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的历史沿革
自古钓鱼山就是官民宴游之地,是为“合川八景”之一——“鱼城烟雨”。
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命甘闰钓鱼山上筑城,作为合州军民避蒙古兵锋之地。
淳祐三年(1243年),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余玠采纳播州(今遵义)贤士冉琎、冉璞兄弟建议,遣冉氏兄弟复筑钓鱼城,移合州治及兴元都统司于其上。“钓鱼城”之名始传于世。
宝祐二年(1254年),合州守将王坚进一步完善城筑。
宝祐六年(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蒙哥亲率的一路军马进犯渝川地区,于次年2月兵临重庆合川钓鱼城。蒙哥铁骑东征西讨,,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在城南脑顶坡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北碚温泉寺。南宋朝廷诏奖“节义为蜀列国之冠”。蒙哥之死促使了蒙古汗国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
景定四年(1263年),时任合州知州的张珏第四次筑城
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历经战斗200余次,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2012年11月16日,由重庆市旅游协会、文物保护单位组成的重庆市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审组,对钓鱼城景区创建国家4A景区进行了初评验收。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钓鱼城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启动起,遗产本体的维修保护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1952-1966年),一是合川县政协组织文物普查小组,对钓鱼城遗址的地面文物、自然环境、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并对遗址区的文物进行登记、编号;二是对遗址范围内的古建筑、摩崖石刻开展小规模的维修保护,如修葺忠义祠、护国寺建筑屋面,将历代碑碣适当集中保存,开凿摩崖石刻区排水沟槽,治理各文物点水害等。 中期(1977-2002年),主要维修项目包括:一是遗址抢救性维修工程,修复护国门至新东门和南外城始关门总长1000米的城墙、跑马道,护国寺片区4口天池;维修南水军码头、飞檐洞暗道石级、上天梯栈道、忠义祠、护国寺;重建始关门门洞、护国门城楼、新东门城楼古军营5栋营房和校场。二是摩崖石刻病害治理工程,主要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研成果对摩崖石刻病害进行治理,主要工作有重建王坚纪功碑保护亭、三圣岩摩崖造像窟檐、安置龛窟护栏;对石刻进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开沟引导地表水、砌墙堵截地下水治理石刻水害。三是遗址危岩滑坡加固工程,1997年钓鱼城管理处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对钓鱼城遗址的危岩滑坡进行了勘察,并就钓鱼台插竿石、缄南涧水岩、孤佛岩、滴水岩危岩和始关门滑坡编制了加固方案,1998年由辽宁有色101地质矿业勘察公司完成加固工程。 近期(2003-2010年),这个阶段遗产本体的维修保护内容主要有:
2005年委托沈阳故宫古建筑有限公司完成护国寺、忠义祠抢救性维修;2006年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重庆分公司完成西城王坚纪功碑亭、薄刀岭襟带阁抢救性维修;2008年由杭州市文物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石照县衙维修保护;2009年由重庆易诚建筑工程公司、重庆市恭州文物保护有限公司分别完成钓鱼城西北段1378米城墙、跑马道修缮保护和钓鱼城护国门、始关门抢险维修;2009-2010年,由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南水军码头、南一字城遗址进行科学保护。
右图为范家堰遗址局部图 1982年,钓鱼城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2年10月,钓鱼城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5月,钓鱼城入选《“十二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名单》。
2013年12月17日,国家文物局(文物保发〔2013〕19号)《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了钓鱼城等12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元中都等31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钓鱼城遗址的发掘历史
2006年至2015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先后对石照县衙遗址、西北外城地道、西市民居、南水军码头、出奇门、北一字城、南外城东、西一字城及“九口锅”遗址、范家堰遗址等进行了抢救性考古调查与重点发掘。为最大限度地保存钓鱼城遗址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还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进行密切合作,开展了环境考古研究工作。水军码头、一字城墙遗址的清理试掘除采用GPS对文物点精确定位、测绘之外,还运用了航拍及三维扫描技术,在确保了文物的原真性的同时,力求以最大限度复原遗址所处的大环境。
2006年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位于钓鱼城西北外城马鞍山麓西的北外城地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该地道为蒙(元)军队为攻克钓鱼城,从城外由北向南开凿的一条直逼城下的地下通道。
2006年10月至12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钓鱼城南外城东、西一字城中段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通过这次考古发掘,证实了钓鱼城南外城东、西一字城存在,以及当年二冉、王坚和张珏曾先后三次修筑钓鱼城的历史真实。
2008年7月至10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钓鱼城南外城东一字城、出奇门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出土了清代异地修筑在东一字城墙中段的小东门遗址。
2008年9月至12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钓鱼城南外城东一字城南段及水军码头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东一字城南段城墙直抵嘉陵江边,长约120米,宽14.3米,平均高度约8米。城墙南端的西侧,即钓鱼城水军的战船停泊处。
2010年2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宋代南水军码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南水军码头遗址总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考古发现有石砌挡墙3组共16道,形成对应的层层平台。各层平台上有炮台、礌石堆等遗迹和排水沟渠、上山石级大道,整座码头具备了巩固江防和提供后勤保障的独特功能。
2011年3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在南外城西一字城墙中段与上山旅游便道交汇处清理发掘出了南宋时期的始关门遗址。该遗址正西向,面积约20平方米,南距嘉陵江约122米,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00′12.1″,东106°18′25.5″,高程约209米。
2011年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在南外城东一字城墙的中段清理发掘出了南宋时期的小东门遗址。该遗址面积约20平方米,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00′03.2″,东经106°18′54.9″,高程约259米,方向94°。
2011年5至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地处钓鱼城西岩上的“九口锅”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唐代建筑遗址1处、南宋建筑群遗址2处。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南外城西一字城墙上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段遗址位于薄刀岭南侧,地势陡险。这次发掘出土了城墙、石级和炮台,再现了南外城西一字城上段这一相对独立的重点防御体系的宏伟规模。
2013年10月起,在位于钓鱼城西部二级阶地之上的范家堰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揭露遗迹主要为两座残高近6米的宋代大型高台建筑基址、排水系统、道路、石砌拱券顶建筑等附属设施,以及陶瓷器、铁器、铜钱及板瓦、柱础等建筑构件。初步调查发现有城墙、大型院落建筑、高台基址群等重要遗迹,并与已发现的南一字城西城墙上段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