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姐,我需要关于端午节的资料!!上课用!!!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卵磷脂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
http://www.chihaola.com/yinshi/llzzt.htm 卵磷脂如是说 时 间: 2002-3-6 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然而,真正了解卵磷脂的人却很少。1844年法国人Gohley从蛋黄中发现卵磷脂(蛋黄素),并以希腊文命名为Lecithos(卵磷脂),英文名为Lecithin,也自此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卵磷脂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护。卵磷脂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脑及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心、肾等重要器官。 目前我们食用磷脂的主要来源是大豆磷脂和蛋黄磷脂,而这两种磷脂在本质上有通过丝路传入中国的食物除了西红柿、马铃薯、玉米,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两者传入中国的时间分别是:土豆是在1628年前;玉米是在1531年。
1、土豆
17世纪之前,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徐光启 (1562—1633) 所写的《农政全书》中记载有“土豆”。在《农政全书》卷二十八记载有下述一段话: “土芋, 一名土豆, 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 洁白如玉。”
由此可见, 土豆的引进在1633 年前无疑;更准确地说,马铃薯在1628 年前已传入中国,并且广为人知、普遍栽种, 因为1628 年为《农政全书》出版的大致时间。
2、玉米
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还有浙江、福建两省,虽则明代方志中没有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栽培玉米。
清初五十多年间,到十七世纪末(即康熙三十九年)为止,方志中记载玉米的比明代多了辽宁、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1701年以后,记载玉米的方志更多,到1718年为止,又增加了台湾、贵州两省。单就有记载的来说,从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时期内,玉米在我国已经传遍二十省。
扩展资料:
1、中医认为马铃薯“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畅的患者效果显著”。现代研究证明,马铃薯对调解消化不良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脏病患者的良药及优质保健品。马铃薯富有营养,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
2、玉米传入中国己经有400多年,在我国种植的玉米主要是推广引进品种,结合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获得适应中国环境的品种。1950年以前,中国仅进行了极少的杂交种选育研究,没有在生产上应用。实际上,玉米杂交能增产的理论研究在美国早在1909年就己经开始。
参考资料:人民网_马铃薯将成主粮 揭秘土豆的前世今生
百度百科_玉米
为什么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写了三个典故?分别是什么
1、从柔石的硬而且迂想到他的明代同乡方孝孺。
2、从柔石被捕、鲁迅自己逃走提起《说岳全传》里高僧坐化的故事。
3、从自己纪念战友没有写处懂得了向子期《思旧赋》只有寥寥几行的缘由。
作者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和烈士交往的回忆,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
通过对烈士遇难的回忆,暴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无耻的兽行,亦表达了作者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坚定信念。全文严谨有序、笔法洒脱,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含蓄而不晦涩,委婉而富有情致。
扩展资料:
鲁迅的议论,由于当时环境的不允许,所以写得是含蓄深刻的,如最后一段中的“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这是怎样的世界呢”。这一节就有三层意思:
说自己被青年的血埋得不能呼吸不仅是这两年,而是在“这三十年中”都如此,说明悲愤到极点,揭露新军阀与老军阀是一家子,一路货;
说写几句文章的解脱沉痛心情是开头一段意思的深化,结出“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作家”的本意,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前面两层意思是借比喻来表现,后一层则是直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