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坊是民国刻铜名家吗

刻铜墨盒作坊有哪些

晚清民国时期的刻铜名家有韩子固、竹岩、濮又翎、白玉楼、张寿丞、刘春霖、钱泳等。刻铜高手有“刻铜圣手”陈寅生、姚茫父、张樾丞、张寿臣等。 最有名的刻铜墨盒作坊号为,清末民初“万丰号”;民国“同古堂”;还有万礼斋、义合成、京明斋、古松斋等,他们把铜墨盒打造为刻铜艺术顶峰,使其成为集文字、图案、纹饰、款识为一体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请教明、清、民国时期都有哪些刻铜名家?谢谢了。

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刻铜艺术以陈寅生、张樾臣与姚茫父三人最著名,人称刻铜三大家。三人中,陈寅生成就最大。

陈寅生,其名麟炳,清同冶秀才,通医学,能书善画,首创在墨盒上的刻铜艺术。陈寅生的刻铜艺术纤细秀丽,不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山水人物都能游刃有余,但其最主要的成就在于书法作品,楷、行、草、篆诸体俱佳,可谓字字珠玑,飞云流畅,其代表作品有楷书“兰亭序”、“出师表”等。

张樾臣,名福荫,14岁晋京在琉璃厂“益元斋”刻字铺拜师学艺。宣统二年移寓“明远阁”墨盒店专事刻铜。曾得到严复、杨守敬、陈师曾、袁寒云等指点相助,技艺大增。张樾臣的刻铜刀法遒劲,圆润纯熟,并大量采用名家的作品画稿,故有较高的艺术性。

姚茫父,字重光,别署莲花龛主,光绪进士,后留学日本。早年,姚经常在琉璃厂出入,与张樾臣结为至交,并开始合作,由茫父作画,樾臣镌刻,后两人常合作刻铜墨盒,姚往往署名茫父。

而姚自刻之作品,则落款姚华,其作品多篆印章文,刀法清晰,气韵婉丽。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无不精通。书、画则山水、花卉,篆、隶、真、行,亦有高深造诣。

扩展资料

刻铜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的传统錾铜艺术,用于记录当时的社会历史、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人物传记等。由于铜器耐氧化,可以上千年不变,所以錾铜艺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刻铜艺术发端于北方,历史上的刻铜名家大都云集北京,这些刻铜名家,他们是书画篆刻造诣颇深的文化人。

刻铜的材质有白铜、黄铜、紫铜,以前二者居多。所刻铜器物有墨盒、镇纸、古钱币、薰香炉、水烟袋、手炉、茶叶盒、文具盒、茶壶、压尺、烟具、铜锁,动物立件等,其中尤以墨盒最为驰名。

由于刻铜器物大多为斋房文玩,所刻又多系书画篆印,极富有文人书卷气。刻铜器物又常与历史事件及人物相关,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所以它们已成为人们情有独钟的收藏艺术品。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唐代,宫廷金银器盛行的年代,民间刻铜也已经成为一门非常成熟的技艺,好多失传的技法,以至于明清包括现代科技也无法突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刻铜

如何考量铜墨盒价值

对于大众收藏者来说,收藏铜墨盒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看名号 清末至民国时期,刻铜墨盒的名家有陈寅生、万礼斋等,他们刀法清新,字字珠玑,有较强的艺术性,备受收藏爱好者青睐。 此外,还有韩子固、竹庵、义合成、京明斋、古松斋等,他们对刻铜艺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其成为集文字、图案、纹饰、款识为一体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看题材刻铜同刻印、竹雕和制壶一样讲究名人效应,所以铜墨盒的题材以名人书画最为重要。当年,齐白石、陈师曾、寿石工、林琴南等名家都曾为刻铜艺人提供过画稿,他们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书法等为墨盒增添了文玩韵味和艺术气质,提升了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看雕工刻铜墨盒融雕、镂、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

请问这只墨盒上面的字是什么内容

民国大书家杨潜庵书“求篆于金”墨盒(载《民国刻铜文房珍赏》169页),节录了西周早期臣卿鼎铭文“自东,才(在)新邑,臣卿易(赐)金”9字后【原来铭文是:公违眚(省)自东,才(在)新邑,臣卿易(赐)金,用乍(作)父乙宝彝】,加题“求篆于金,乃知涉笔成趣之妙”。

这里的“求篆于金”,就是张大千的老师、民国一代书宗李瑞清(梅庵)所提出的“求篆于金,求分于石”的书法理念。他认为学习汉分、隶应该从汉代的碑帖(镜铭砖瓦)中探求,至于篆书应该从青铜器的铭文中去探求。

铜墨盒,我爷爷留下来的,看看有没有收藏价值,现在值多少钱?

清末民国,铜墨盒,东西是真的,现在市场价值,300--500左右

文章标签:硬件墨盒收藏汽车养护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