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武汉邮展邮票市场怎么样

武汉的邮票市场在哪?

武汉集邮市场位于汉阳琴台文化宫内,

当年可换一套房的邮票市场为何逐年惨淡?

集邮爱好者人数不增反降,年龄结构老化,邮票滥发,升值空间小,这些都是邮政市场惨淡的原因。

邮票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降低,随着手机普及,QQ微信的出现,年轻人交流方式由写信变成了网聊。如今的信件,已经变成了公函或者集邮爱好者专有的。目前集邮者多为中老年人,每次新邮发行排队购买的也是这批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少,中小学生几乎没有。

邮票滥发致市场混乱,邮票每年发行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类也特别多。有集邮者对此直接表达不满:每年发布25套邮票,发行量动辄就一两个亿,其实本质就是为了圈钱。很多人买邮票是为了投资,现在很多邮票根本没有升值甚至还跌破发行价,升值空间完全被挤压。

大量牟利资金的存在也是加剧邮票市场混乱的因素之一。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恶性发展,市场上可进行的交易数量大大减少,邮票价格上涨。但是随着资金浪潮的消退,过去的宠儿被沦为无家可归的孤儿,并涌入现货市场。

此外,制作粗糙也是大家吐糟新邮票的一点。生肖邮票已经发行了三轮,集邮爱好者认为后面发的猴子邮票的制作工艺甚至次过80年代。过去,邮票就像艺术品。创作者必须经过实地观察,绘制,雕刻和打印。邮票的诞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辛勤工作。而现在这些邮票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合成的,一年的输出等于以前几年前的输出,并且纹理与以前不同,质感降低。

近两年的邮票市场如何

自从97年以来,事实上邮市一直在走下坡路,02、03以来虽然国家做了很多措施如减少新邮发行量,销毁库存等,但都无济于事。今年以来略有回涨,算是有个小高峰了。尤其是猴票的一路看高,更让人觉得邮市春天的再度来临。 邮票投资的风险:认不准品种,赝品,品相好坏,政府的政策,都是风险。 优点:现在处于低谷期,选择几个优秀品种吃进,回报是必然的。 属于收藏品投资,且历史悠久,基础人数大。

邮票市场现在怎么样?还有升值空间吗?

在我国并没有完全建立起市场经济之前,邮票只是作为一种邮寄信件和大宗物件的邮寄凭证。而且邮件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承包垄断掉的,中国邮政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诞生和创立的。在那个年代,通信设备并不是完完全全地普及到了中国各省各市,并没有像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一样,拥有高度、及时、迅速的通讯设施设备,所以在那个时候的人们如果想要给远在他乡的亲人、爱人、朋友传达信息或者是寄送什么家乡土特产的话,就只能依靠邮寄。中国邮政邮寄的特点就是邮票,每张邮票上都标明了价格,而且会贴附在信纸上面,每张邮票都代表了中国不同时期的特色。

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邮票市场其实没有具体的实际意义,一张邮票就只是代表了寄送的东西送到目的地的一种付款凭证而已。但是邮票也是显示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特色。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邮票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通过信件交流,人们提起邮票就会涌现出一定的记忆。在1978年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不断涌现出来,许多商品开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都开始进入了市场流通领域,很多东西都开始变得具有投资价值起来。比如,我国开始出现国债,地方债等债券产品,建立了股票交易所,贵金属比如说黄金、铁矿石、白银都可以进入期货市场交易和失误投资,当然具有时代特色的邮票因为自身的罕见性和独特性,也慢慢地在古玩市场上出现,一些收藏家也开始会收集和拍卖邮票。经过多年的发展,邮票市场中的邮票已经慢慢失去了原本邮寄货物的价值,已经具有了投资价值,目前来看,因为一些邮票的稀有性,邮票市场升值空间比较大。

邮票市场的衰落现象,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打开购物网站,会发现所有八九十年代发行的邮票现在都可以买到,1984年之后的邮票年册,定价多在一两百块钱左右。最便宜的1993年北方册只要105块,线下的实际成交价格比这个还要低。如果不要1980年猴票,最多花不到两万块钱,你就可以买齐1980年到2000年,二十年的珍贵回忆——别说一套房,这个价格,在很多大城市连一平方米都买不起。而更多邮票则根本没有升值,1997年,为了香港回归而精心准备的金箔小型张,目前价格也只在其面值50元上下徘徊。

比不升值更惨的是破发。2013年发行的《桃花》是中国邮政发行的首套香味邮票,全套邮票面值13.9元,如今的收购价已经跌破面值;同年的《景泰蓝》《小蝌蚪找妈妈》《海洋石油》等邮票,也跌破了发行价。破发的惨况,在2000年后发行的新票中十分常见。根据邮评人周凤迟在2018年底的统计,2017年和2018年发行的小型张,全部破发,无一幸免。

1991年之后,中国邮市就陷入了「短涨长跌」,一个个转瞬即逝的泡沫身后,留下的是长期的惨淡和低迷。是谁让中国邮市疲废不堪?集邮爱好者人数不涨反跌、年龄结构老化,邮票的使用场景少、消耗量不断降低,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原因。大量逐利游资的存在,也是加剧邮票市场混乱的因素之一。

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场游戏中唯一的大赢家——获利甚丰的中国邮政系统。前文提到,猴票因为较大的发行量而成为高价邮票中最「亲民」的一枚。但其实,猴票的发行量和后来的生肖票一比是「小巫见大巫」:猴票大约发行500万套,鸡票的发行量是猴票的两倍,狗票就达到了三倍。发行最多的1986年虎票,印了一亿两千多套。90年代滥发更甚,1992年的猴票发了两亿零四百万张,是12年前猴票的40多倍。现价则是1980年猴票的0.029%——在2.5-3.5元之间。

《XX回归XX》的低迷,也和滥发有关:面值50元的XXX金箔小型张溢价发行价120元,受到了集邮者们的欢迎,排队、一个人限买两张,邮票价格被炒到千元。邮政于是加大印刷力度,最终发行了2000万枚以上,单这一张票,就从市场上「吸」走了20个亿。不仅量大,发行品类也多。有集邮者吐槽:「现在一年要发布25套邮票,发行量动辄就一两个亿,根本就是圈钱。」

此外,制作粗糙也是新邮票的一大槽点,生肖邮票发行了三轮,集邮者普遍认为后面两次的猴票,制作工艺还赶不上80年代。

文章标签:邮票未分类收藏经济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