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产量
农业农村部昨天发布,2022年我国远洋渔业产量稳定在225万吨左右,约占国内海洋鱼类产量的30%。远洋作业渔船共有2500多艘,目前,我国已与30多个国家开展了渔业合作。我国主要罗非鱼养殖地区
我国罗非鱼养殖主产区为南方地区。据统计,广东、广西和福建三省(区)2000 年罗非鱼产量均超过10万吨。广东省一直是我国罗非鱼养殖的主产区,如1999年全省罗非鱼产量为21万吨,2000年的罗非鱼养殖产量达25万吨,到2001年罗非鱼养殖产量27 万吨,占全国罗非鱼总产的40%,2002年产量为29万吨,2003年为39万吨,2004年已经达到44万吨,占全国的49%。罗非鱼成为居鲩、鳙和鲢之后的最大淡水养殖品种。海南省罗非鱼养殖产量,2000年为6万多吨,2001年为7万多吨,2002年为8.2万吨,2003年和2004年海南省罗非鱼产量一直维持在10万吨左右,占全省淡水鱼产量的70%。从表为什么很少人吃罗非鱼?
罗非鱼可以吃,毕竟淡水鱼种类比较多,罗非鱼并不过于出名,所以大家并不太多去选择罗非鱼。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学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
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扩展资料:
罗非鱼具有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高温,繁殖强等特点。
罗非鱼食性广泛,大多为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甚贪食,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罗非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是一种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受影响。
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烹,味道俱佳。尼罗罗非鱼经测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20.5克,脂肪6.93克,热量148千卡,钙70毫克,钠50毫克,磷37毫克,铁1毫克,维生素B1 0.1毫克,维生素B2 0.12毫克。罗非鱼已成为世界性的主要养殖鱼类。
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蛋白质,在日本,称这种鱼为“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
罗非鱼一般人群都可食用。老少皆宜,每次100克左右。罗非鱼味道鲜美,肉质细嫩,骨刺少,没有肌间小刺,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味道俱佳。此外,也可做全鱼、鱼片、鱼丸,可蒸、煮、炸、烤、做汤或微波烹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非鱼
罗非鱼是哪来的,和鲫鱼有关系吗?
原产于非洲的罗非鱼其实有很多别名,比如学名叫“莫桑比克口孵鱼”,在台称作“吴郭鱼”。由于罗非鱼的体型大小与外型的确与鲫鱼非常类似,所以也被称作“非洲鲫鱼”,不过罗非鱼跟鲫鱼是没啥关系的。
罗非鱼属于慈鲷科,原产于非洲的热带河流与湖泊,北至尼罗河下游,南至赞比西河流域,包括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都是罗非鱼产地。而在东非大裂谷的亚洲延伸部分——加利利海也有罗非鱼分布。
从外型来看,罗非鱼与鲫鱼的确很像,但也有明显不同。比如罗非鱼背部的鱼鳍几乎覆盖整个背部,而鲫鱼的背鳍主要位于靠近尾巴的地方。另外,罗非鱼体态较鲫鱼更宽,尾鳍的鳞片花纹也是不同的。单看鱼鳍,罗非鱼的鳍倒更像鳜鱼。
除了怕冷,罗非鱼的适应性还是非常强的。作为广盐性鱼类,罗非鱼不仅能在淡水生存,也能在咸水中存活。即便是低氧环境,也不妨碍罗非鱼生长。由于罗非鱼怕冷,所以在国内主产地基本都是南方。
鲫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鱼类,而罗非鱼也一样,但罗非鱼的食性更杂。罗非鱼贪食,生长速度也非常快,半岁大的罗非鱼就可以繁殖下一代。罗非鱼是世界上分布与养殖最广泛的经济鱼类之一,消费量也非常高。众所周知,美国人很少食用淡水鱼,以至于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但罗非鱼却是个例外。在美国,罗非鱼是最常见的鱼类食材之一。
不仅是生长迅速,罗非鱼鱼刺不多且肉质细腻,相对于普遍多刺的其他淡水鱼,罗非鱼食用更加安全方便。而且罗非鱼蛋白质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相当高,营养丰富。
在我国,罗非鱼与小龙虾一样都是属于外来物种,年产量已经接近20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国内罗非鱼主要集中于南方,广东省占据46%,海南省占19%,云南与广西产量也不低。
不过,罗非鱼在国内的境遇与小龙虾完全不同,虽说不那么少见,却也并不常见。国产罗非鱼近一半都用于出口而非自家消费,要知道,国内小龙虾产量也极其巨大,却依旧存在缺口需要进口弥补,更别说出口了。相较之下,罗非鱼似乎没那么受欢迎。
鲮鱼和罗非鱼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垃圾鱼”呢?
在我国广东地区,罗非鱼、鲮鱼、清道夫被称为三大“垃圾鱼”。在这三种鱼中,清道夫作为一种专门清理水族箱垃圾而引入的鱼,叫它“垃圾鱼”是没问题的。但是,其他两种鱼为什么会被叫做“垃圾鱼”呢?我们简单的来科普一下。
首先是鲮鱼
鲮鱼是鲤科下的一种鱼类,它是我国独有的鱼类。由于其对水温要求苛刻(低于7℃会出现死亡),所以在我国它仅在南方的水域中存在。鲮鱼作为一种杂食性的鱼类,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因此,鲮鱼是我国南方鱼塘中常见的鱼类之一。
作为一种我国南方常见的饲养鱼类,鲮鱼肉质鲜美是重要的经济型鱼类,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为什么鲮鱼会被叫做“垃圾鱼”呢?
这还要从鲮鱼的食性说起。鲮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它们尤其喜欢吃水底石头上的藻类和有机物碎屑,因此,在鱼塘中,它通常被当作清理鱼塘底部的鱼类。这也是它“垃圾鱼”的由来。尤其是在一些肥水塘(有机物和浮游生物比较多的鱼塘)中,它更是不可或缺的鱼类。
不过,鲮鱼生长周期较长,而且成年个体体长也仅有25公分左右,1斤左右,并且长到1斤重,鲮鱼大都需要4年的时间。但是,好在鲮鱼比较的好饲养,饲养成本低又能够清理鱼塘中的“垃圾”,所以,鲮鱼深受养殖户的喜爱。
其次是罗非鱼
罗非鱼并非我国原产的鱼类,它原产于非洲的淡水流域中,于1946年率先引入到我国的台湾,之后在1954年被引入到我国的南方地区。罗非鱼的引入并非是为了观赏或者是清理垃圾,而是作为一种经济型鱼类引入的。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养殖罗非鱼的年产量就超过了150万吨。
但是,尽管罗非鱼是一种经济型鱼类,它也被列入了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中,而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罗非鱼虽然是一种淡水鱼类,但是它在低盐度的海水中依然能够生存,这就代表着罗非鱼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
第二,罗非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它对食物从不挑剔,再加上它强大的繁殖能力(6个月拥有繁殖能力,每次可产1000颗以上的卵),让罗非鱼在野生水域中迅速的繁殖,然后抢夺水域中本土鱼类的资源。
在当下我国南方的许多水域中,罗非鱼已经呈泛滥趋势,这一点相信南方的许多钓友都深有体会。
那么,为什么罗非鱼作为一种经济型鱼类,被广东地区的小伙伴称为“垃圾鱼”呢?原因有两点
01 数量
在我国的广东地区,大小一些大的江河湖泊,小到一些小的水沟中都能看到罗非鱼的身影,这让喜欢垂钓的人头疼不已,因为罗非鱼大都体型较小,但是杂食性的食性让它们非常容易上钩。所以数量多,比较容易得到,是罗非鱼被称为“垃圾鱼”的原因之一。
02 生存环境
广东地区有一些地方的水质堪忧,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水质中,罗非鱼依然能够很好的生存繁殖。而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罗非鱼无论是从口感还是气味上都有点让人无法接受,并且一些不良商贩还去这些水域中捕捞罗非鱼售卖,这样久而久而,罗非鱼的口碑急转直下。最终沦为了人人唾弃的额“垃圾鱼。
清道夫在我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被称为“垃圾鱼”,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以鱼缸里的垃圾为食,而鲮鱼作为我国独有的鱼种,它在南方的鱼塘中,主要就是用来清理鱼塘底部的“垃圾”的(浮游生物和藻类),所以,它一直以来也有“垃圾鱼”的称呼。
但是,罗非鱼的“垃圾鱼”称号仅仅是在广东地区才有,在其他的地方,比如广西,罗非鱼就是一种常见的美食。而在广东的罗非鱼之所以被称为“垃圾鱼”与其数量和生活的水质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