铸造巨钟一口,疏浚环山溪六千余尺。元末群雄并起,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占领平江(苏州)割据称王。为保卫城池,选中水陆要冲的虎丘驻军布防,在疏浚环山溪的同时,沿溪修筑了一座环山城,将登临之人岁无虚日的名胜之区变成了介戒备森严的军事要害。一时“山上楼台山下城,朱旗夹道少人行。”(吕志学句)但虎丘土城在军事上并未发挥作用。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征讨张士诚,围攻孤城平江(苏州)达十个月之久。相传徐达的攻城指挥部就设在虎丘,而常遇春亦屯兵于虎丘,与张士诚军激战于山塘至阊门南北濠一带。

明代是虎丘历史上的多事之秋,曾三次发生火灾,毁而复建。第一次,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僧舍不戒于火,寺焚,延及浮图”。至永乐初(约403年)修塔,建大佛殿、文殊阁,十七年(1419年)至十九年建妙庄严阁、千佛阁、大悲阁、转轮大藏殿、天王殿、旃林选佛场等。第二次,宣德八年(1433年)“火复作于僧舍,浮图又及于灾,而加甚于昔焉。”距第一次灾后修复竣工仅十二年。巡抚侍郎周忱、知府况钟闻知云岩寺住持南邱立志复兴,率先以俸禄捐助,苏州官民纷纷施以财物。自正统二年(1437年)至景泰四年(1453年)约十五年间,先修复宝塔、重建大佛殿,而后构建敕赐藏经阁庋藏敕赐《藏经》、三大士殿、伽蓝殿、香积堂、海泉亭等。嘉靖万历和天启年间。在知府胡瓒宗等倡议和赞助下,又陆续修建了万佛阁(妙庄严阁)、西方殿、伽蓝殿,天王殿。千手观音殿、大悲阁、转轮大藏殿、千佛阁、悟石轩、和靖祠、五贤祠、申公祠,仰苏楼等,并再次修塔。但时隔不久,崇祯二年(1629年)第三次失火,大雄宝殿、万佛阁、方丈楼观,一夕而毁。十一年(1638年)至十三年(1640年),巡抚张国维捐俸重建大雄宝殿、千佛阁,并修塔。据刘敦祯教授考证,塔的第七层即当时改建。

清代,虎丘经历了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虎丘最兴盛之时,为康熙至乾隆期间。康熙帝玄烨和乾隆帝弘历都曾六次南巡,每次下江南都要光临虎丘,并曾驻跸山上,有几次从浙江回京途经苏州还要重游虎丘。祖孙二人先后在虎丘题写匾额楹联数十处,吟诗不下二十余首。现今头山门所悬“虎阜禅寺”竖匾,就是玄烨的手笔。为此虎丘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至四十五年(1706年)先后建起了万岁楼、御碑亭、文昌阁,以及宏伟的行宫“含晖山馆”,接着又重修了大雄宝殿、千佛阁。乾隆十五年(1750年),再次全面修整,十九年(1754年)建千手观音殿、地藏殿,三十八年(1773年)修塔。当时山前山后轩榭亭台逶逦参差,多达五千零八十余间,共有胜景二百多处;白堤春泛、莲池清馥、可中玩月、海峰雪霁、风壑云泉、平林远野、石涧养鹤、书台松影、西溪环翠、小吴晚眺,号称“虎丘十景”。虎丘衰落之时,为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的兵火摧残。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修成自天京(南京)挥军东征,一路势如破竹,迅速逼近苏州,溃败的清军在城外枫桥、虎丘、山塘、上塘、下塘和南濠、北濠一带纵火,大火延烧三昼夜。“山塘七里繁华梦,赢得姑苏一炬红”(俞平伯诗)被誉为”红尘中一二等风流之地(红楼梦第一回)的苏州阊门,繁华商市及虎丘、寒山寺等胜迹,旦夕之间化为废墟。1863年虎丘又成为太平军苏城保卫战的西北前哨阵地,曾在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战后的虎丘,殿阁楼台仅存断壁颓垣,唯有破败的云岩寺塔、二山门。二仙亭和石幢兀立于荒烟蔓草中;危塔暮鸦,西风残照,人迹罕至,荒凉不堪。同治十年(1871年)起山寺殿宇才略有恢复,但因陋就简,规模已大不如前。光绪十年(1884年),状元洪钧、词人郑文焯等集资于憨憨泉坡地依山势创建拥翠山庄。辛亥革命后,1918年吴中名士金松岑、费仲深、汪鼎丞等募建冷香阁于拥翠山庄北,并于阁旁植红绿梅数百株,成为品茗赏梅胜地。此后十余年,又陆续修建了头山门、石观音殿、申公祠、三泉亭、致爽阁、可中亭诸胜。但八年抗战期间,胜迹失修,树木被砍,又出现了荒凉景象。

新中国建立以后,虎丘胜迹才真正开始全面修整。1953年到1963年短短十年中,维修加固了疮痍满目、开裂欲倾的云岩寺塔,重修了二山门、大殿、千手观音殿、小武当、小武轩、百步趋、十八折、拥翠山庄、申公祠、五十三参、御碑亭、上山路、陈去病墓,重建了悟石轩、平远堂、花雨亭、通幽轩、玉兰山房,新建了东丘亭、放鹤亭、孙武子亭、涌泉亭、海涌桥,疏浚了剑池、第三泉、环山溪,在元末张士诚土城残基上修筑了环山路,并在保护古树的同时,大规模绿化,植树二万二千多株,山前山后满目苍翠,尽改往昔荒芜面貌。1961年,云岩寺塔以及二山门,有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从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革”中,虎丘不但整修和建设陷于停顿,而且受到了人为的破坏,石刻、佛像、匾额、楹联、书画损失严重。七十年代后期起,虎丘又进入了一个加快步伐恢复发展的新时期。到1989年建国四十周年时,失修、破损、无存的建筑、石刻、匾联逐步得到维修保护和复原,重建了千顷云阁、五贤堂,新建了分翠亭、揽月榭、云在茶香、万家烟火等景点;1980年至1982年,新建“万景山庄”盆景园于东山庙、隆祖塔院遗址一带,荟萃苏派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数千盆;1981年至1986年,对云岩寺塔的塔基和基础进行了加固,使这座倾斜已达2、34米的千年古塔转危为安;年以后,重修了二山门,重建了巢云廊、平远堂、养鹤涧、头山门两廊,疏通了第三泉经剑池、千人石、白莲池到养鹤涧的古水系,并将崎岖不平的环山石子路和山坡小径全部改铺成平坦的石板路。与此同时,大力载种竹、茶、樟、杉、松、柏、梅、桂、樱、枫、玉兰、银杏、石榴、枇杷、柿、枣、桔、栗、杜鹃等。如今,西麓的红梅、绿梅,东麓的樱花,后山的毛竹、杜鹃、白云茶,都已蔚然成林;人工培植的书带草、麦冬草和长春藤等也取代了以往山坡、路旁野生的杂草。春花、夏荫、秋果,冬翠,四时佳景清丽可人,千古名山生机盎然。

年,虎丘以其整洁优美的环境井然有序的管理和优良的服务,被评为十处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之一。

年,苏州山市虎丘山风景区日前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认证。此前,风山景区已获“全国十大文明示范风景区”和国家旅游局确认的高等级“AAAA”景区等评定,此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认证,标志着该景区百尺竿头再上层楼,将从科学化过细管理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进一步优化质量刷新形象。

进村伤人老虎被运抵东北虎林园,怎样的环境才适合老虎生存?

东北虎进村伤人事件引起了广网友们的热议,在专业人士麻醉东北虎之后,运抵东北虎林园,现在谢绝观赏,现在对东北虎做身体检查,这也让我们开始深思,到底怎样的环境才能适合老虎的生存,既可以保护它们也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东北虎需要一片自己的生活环境

东北虎是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体型非常的强壮和高大,这一次它能够进村,可能是野生的东北虎对人们没有任何的惧怕,反而伤害了周边的村民,幸亏有专业人士及时将其麻醉运到了安全的老虎林园。才避免了更危险的局面发生,东北虎一般生存在森林,灌木丛中,这些地方适合它的生存,而且它的行动速度非常的快,捕食能力也非常的强,攻击性也非常的大,它的生存环境需要一个非常适合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让它安全的待在那儿,也可以避免它随处乱跑而伤害到周边的人。

人们需要给创造一个生存的环境从而也保护它们

因为东北虎现在数量非常的稀缺,也属于保护动物,人们不可以随便将它杀害,应该将它放生在适合它生存的环境中。东北虎林园就非常适合它的生存,这里有和自己一样的同伴,而且有专门的饲养员对它们进行日常的喂养和保护。这样可以让它们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生存,而且也不会遭到一些非法猎杀危险。而且不会让它们随意的乱跑,对周围的人进行危害。

所以我觉得东北虎还是应该有一个适当的生存环境,希望人们可以提供它们这样一个舒适没有危险的地方,这样可以减少它们在外的危险性,也可以同时保护这些稀缺的动物,也可以为这些东北虎繁衍后代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苏州虎丘上面 真有老虎吗

相传吴王阖闾死后,葬在剑池。 葬后三天,有白虎盘踞其上,故得名“虎丘” 古时候只是传说,很可能是吴王的子孙编造来欺骗百姓的。 以显示自家是“天命所归”~ 现在就更不可能有了~

文章标签:老虎美食烹饪苏州虎丘虎丘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