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清末民国老照片,全国各地无论南方北方,都是光秃秃的一片?

老照片:清末民初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人衣衫褴褛吗?

坐在街边的孩子。今天为大家刊发一组拍摄于清末民初的老照片。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记录了江苏南部、上海一带的社会面貌,摆拍痕迹较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带孩子讨钱、讨食物的乞丐。清末民初处于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战乱时有发生,民生日益凋敝。我们在照片中能看到,所有人都在辛苦谋生,其中多位被拍摄对象衣衫褴褛。


上海的独轮车夫。身穿补丁摞补丁的衣裳、脚蹬草鞋,这是旧社会典型的底层劳动者形象。独轮车就是他的谋生工具,既可运送货物,也能当“出租车”送人,此时,他正在等待主顾上门。辛辛苦苦一整天的收入,可能只够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粗茶淡饭。


街头代写文书的先生。旧社会识字率很低,一个村庄、一条胡同里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粗通文墨。大家写家书、写借条、写诉状、写婚约等等,就需要找人代笔。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有些识字的人就在街头摆摊代笔,赚几个铜板。随着入学率的提高,代笔这个职业就消失了。


一位妇女正在编织麻绳。家里需要用麻绳了,一般不会去街上买,而是自己动手编织。这位妇女操作一台简易的工具,用黄麻等材料慢慢拧成一条绳。现如今,我们生活中仍然会用到绳子,但随着技术进步,已经不必手工制作了。

妇女整理丝线准备织布。就像麻绳自产自用一样,家里做衣服、做床单被褥所需要的布料,也常常自己制作。这种情况是小农经济的常态。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基本上都掌握纺织技巧,她们精通从纺线到织布,再到缝制成品的全部流程。

清末老照片:难道110年前的农民生活,到处都是土味吗?

虽然不想承认,但却实如此,110年前,大清的农村是真的经济凋敝,清廷投向农村的资源很少很少,几乎没有医疗、教育、交通这样的公共服务。相反,官府还在农民头上添加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所以,那个时候农民的生活是很苦的。

一、清末的农村土地情况


清代的土地仍可分为官田和民田两大类。清朝入关后,1644年顺治帝颁布圈地令 。有主与无主地被满人圈占,统称“官庄”。大量农民不得不弃家逃亡,或者沦为新主人的奴仆。

圈地主要执行三次,以北京附近的顺天、保定、永平、河间四府最为突出,直到1685年康熙帝宣布废止而终。至于全国其他原明朝皇室或地主的土地,清廷称其为“更名田”,分配给无地农民使用,或是被新地主霸占。据统计,这种土地的总数不下二十多万顷 。清代也拥有不少屯田,屯区多在新疆等边疆地带。

清帝推行了令民垦荒的政策。使得华北、华中地区先后着令准垦,一些边疆如新疆、青海、海南、台湾等省于清朝中叶先后实行开垦政策,而东北地区直到清朝后期才准许大量汉人前往开垦 。

二、清末的农村水利设施

清初,在康熙时期进行的多项水利兴修。明末清初,黄河、淮河下游堵塞,京杭大运河也受阻塞。康熙帝时大力修治黄河,任靳辅为河道总督,采用疏导和筑堤的办法将黄、淮故道逐渐修复,使这一带的农业生产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减少了水患的威胁。1713年康熙帝成功修浚位于北京的永定河,使旧河两岸的“斥卤”变为膏腴良田。另外,雍正时修筑江浙海塘也是保护农田的水利工程。清朝的耕地面积虽然于康熙时期逐渐提升,然而比晚明耕地少很多 。江南、湖广与四川等地的土地比中原地肥沃许多,湖广更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誉称 。

三、清末的农村粮食作物

由于清朝人口成长超过可耕地发展速度,维持庞大人口就有赖占城稻与一些新的粮食作物。

占城稻在中国有一段长期的发展时间,到明清时期发展成五十日到三十日即可收获的品种,使得二次收获,甚至三次收获变成可能。此外早熟稻耐旱,可在高原或山坡地种植。

从宋朝初期到清朝道光年间,稻米产量以及耕种面积都增加一倍。一些从美洲引进的粮食作物也开发许多原先不擅种植的地形,以提高粮食生产面积。例如比较干旱的高原有赖玉米与甘薯,更加崎岖的山地则依靠马铃薯。到嘉庆年间,这些高原都种满新一代的粮食作物。而河川沿岸的沙地则大量种植花生,约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才由南方推广到北方

清末老照片:南京古城风光,明孝陵一片荒凉吗?

南京夫子庙门前的秦淮河风光。清朝末年,位于上海的日本堂书店出版发行了一本记录南京城市景观的相册,本文从中选取10张,我们一起看看这座“六朝古都”的清末面貌。


两江师范学堂的校园。这所学校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之一,由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魏光焘接力创办,1904年10月开学,以培养高、初两级小学堂教员为宗旨。全堂分设3科,3年毕业的本科、2年毕业的速成科和1年毕业的最速成科,并设有附属小学堂1所。


朝天宫的殿宇。朝天宫素有“金陵第一胜迹”的美誉,明清两朝长期都是南京最大、最著名的道观。太平天国战争之后,这座道观被改为江宁府文庙,并把原在成贤街的江宁府学迁入其中,成为清朝后期南京主要的官办学校。


位于南京郊外直渎山上的燕子矶。燕子矶有“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是古代重要渡口和军事要地。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势如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清朝诗人厉鹗坐在船上望燕子矶,吟咏道:“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江南贡院一景。路两边是按千字文顺序排列的考棚,那些缸是装水防范火患的。1864年,这里考试过程中曾发生一件惨剧。由于太平天国战争刚刚结束,这一年的江南乡试安排在了农历十一月,正赶上雨雪肆虐的时节,结果参加考试的读书人和维持秩序的号军共50人被冻死。


南京鼓楼(碑楼)。这座鼓楼可谓明清合璧,它的城阙是明朝遗物,城楼乃清朝康熙年间所建。相比于明朝,清朝鼓楼规模要小很多。照片中记录的鼓楼,是太平天国战争后重新修建的,城楼两层三开间,屋顶为歇山顶重檐四落水木结构。

清末老照片:再现江南人文风光,看看百年前的小桥流水吗?

苏州古运河,渔民用训练有素的鸬鹚捕鱼。历史上,江南地区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呈现出生活富庶、景色优美的状态。它到底是什么面貌呢?今天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穿越”到1900-1908年的江浙一带,看看那里的人文风光。这样的社会,你愿意生活在其中吗?


苏州古运河与吴门桥。这是江南地区典型的“小桥流水”风光,很多妇女在河里洗涤。吴门桥位于苏州盘门外,横跨古运河(护城河),北宋初建清朝重修,至今仍存,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古塔与石牌坊。石牌坊旌表苏州庠生陆光宗之妻沈氏孝节,现在被一个无礼的游人攀爬。后面那座古塔有谁知道是什么塔吗?现在还在不在?这样一座塔的存在能为城市增加历史厚重感。


苏州戴枷示众的男子。他们三人很可能是同一个案件的犯人,所以被铁链锁在了一起。沉重的枷板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痛苦,吃喝拉撒都不方便。照片背景中可见古运河和苏州城墙。


杭州正在劳作的农民。照片中,一个农民正在用传统的风谷机为稻谷脱粒,他将晒干的稻谷倒入进料口,摇动手柄,不一会儿饱满的谷粒就出来了。


杭州城里的书店。书店老板面前摆着各种各样的字帖,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宁波一个繁忙的码头。宁波是南方沿海的一个大商埠,南北货物在此集散,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1844年开放为通商口岸后,中外商贾云集,更加热闹繁忙。同时,西方人在城内外建立了领事馆、洋行、医院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宁波的近代化。

看民国哪些老照片,可以明白民国为什么会亡呢?

1、不知道有没有读者看过姜文饰演的那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的,这就是民国时期的交际花。

这些女人不但有着天仙般的容貌和气质,很多还是高校毕业的学子。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像这些街头流浪的乞丐一样,我要给他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这些女人不甘贫穷,将自己卖一个好价钱,她们错在了什么地方?


2、

同样是美女,这位大家族出身的小姐,不但可以赴美留学,还能自由谈恋爱,找到一位如意郎君。

很多人会骂上面那个交际花为金钱而堕落,但有人想过没有,在民国那个社会中,漂亮本身就是罪。

如果一个女人漂亮,而出生在贫穷家庭,她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

她比那些丑一点的女孩子,要遭到更多的骚扰和算计。

漂亮不是错,但没权没势你还漂亮,那你又有多少选择的权利呢?


3、这是一代枭雄杜月笙的家眷。

我们都看过冯小刚演的那版杜月笙,当太子爷来上海稽查杜月笙之子囤积物品,大发国难财时,杜月笙直接交给了太子一份名单。

这份名单中,几乎涉及了整个国民政府上层所有高官的儿子,以及这些公子哥所成立的公司。

你要查我儿子可以,先查查你们民国内部这些大大小小的豪门贵族吧……


4、

《血色浪漫》和《亮剑》是一个作者,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说大实话,可惜有几个人深入读过呢?

刘烨在某剧中说过这样一句台词:只有在我进入上层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好看的女人,有些女人漂亮到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遇见一次。

而美女,在民国的上层社会,属于公共资源。


5、

曾经有一位美到惊艳的主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上流社会,干的全是他娘的下流的事,这句话很适合民国。

看看这位西装革履的乡绅在干什么?在当街暴打向他乞讨的街头老妇。

在看看周围行人的淡漠和远处汽车的飞驰,这是多么一张美丽的画面啊!


6、这是就在民国上层阶级的生活:美女、红酒,雪茄、犬马……


7、这是民国下层人的生活,他们是逃荒者。

什么是逃荒?就是家乡受了灾,带着家人去外地找一个活路

走西口、闯关东其实也是为了生存。

在逃荒的路上,而多少人能活下来呢?

幸运的是,这个时候挨饿的人还有逃荒的权利……


8、这也是民国的生活:

性感而又考据的旗袍,艳丽而又不失柔雅的贵夫。

真皮沙发,在配上一朵朵鲜花,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9、这是一位老外拍摄的,曾被用到电影《1942》中。

我们有句老话:

勤劳致富。

而这些流落街头,背井离乡的几十万穷苦百姓,他们就真的不勤劳吗?他们就真的都是懒汉吗?他们都不够努力吗?那他们为什么还那么穷呢?

再对比一下上面的那些达官贵人,他们为什么生下来就能灯红酒绿,美女佳肴呢?难道民国上层都是靠勤劳致富的吗?


10、这是民国精英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他们生活在国外。

这张照片大概拍摄于1964年左右,但他们都是民国中。

很多人说,知识改变命运,真的吗?


11、说知识改变命运的人请看这张照片。

民国的这群孩子中,就没有一个头脑好使的人吗?

他们中间有几个能改变命运的?

而仔细看这张照片,一位“大善人”站在中间。

他是来施舍的,也是来给自己贴金的。

他和他的团队来这里撒几粒米,施几碗粥,拍一些照片,就成“大善人”了。

随后,这些人名利双收,而这些穷人,还是穷人。

问题是,这些穷人是怎么变穷的?


12、这是金庸和他女友的照片。

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才子佳人,是的,这张照片拍摄于香港。

金庸我们都不陌生,金庸还有几个亲戚,分别是:蒋英、钱学森、蒋百里、林徽因、梁思成、林觉民、徐志摩……


13、很多人总是吵着自己怎么才能减肥,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穿越到民国下层家庭生活里去。

很多人看过姜文的《让子弹飞》吧,这些人像不像剧照里那些光着上身的愚昧百姓。

看看这些民国底层人麻木的表情和呆滞、憨傻的样子,再对比一下上面民国精英们那一个个精明强干的目光,作者会问,是谁让这些人变傻的呢?

对比西方同一时期的国民面貌,为何两千的儒家文化熏陶就将人变成了这个样子了呢?


14、同样是人,为何民国时期的这些人就可以三妻四妾,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得落魄和贫穷?

再看看那些穷人,他们就真的就该是贱民吗?

民国最好的资源都在谁手里?所谓的四大家族又是怎么出来的?

看看上面那些家族间复杂的联姻关系,再看看底层人生活,有何感受?


15、民国的这些孩子也是孩子,就算他们将来读书了,有几个能实现阶级跨越的呢?

如果不是战争时期,这些贫穷之家的孩子,能爬到县太爷这个位置就已经算很幸运的了。

而真正的上层官职,永远都把握在上面那些大家族手中

同样是人,但爹不一样,就有不同的命运。


16、当时北京大学一学期的学费是10元钱,是上海工薪家庭半个月的工资。

民国政府对学生如此大的经济补贴,再看看这些学生在干了什么?

这些学生真的是吃饱了没事干,闲得蛋疼吗?

很多人永远也理解不了,这些学生为什么会干这些“蠢事”!


17、民国为什么会亡?这在民国时叫“乱坟岗”,几乎每个村都有。

这些人活着没有尊严,死后也像狗一样被人随意丢在这里。

民国时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汉奸卖国贼?

因为他们不想被饿死,因为……因为……因为……


18、当底层人没有活路,而上层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上层垄断了所有资源时,民国还能存在吗?

而再看看这张照片,这些民国的官僚还在拼命制造各种假象,来告诉世界,他们是如何如何关心百姓。

看着这张照片里的官和民,再问问自己,民国为什么亡?

文章标签:历史生活文学旅游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