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中有一款子冶石瓢,为何称之为子冶石瓢呢?
子冶,便是瞿子冶,其名应绍,字子冶,尝任训导,上海松江人。
他工诗文,其诗耀艳深华、缠绵悱恻;擅书画,晚年尤工兰竹,用笔放逸,为世所重;精鉴赏,凡钟鼎彝器、秦砖汉瓦无不立辨真伪。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酷爱紫砂壶,并自号为壶公。
子冶石瓢,最早乃是由子冶在石瓢上刻绘而得名,并且此款形制与曼生石瓢略有不同。
其壶身、壶把的三角形更为规整,被称为瘦壶,透出一股刚韧之气,抑扬顿挫,挺拔凛然。而在如今,我们则普遍把壶身形制为典型的三角的瘦石瓢,称之为子冶石瓢。
然而,在百年前真正的子冶石瓢,不仅仅是因为其挺拔清矍之器形,子冶之诗文刻绘更是点睛之笔。
扩展资料:
子冶石瓢壶身,源自舂米的石碓,口小腹大;但不同于石碓掘地半埋,石瓢壶以三足立身;旧时为避尘秽,农家借用锅盖遮挡,故此锅盖拎手演进为石瓢独有之过梁。其身碓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此三要素构成了石瓢遗传的DNA基因。作为个人臆断,虽有些异想天开,但求证过程颇是小心谨慎,既见生产实物,又有生活体验。
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近现代,朱石梅,顾景舟亦多制此款传世。景舟曾于1948年同时制得五把,赠于吴湖帆,江寒汀等沪上画坛名宿。亦有高振宇辈,制出椭圆石瓢,也算是石瓢一奇葩。我亦偏爱此款,认为此款充分体现了智欲其刚,行欲其方,刚柔兼施,允克用藏的精髓,蕴精气神韵于一身,可称之为大家,可视为壶之智者。
石瓢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要达此目的,则要协调好石瓢各个线条所构成的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身筒、流、把甚至钮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终突出其独特的力度与气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冶石瓢
百度百科-石瓢壶
子冶石瓢的来历
来历:子冶石瓢最初由曼生所创,但却以子冶命名。瞿应绍,字子冶,自喻壶公,最擅长画竹,兰,柳,能书法篆刻。
喜以宜兴所制紫砂茶壶,刻绘竹于上而镌之,奏刀别有手法,为他人所不能望向其背,民国漱石生《退醒炉笔记》:“...今偶有此种瞿壶,古董肆皆居为奇货,非十金,数十金不可,而真者尤未必能”。
由此可见,此壶素来被藏家视为珍宝,几不可得,所以后人都以子冶石瓢作为经典去制作,故名为子冶石瓢,后来衍生了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
扩展资料:
子冶石瓢的特点
子冶石瓢,紫砂壶中的佼佼者,壶型透露出一种“骨力和张力“,简洁利落,金字塔状壶身,给人稳健蓄势待发之势。
子冶石瓢处处表现三角型,壶身与壶盖合为一个大的三角型,壶把为三角形,桥钮为三角型,三足也拼成三角形状,壶流与壶身形成三角之状,三角型在几何里最为稳健,子冶寓意性格沉稳谦谦之君子。
虚虚实实的三角型造型给把玩者遐想空间,喝茶把玩此物不忘探讨它的韵味,这也是子冶石瓢之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冶石瓢壶
宜兴窖制款是什么时间?
宜兴窖制款是清道光年间。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宜兴窖制款壶正面腹部镌刻楷书山水之中作主人七字,落款子冶,子冶即瞿应绍,字子冶,清道光时期制壶名家。
子冶石瓢的来历
陈曼生从苏东坡的石铫壶中受到了启发研究出来了一款瓢壶,开启了石瓢壶的壶型的制作。不久之后,和陈曼生同时期的一位文人瞿子冶也设计出了一款石瓢壶。后来这款石瓢,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子冶石瓢。这就是子冶石瓢名字的由来。
此壶泥质赭紫温润,造型流畅。壶身曲线柔和流畅。从整体上看,壶身上部扁大,尤其是“人”字形直线的运用,造成一个在主视角度以内的梯形表面。这把壶弧度大,宜书宜画,显现了简朴大方的气度,是件“智欲其圆、行欲其方、刚柔兼施,允克用藏”的珍品。
子冶石瓢壶的特点
一、重心与稳定性
紫砂壶的造型基本上要符合稳的要求,稳除了指使用时的稳定外,也要求视觉上有安定感。子冶石瓢以形体的中心线为轴。
造型的重心落在中轴上,从造型重心下垂的中轴线落在壶底的中心点。石瓢壶的侧立面近于正立的等腰三角形,重心全靠在壶体底部,但壶底以三乳钉状支脚架空,使得造型稳而不重。
二、流和把在壶体上的均衡
紫砂壶的流和把对主体的结构均衡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壶体上的流或把任何一方过重,或是壶把向外回转得过大,都会使得造型重心偏离中轴线。若流和把在壶体两侧的位置和空间安排不当时,也会影响造型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