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瓷器上面为什么有世界地图呢

坤舆万国全图为什么有美洲

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代的作品。自汉朝开始,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几乎都持开放态度。例如,汉朝的长安、隋朝的洛阳、唐朝的长安以及北宋的开封,这些城市都是当时的世界国际大都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因此当时的人们对于各种肤色和民族的外国人并不感到陌生。然而,到了明清时期,中国逐渐采取了封闭的政策。在整个大明时期,尽管曾实施海禁政策,但与世界的交流从未中断。例如,明朝与当时的欧洲强国如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都有接触,许多火器、手枪等技术都是从这些国家引进或模仿的。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著名的《坤舆万国全图》于1602年(万历三十一年)由太仆寺少卿李之藻绘制而成。这幅地图一直被认为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标注有美洲的世界地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版本是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宫廷中的彩色摹绘本。
《坤舆万国全图》自创作以来,衍生出了多个版本。最早的绘制版本已经失传,现存的版本有四种:1602年李之藻刻本、1603年刻本(此版名为《两仪玄览图》)、1608年明宫廷摹绘本以及日本摹绘本。这些版本的存世数量各不相同。其中,1602年李之藻刻本共有七件存世,全部收藏于国外,分别有两件在梵蒂冈教廷、三件在日本、一件在巴黎、一件在意大利。1603年刻本(《两仪玄览图》)现存于辽宁博物馆,而1608年明宫廷摹绘本则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隋朝和唐朝的科技成果都有哪些?

隋唐科技十大成果
第一,隋唐五代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隋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运用等间距二次内插法计算日月的运行,岁差的准确值高于欧洲;他还提出了测量子午线长度的设想,否定了 影千里差一寸 的传统说法。唐王希明编辑而成的七字长歌《步天歌》广为流传,极大地促进了天文知识的普及。唐代徐昂的《宣明历》,测得黄道和赤道交角为23°u65299X5′,与现代理论数值仅差0。5′左右。开元时期僧一行制订了《大衍历》,为后代历法家编历提供了固定的模式。一行还是实际测量子午线的创始人,并测得子午线每一度长为351。27唐里。
第二,隋唐五代在数学上,也取得了重要成就。隋代天文学家刘焯在制订《皇极历》时,首先创立了等间距的二次内插公式,这是数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唐代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把毕生精力都用在数学的研究上,他的最大贡献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作了《缉古算经》;在这部算经中,他第一次提出了三次方程式的正根解法,对古代数学方程式理论作出了卓越贡献。唐高宗时,曾令太史令李淳风与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等人注释十部算经。这十部算经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和《缀术》。 十部算经 对古代数学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还有名为《夏侯阳算经》的韩延算术,全书3卷共83个例题,多为地方官吏和普通百姓所常用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技术。据史籍记载,这一时期的算学家,除了刘焯、王孝通、李淳风、僧一行外,还有陈从远、龙受益、边刚、刘孝孙等人,他们都在数学领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三,隋唐五代的农学特别发达,有着丰硕的成果。隋文帝采用北朝以来的均田制,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唐王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奖励垦荒,安定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 务在农桑 、 时尚稼穑和 勤于稼穑 的社会风尚。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精耕细作,整地保墒、扩展良田等农田管理技术取得了重大发展。当时,还科学地解决了引水、排水和灌溉的技术问题。唐代出现的曲辕犁 起拨特易,牛乃省力 ,在古代犁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代的茶叶生产和制作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陆羽编著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对茶树的栽培、茶叶的采摘和加工制作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在畜牧业方面,唐代采用引种杂交方法,开发出駃騠、骡等新畜种。
其规模之大和成就之丰,在当时世界上堪称罕见,充分显示出古代牲畜育种科学的重大成就。李石编著的《司牧安骥集》,则是我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兽医大典。其他如隋代诸葛颖的《种植法》、周思等人撰写的《兆人本业》、王旻的《山居要术》、韦行规的《保生月录》、李德裕的《平泉草木记》、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陆龟蒙的《耒耜经》、韩鄂的《四时纂要》等农学著作,使隋唐时期出现了异常繁荣的农学研究盛况。
第四,隋唐五代的地理学成就突出,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在方志的修著、制图学的丰富、域外地理知识的扩展,以及在潮汐成因、海陆变迁等自然地理的研究考察方面,都较之前代有着明显的进步,从而为这一时期地理学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隋大业年间,朝廷明令全国各地大规模编撰方志,并将全国各地上报的地志和图志,汇集编纂成全国总图志,如《区宇图志》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的全国总地志。唐王朝设有专门负责掌管图经的官员,并规定全国各州、府每三年一造图经,当时有五十多个州修有图经。全国性的地志和图志也有新的发展,其中肖德言的《括地志》、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贾耽的《古郡国道县四夷述》、孔述睿的《地理志》等,都很出色。隋炀帝时,裴矩奉命掌管西域贸易,将域内各国的地貌风情加以记载,并绘成图册,撰成《西域图记》;初唐王玄策三次出使印度,回来后撰有《西域行传》;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法,回来后写有《大唐西域记》;天宝年间,杜环在大食境内留居10年,后撰有《经行记》;后晋天福三年,高居海撰写了《行记》。这些图志的涌现,不但使制图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还填补了域外地理学方面的空白。此外,唐代的行政区划图、军事地图也有突破,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学上的杰作。我国有着广阔的海岸线,潮灾的防止和潮汐的利用至为重要。窦叔蒙在多年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海涛志》;封演也对潮汐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在《说潮》中,详尽地描绘了潮汐逐日推移的规律。颜真卿的《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白居易的《海潮赋》,对于唐代在海陆变迁方面的认识作了生动的记载。对于黄河源头的考察,地下岩溶地形、海岸地形、沙漠地形等自然地理的认识,都取得了科学的结论。
第五,隋唐五代的医学成就,至今仍盛传于世。隋朝名医巢元方的《诸病源候总论》,记述了多种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反映出隋代的医药学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当时的肠吻合、血管结扎、拔牙等外科手术,在整个世界是没有前例的。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毕生致力医学,被人们称为 药王.他在唐高宗时编著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唐代的针灸学已有相当高的水平,针灸挂图、图谱、灸疗专著大量增加,针灸疗法被正式列入国家的医学教育课程。此外,隋唐时期完善了医事制度,对医学典籍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深入的研究,对医科也有了科学的划分,藏医和中外医药交流也空前发展,造就了一个医学上的辉煌时代。
第六,隋唐五代的水利事业成就显赫。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以其宏大的规模和高超的设计水平而载入史册。涪陵鱼石则是我国最早的 水位站.唐代的引黄灌溉和关中平原灌溉系统的修复和改造,科学地解决了引水、排水和灌溉等重大课题,为人类的水利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g7 T/ ~+ ~. Y, O0 i 第七,隋唐五代的建筑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隋代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主持修建的大兴城及洛阳城,唐代严密规划加以扩建的长安城,其设计思想合理,建筑规模宏大,皇宫、民居、坊里、市场、街道、水源、航运、绿化等各种功能均大大超越前代都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州桥造型奇特、设计精巧,至今仍是桥梁建筑史上的光辉范例。广泛应用的木结构建筑技术体系和高层结构建筑技术体系,推动了古代建筑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第八,隋唐五代的物理学和化学,也有一定的成就。当时的科学家,对于声、光、热、磁等物理现象都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唐代制作的金属鱼洗和龙洗盆,就是运用了固体振动在液体中的传播和干扰的原理,还掌握了消除共振和共鸣的知识和方法。唐代还掌握了人工制造和提取结晶硫酸钾的技术,对于彩虹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孔颖达关于 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 的表述,揭示了彩虹产生的原理,并且成功地进行了人工造虹的试验。 在化学、化工方面,唐代的炼丹著作《太清石壁记》,记载着水银制造方法。
炼丹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硫、硝和炭三种物质的结合,可以制成火药,这就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大约在晚唐时分,火药的配方转入军事家之手,这一技术的应用加速了火箭武器的出现。
第九,隋唐五代的瓷器生产盛况空前,其技术水平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隋代的青白瓷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他如黄、酱、绿等釉色的瓷器也很精美。唐代的制瓷技术飞跃发展, 千峰翠色 的越瓷、莹缜如玉的白瓷,都是凝结着高超技术的珍宝。那绝无仅有的 唐三彩 ,其技术水平至今仍无以迄及。五代连年荒乱,但是勤劳智慧的陶瓷匠师却创造出 雨过天青 的传世之宝,成为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第十,隋唐五代的手工业技术高度发达,影响深远。这一时期,无论是手工业的生产规模,还是生产技术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金属冶炼、造纸、纺织、印染、造船技术的成就,都远远地高出世界各国的水平,而雕版印刷的出现,又是唐代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的发明有哪些??

1、指南针: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俗称吸铁石)。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

2、造纸术:蔡伦改进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喜欢读书,每次外出游学身后都跟着五辆装满竹简的大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
3、活字印刷术: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4、火药: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古代炼丹家们利用早在汉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药物硝、硫,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发明了火药 ,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
经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铳等各种火器已达到成热的程度。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科技的发展曾起重大作用,现代黑火药就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的。
5、孔明灯: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相传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孔明灯。

世界地图

纳木湖
距拉萨往返近600公里,风景绝佳,目前在建自然保护区,可以真实的感受雪域高原,体会草原,雪山,湖泊,牧民,牛羊。。。西藏的意境。一般从拉萨包越野车前往较方便,也有到当雄后包卡车或国产吉普前往,但较辛苦,费用节约不了多少。去纳木错,不可不去扎西半岛,此岛为岩溶性地貌,溶洞,石林,里面还有古代洞穴岩画,偶尔还有人在修行。绕岛一周,需时1个半小时,体力好,爬上山顶,风景绝佳。去纳木错,一般安排两天行程,第一天,从拉萨出发,经过当雄草原,直接赶到湖边扎西岛,第二天,从纳木错返回,方便的话可再去羊八井洗个地热温泉浴。也有客人安排三天行程的。
注意:
1.纳木错海拔高4700米,刚到西藏还未适应好,千万别去,可以把此景点安排晚些去,如果实在要去准备好 氧气,药品等。
2.纳木错晚上较冷,提前准备好保暖衣物,扎西岛上只有一简陋饭店和旅馆,条件差,床位少,旺季时经常没床,请事先准备食品或帐篷、睡袋等装备。
3.羊八井 门票30-40元
比如骷髅墙
位于那曲比如县境内,是用人头颅骨堆成的围墙。若有兴趣,可搭车前往。
太湖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这里山清水秀,极富江南水乡风味。浩瀚如海的太湖,散布这48个岛屿,这些岛屿连同沿途的山峰和半岛,号称72峰,它们是由浙江天目山绵延而来,或止于湖畔,或纷纷入湖,形成了山水环抱形式,组成一幅山外有山,湖外有湖的天然图画。位于湖的南部面积有62.5公里的洞庭西山是太湖最大的也是最美的岛,和洞庭东山隔水遥对。太湖72峰,西山占41座。耸立于到中央的主峰缥缈峰,又叫杳眇峰,海拔 336米,山中除寺宇和避暑建筑外,主要以自然美取胜,秋月、梅雪之类的景物最具特色,另外西山上的怪石嶙峋,洞穴颇多,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将全岛点缀得颇为别致。太湖东面的洞庭东山,其主峰的大尖顶是72峰之一,山中主要古迹有紫金庵的宋代泥塑像,元代轩辕宫,明代砖刻门楼以及近代的雕花大楼等。太湖的名胜古迹精华集中在太湖北岸。最著名的有鼋头渚、蠡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县市无疑是天堂里的天堂。
“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县”。太湖2400平方公里水面,吴县占3/4,湖中72峰,吴县市拥有58峰,国务院规划的13个太湖风景名胜区中,东山,西山,光福 ,角直,木渎,石湖六大景区在吴县市境内,景区内有石公山,林屋洞,启园, 天池山等著名景点,秀山丽水,举目入画。
吴县市文物古迹众多,拥有县级以上文保单位89处,其中省级24处,国家级1 处。有三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司徒庙“清”,“奇”,“古”,“怪”四株古柏,保圣寺的唐塑绝艺作品,紫金庵的彩塑罗汉等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吴县,是旅游者的购物天堂,既有枇杷,杨梅,橘子,梅子,银鱼,白虾, 梅鲫鱼,莼菜,大闸蟹,碧螺春等土特产品,又有苏绣,革丝,雕刻,澄泥砚等 吴文化化工艺品,物产丰富,工艺独特。
怀抱苏州古城的吴县市,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京杭大运河综观南北,沪宁铁路,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于上海,杭州,无锡,常州等城市紧靠相连,再加上丰富的旅游资源,吴县市近年来建设了包括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太湖大桥,东山、宾馆,光福机场等在内的一大批娱乐和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开发了梅花节,金秋采桂游,四季鲜果游,水乡古镇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了吃,住,行,娱, 购,游的配套服务体系。
太湖风光旖旎,吴中人慧景丽,这里是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
鄱阳湖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 3914 平方公里,容积达 300 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 20 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在我国的湖泊中,鄱阳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的水域,是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水域中有鱼类 122 种、浮游植物 50 种。鄱阳湖还有 200 万亩草洲,水草丰美,每年 10 月至翌年 3 月,有数十万只珍禽候鸟来这里越冬。1983 年 6 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县吴城镇建立了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1988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约占全球的 98% 以上,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鸿雁数量达 3 万只以上。保护区栖息着 54 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 13 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丰富珍贵的鸟类资源为我国赢得了声誉。世界自然基金会会长——英国菲利普亲王、丹麦亨利克亲王及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专程来到这里考察,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慕名前来游览,称这里是“珍禽王国”、“中国第二长城”。
鄱阳湖的动植物
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和外国人冬季到保护区观鸟,观鸟的季节为11月至翌年3月。湖区著名的景点有落星墩、湖滨沙滩、火焰山、老爷庙等。
a.紫阳堤,是由花岗石砌成的堤坝,为宋朝朱熹任南知军时修建,因朱熹号“紫阳”,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取名“紫阳堤”。
b.落星墩,位于星子县城南两公里的湖中,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载:“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星子县便因此而得名,五代时,落星墩被封为宝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游此皆有题咏,王安石诗中所形容的“万里长江一酒杯”更是千古传名。驻足落星寺,远眺庐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鳞竞跃,白鹭翻飞,田园诗人陶渊明当年“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归田情景,仿佛依稀可见。
c.湖滨沙滩,由落星墩乘快艇向东南行八分钟,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十里金滩”。这里坡平沙细,阳光充足,是非常好的阳光浴、沙浴、湖浴场所,湖滨沙滩将以自然、纯朴的丰姿,使广大的内地游客尽情享受沙滩而不必去沿海。沙滩旅游,将一扫您旅途劳顿,感叹大自然丰厚的赏赐。
d.火焰山,位于旅游码头东北八公里的湖中,由砂砾岩组成的石群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且呈赤色,所以当地百姓皆称此景为 “火焰山”,置身其中,不禁令人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尽享神秘、幽静似仙境般的美妙。
e.老爷庙,又名“显应宫”。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太祖与伪汉战于鄱阳。初失利,走湖滨,遇老人舣舟近岸,太祖得济,赐以金环,返顾之则鼋也。是夕,宿祠中,题诗于壁。”之后,明太祖御封之为“元将军庙”。老爷庙门前的水域有“中国百慕大”之称,水流湍急,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更使老爷庙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f.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由旅游码头乘船向南四十公里,便是候鸟观赏区。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顶目,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水落滩出,面积广大的草洲与湖池成为各类越冬鸟类最为理想的栖息之地。据国际鹤类基金会考察,越冬候鸟达150多种,近11万只。其中白鹤 1350只,当候鸟群飞来时,遮天蔽日,蔚为壮观,因此,鄱阳湖候鸟区被列为“世界A级候鸟保护区”。
水上旅游线路及价格
紫阳堤·落星墩 紫阳堤·落星墩·湖滨沙滩·老爷庙 紫阳堤·落星墩·火焰山 25元/人 40元/人 35元/人
水上娱乐中心(即旅游码头)至各风景点距离
周瑜点将台 观音桥 爱莲池 白鹿书院 秀 峰 庐 山
0.5公里 6公里 0.5公里 10公里 6公里 50公里
落星墩 老爷庙 火焰山 鞋 山 湖滨沙滩 候鸟区
2公里 15公里 8公里 38公里 12公里 40公里
鄱阳湖正在成为珍稀野生动物的天堂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白鹤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近些年来,由于长江水质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白鳍豚、江豚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它们的数量骤减。现在这些珍稀动物在长江流域已经很难见到,在鄱阳湖等少数几个地方偶而会出现。
在鄱阳湖,过去白鳍豚很常见,现在也难觅芳踪;而江豚的数量还保持相当的规模。据鄱阳湖管理局的周局长介绍,最近两年只发现一到两头次白鳍豚在江中活动,但发现了江豚300多头次。白鳍豚等野生动物数目减少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江豚、白鳍豚自然繁殖能力比较低,生长周期比较长,发展能力比较弱;二是进入70、80年代以后,由于捕捞强度加大,渔类资源有所减少;三是人工的挖砂、爆破、长江航运的影响;四是环境等各方面的污染也对些动物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的动物,当地政府在鄱阳湖地区设立了江豚等动物的保护区,保护区内每年都进行几个月的休渔,以便使这些动物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当地政府还致力于唤起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现在鄱阳湖地区渔民们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正在增强。
鄱阳湖不仅仅为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等提供了广阔而安全的生存空间,它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湿地之一,每年都吸引鹤类、鹳类、天鹅等大量珍稀候鸟来这里越冬。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世界白鹤最重要的冬季栖息地之一。每年到江西潘阳湖来越冬的白鹤大概有2900只,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98%.
据介绍,为了给这些珍稀候鸟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场所,早在1988年中国政府就在鄱阳湖设立了候鸟保护区。通过多年来的宣传和管理,珍稀候鸟被捕杀、走私的现象明显地减少。与此同时,保护区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渔民也就告别了靠捕渔为生的传统生活方式,这样就使人与鸟争鱼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可以为鸟类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微山湖
微山湖位于东经116。34’,北纬34。27’。最大面积约1266平方公里,占全省淡水域面积的45%,是山东省最大的湖泊,亦是我国著名的大型淡水湖泊,其单位面积渔产量居大型湖泊(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首位。全湖南北长126公里,东西宽5—25公里,中部最窄处称为湖腰。1960 年在湖腰建成了拦湖大坝,坝上兴建节制闸和船闸,将湖一分为二,坝北为上级湖,面积 602平方公里,坝南为下级湖,面积664平方公里。上级湖允许最高水位36.50米,兴利水位34.20米,死水位33.00 米;下级湖允许最高水位35.00米,兴利水位32.5米,死水位1000平方公里)首位。全湖南北长126公里,东西宽5—25公里,中部最窄处称为湖腰。1960年在湖腰建成了拦湖大坝,坝上兴建节制闸和船闸,将湖一分为二,坝北为上级湖,面积602平方公里,坝南为下级湖,面积664平方公里。上级湖允许最高水位36.50米,兴利水位34.20米,死水位33.00 米;下级湖允许最高水位35.00米,兴利水位32.5米,死水位31.5米。全湖防洪库容47.31亿立方米;兴利水位库容17.02亿立方米;兴利调节库容11.28亿立方米;平均水深约1.5米,属浅水大型淡水湖泊。湖滨东依山峦,西接平原,南连苏北富庶之地,北靠孔孟圣贤之乡,流域面积达 31700平方公里。京杭运河纵贯全湖南北,把南北江河水系交汇勾通。
微山湖属于淮河流域泗河水系。湖西地处黄河与故黄河之间的黄泛平原,地势平缓,比降约五千百分之一至二万分之一,河道宽浅,洪水量大峰低,分别经洙赵新河、老万福河、东鱼河、复兴河等由西向东流入微山湖;北部由梁济运河接纳济北及郓城、梁山和东平湖新湖区一带的来水;湖东近湖区为泰沂山脉第四纪冲积地丘陵平原,远湖区为蒙山岐脉山丘区,河道短,洪水峰高流急,分别经泗河、泉河、洮府河、白马河、城河、郭河、十字河、薛城河大沙河等由东向西流入微山湖。微山湖承受东、西、北三面,鲁、苏、豫、皖四省三十二个县、市、区的来水,流域面积31700平方公里,入湖主要河流有47条,其中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河道有泗河、梁济运河、白马河、洙赵新河、老万福河、复兴河、城郭河、东鱼河、洮府河、新薛河、新万福河共11条,出湖口有山东省微山县境内的韩庄闸和伊家河闸以及江苏境内的蔺家坝闸。
关于微山湖的成因,众说不一。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和地貌形态的分析,新生代以来受大地构造控制,鲁西地区长期处于强烈下降过程,形成凹陷,成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毗邻鲁中山丘区,其相接处具有水流滞积形成湖泊的地质条件。从湖区地质构造和沉积物类型分析,微山湖从北至南座落在新生代后期的第四纪堆积上,但湖的沉积物很少很薄,说明了泥沙大量沉积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而湖在第四纪堆积上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从有记载的黄河、泗河等河川迳流的演变过程分析,黄河决口是逐渐形成湖泊的重要原因,加之运河的变迁和开发,加速了南上湖的形成。从夏代至秦朝曾多次在现南四湖内设国建城邑,《史书》记载,夏代的“仍国”曾设在南四湖东岸的仲家浅村;周代封的“邿国”建立鲁桥镇西6公里处。《水经注》记载,泗水会洮水于高平西,西有茅乡城,茅城邑东南四十里处有鲁国属郎亭、郎城、郎台,在今留庄乡西北,战国时期设湖陵县,在今张楼乡程子庙村昭阳湖内。此由说明南四湖是后来逐渐演变而成的。
据历史记载,泗水原在今微山湖西岸,由兖州流经微山县鲁桥、南阳,在鱼台县谷亭东流过,又南去沛县城东,过徐州,从淮阴入淮河向东入海,流水通畅,是淮河下游的一条主要支流。
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第一次夺泗入淮,黄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大溜向东南直奔巨野泽,夺泗水故道转注淮水入海。黄河水在济濮之间泛滥二十三年,直至公元109年(武帝元封二年),帝遣使郭昌等卒数万,堵塞了瓠子决口。此时黄河夺泗并非全河入之,直至宋初之前,虽又有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第二次迁徒,对泗水的影响仍不严重。但是,黄河水流的运动却使鲁西平原出现了一些洼地沉积相区。据《隋史·薛胄传》戴:“兖州城东沂(把小沂河)、泗二水合而南流,泛滥大泽中”,可见在济宁以南,古泗水东岸的兖州以下,在时隋朝已经形成沼泽湖泊。
自1077年(北宋神宗熙宁十年)始,黄河改道,决口逐渐繁起来,黄河水流对加速微山湖演变所起的作用也相应增加。公元1194年(金章宗明昌五年)黄河决口于河南阳武,入梁山泊分流南北。南汉由南清河入淮,历经坟上、加祥、济宁,在今微山县鲁桥镇西南与泗水汇合,至江苏清江市入淮。公元1495(明弘治八年)刘大夏筑黄陵岗,在修太行堤,北流的黄水就全部南来,自开封至徐州夺汴,再至淮阴夺泗,淮阴至海口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北迁,夺大清河由山东利津入海,形成现在的黄河,前后经历六百六十多年。黄河如此夺泗夺淮,一方面大量泥沙淤积,形成现在的黄河床,使泗水南流入淮之路受阻,洪水长期滞积;另一方面,由于黄水与东部河流的共同作用,使该区从北至南出现了大小、形状、底高程均不同的南四湖雏形,从钻孔的地质资料及沉积物分析,湖在第四纪堆积上形成的时间不长。
随着历代政治中心北移,元、明、清相继建都北京,为“漕运江淮这漂,供京师之需”,于是放弃了隋代建成的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航道,从元代开始,沟通南北运河,于公元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和公元1293年(至元三十年)相继开挖了会通河和通惠河。此时,济宁至徐州之间利用泗水天然河道为运河。为了保持航运水深,在泗水河道上建闸,河东山水在东岸停蓄,开始形成了昭阳湖和独山湖。明代,黄河不断泛滥,黄强泗弱,泗水出路受阻,使昭阳、独山不断扩大,在微山附近出现了赤山、微山、吕孟、张庄等相连的小湖。明代嘉靖年间,开挖了南阳新河,使运道脱离泗水由昭阳湖西移到湖东,东部沙河等山水引入独山湖,薛河水引入吕孟湖。公元1640年(明万历32年),大开洄河(今韩庄运河),运河再次东移,奠定了京杭大运河的基础。至此,赤山、微山、吕孟、张庄四湖湖面迅速扩大,合为微山湖。随着运河的开发,为蓄湖东山水济运,昭阳等湖成为运河水柜,这此,南阳、独山、昭阳、微山等湖相连,初步形成了今日的南四湖。
所以,微山湖的成因既受大地构造控制,即鲁西平原长期下降形成了凹陷的地质条件,也受鲁中山区自然地貌的阻拦及泗河等东部山水的影响,更由于黄可长期泛滥夺泗夺淮故道淤积,泗河失去出路,水流滞积,加之运河的开发,和人们的生产活动,使济宁至徐州间长达二百四十华里长的地带,逐渐演变成河流堰塞型浅水湖泊 ——微山湖。随着微山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将会有更多的专家和帝者来继续探讨和完善微山湖的成因 和演变过程。
微山湖流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 7℃,年平均日照2530小时左右,无霜期209天至224天。年平均降水量湖西约700毫米,湖东750—850毫米,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降雨集中在汛期,多为气旋雨或台风雨,极易造成洪涝灾害。秋、冬、春一般少雨雪。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特点。降雨的年际变化也很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相差悬殊,流域平均降雨量相差2倍,又常常出现连旱连涝。未经治理前,湖西平原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湖东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来势凶猛,又加沿湖一带地势低洼,每逢汛期,洪水滚坡漫流,湖河水位猛涨,积涝成灾。旱时湖水枯竭,土地龟裂,飞蝗三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许多县志都有着“洪水漂流,卢舍为墟”,“赤地千里,饿殍载道”的记载。
建国后,为了根除各种自然灾害,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湖东兴建中小型水库共250座;湖西平原采取洪涝分治、高低水分排的措施,对水系进行较大的调整,开挖了东鱼河、洙赵新河、梁济运河三条防洪排涝骨干河道,治理新老万福河、惠河等中型河道十余条,入湖的骨干河疲乏白马河、洙水河、蔡河、洙赵新河、洮府河、老万福河等已接近达到三至五年一遇除涝,十至二十年一遇防洪的标准;湖畔兴建了湖西大堤和硝东间断的66分里堤防;湖腰兴建了长达六千多米的二级坝节制闸水利枢纽工程,湖出口兴建了韩庄节制闸枢纽工程;湖内挖深槽总长52.87公里,用以打开排水通疲乏,开辟贯通南北的航道;湖内开始有计划蓄水,滨湖地区采取圈圩封闭、建站提排等措施。
经过多年的治理和建设,微山湖已由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湖泊,变为具有一定防洪除涝能力和蓄水兴利、养殖鱼禽、通航旅游多种功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湖泊。
□社会经济概况
微山湖流域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三十二个市、县、区。山东省济宁市所辖的十一个县、区9721平方公里均在微山湖流域范围内,占全部流域面积31700平方公里的30.7%。本次调查范围除微山湖外,还包括济宁市辖的微山县、鱼台县、市郊区、金乡县、嘉祥县、邹县六县区,在面高程 37米以下的滨湖有关地带,共36处乡镇,总计3017.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1.04%。其中耕地面积为1159.3平方公里(173.9万亩);人口123.8万人(其中渔民5.59万人,湖民5.14万人),劳办47.4万人个。
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了彻底改变湖区落后面貌,根治洪涝灾害,政务院于1953年批准建立了微山县,统管微山湖;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在大搞以兴修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1964年以滨湖区实行了稻改。到1983年共建排灌站685处,装机1521台,打机井9267眼,配套 4859眼,装机5518台,建大型水闸7座,基本上做到了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实现农业稳产,1966年种稻面积曾达到120万亩。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农业动力机械发展到25751台,337181瓦,每瓦负担耕地5.2亩;有渔船24650只,大、中、小型渔具12类、41种、22737件;能航船只455艘,载重24579吨。生产条件的改变,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湖区经济的发展。1983年粮食作物面积 123万亩,耕亩单产560.9公斤,总产69万吨,比滨湖稻改前的1964年总产增长了4.56倍,单产提高4.7倍。棉花播种面积122.6万亩,单产57.9公斤,总产7.098吨。调查范围内农业总产值6.02亿元,比建国初期最好的1956年增长7.7倍,年递增率为8.4%,其中农业产值 3963.5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64.2%、1.8%、6.3%、21.1%、6.58% ,人均占有粮食586公斤,口粮400公斤,收主439.5元,卖给国家粮食101公斤。
微山湖1950~1959年平均渔产量22511.9吨,1955年渔产量达到26600吨,水生经济植物面积52万亩,1957年发生了一次八十年一遇的洪水后,渔业、水生经济植物均明显下降,1960~1969年渔业年平均产量降到10296.6吨,1972年~1975年曾间断地向大湖投放鱼种、蟹苗,收到一定效果,1970~1979年渔业平均年产量达到17040.4吨,1980年以后继续好转,1980~1983年渔业产量达到18208.5 吨,至今仍未恢复历史最高水平。为了增殖渔业资源,国家投资在南上湖畔兴建了三处国营淡水养殖场,占地总面积2950亩,同时在沿湖建设了商品鱼基地95 处,水面积17188亩。济宁市和市郊区、微山县、鱼台县相继成立了水产供销公司,并在湖区设立了水产品收购站8处,为了改善渔民的居住条件,帮助24个渔业大队建立了渔民新村,上陆定居渔民已达1.7万人,渔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沿湖煤炭电力资源丰富,各矿井年产煤量约达1200万吨,湖区电力工业也是国家重点建设地区,已建济宁电厂装机30万千瓦,规划装机90万千瓦,在建的邹县鲁面电厂计划85年发电装机30万千瓦,规划装机360万千瓦,拟开工的还有嘉祥电厂,湖东新建兖石铁路,规模宏大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设计任务书正在审批;纵贯南四湖的京杭运河及5万吨级的码头的规划设计已由交通部批准正待兴建,目前航运船只南通宁、沪、杭等处,京杭运河扩建后,将成为南北水上客货运输大动脉。建国三十多年来,南四湖经过初步开发治理,已经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渔业基地,盛产水稻、小麦的商品粮基地,并正在成为以京杭运河和津浦铁路为骨干的交通运输集散基地和以电力、煤炭为主的国家重点能源工业基地。
艾比湖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南部的断陷湖。又称布尔哈齐湖。湖形呈椭圆状,准噶尔盆地的汇水中心。有博尔塔拉河、精河、奎屯河、四棵树河和拉巴河汇入。历史上,艾比湖水面面积最大时达1200多平方千米,年入湖水量达12亿立方米,由于上游地区开荒截流,入湖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两条,其他三条河在未进湖前就断流了,年入湖水量只有5亿立方米。艾比湖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而水面年蒸发量高达1300毫米,湖面海拔降到189米 ,湖面积缩小到107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不到2米,含盐量达87克/升,湖水苦咸,有盐湖之称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与开发时期,你能否从政治 经济 教育 民族关系 对外交

简介: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第一个问题(政治):隋文帝杨坚即位后首先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左右武卫等府。”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职务。隋代尚书省的地位很高,《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反映了它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地位与权力。
第二个问题(经济):手工业的发展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沼帔白瓷,胎质坚硬,色泽晶莹,造型生动美观,这是中国较早出现的白瓷。隋代青釉瓷器的生产则更广泛,在河北、河南、陕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出土,并发现了多处隋代窑址。
商业和外贸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城市。长安有都会、利人两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通远市临通济渠,周围六里,二十门分路入市,商旅云集,停泊在渠内的舟船,数以万计。丰都市周围八里,通十二门,其中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招致商旅,珍奇山积”。像这样规模宏大、商业繁华的都市,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罕见的。
第三个问题(教育):寻求典籍、开创科举、修订法律、改革创新 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炀帝即位,复兴教诱。”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 “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 奉命视察各州的专使除了其他任务外,还要发现有模范行为、文才出众和学有专长的人,经过考察,再把他们送往京师。“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征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莫之能测。”《隋书》《北史》记载,远近儒生纷纷前来,并被组织起来互相辩论学术问题。一名高级官员给他们排列名次,上报隋帝。因此许多寒士得以重振门庭;典籍研究盛极一时,南北的传统兼容并包。古代的典籍都被注疏。 杨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就网罗学者来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间,共成书一百三十部,一万七千多卷。杨广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隋炀帝使隋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总括全国各地方的总结性地方志。隋炀帝诏命天下诸郡绘制各地风俗物产地图,编撰《诸郡物产土俗记》131卷、《区宇图志》129卷、《诸州图经集》100卷。隋炀帝下令编撰的上述地方志书,规模宏大,既是承前启后的总结性著作,也是编撰全国性方志图经的开端,影响深远。“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 炀帝时的着名地理学家裴世矩,在奉敕去张掖,管理西域商人交市时,搜集了有关西域的山川、风俗等资料,撰成《西域图记》三卷。书中有地图,有记述,还有穿着民族服装的各族人的彩绘图,是地理学名著。“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 杨广不仅兴办学校,还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封氏闻见记》记载:“炀帝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廊屋,列以贮之。” 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大兴城和洛阳建有大藏书殿,而最终的成果则是规模宏大的秘书省,在洛阳藏有珍本,藏书总数达37万余卷。为了让两京的宫、省、官府使用,杨广下令建造藏有节录本的观文殿。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可惜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如果杨广整理编辑收藏的这些书都留存到现在,那他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 杨广崇敬儒教与孔子于大业五年下诏曰:“先师尼父,圣德在躬,诞发天纵之姿,宪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蕴兹素王。而颓山之叹,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在于百代。永惟懿范,宜有优崇。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有司求其苗裔,录以申上。” 大业二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至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大业三年,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 大业五年炀帝又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臀力骠壮,超群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隋炀帝杨广更注重个人品质的选拔人才的政策,为初唐培养了大批的强毅正直的人才 。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 “魏、周官不得为荫。”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但这也触动了门阀大族的利益,为日后门阀大族的反叛埋下了祸根,有时候过于超前开明的举措也不是什么好事…… 大业三年隋炀帝颁《大业律》。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凡五百条,为十八篇。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诏施行之,谓之《大业律》。”《大业律》,没有再修订,《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戟教授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隋炀帝:“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地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中,只能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在中国的帝王中,他决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 尽管ArthurWright说:“(杨广)既被视为典型的亡国昏君,在一大团歪曲的历史记载和传奇性道听途说之下,今人即想窥测此人的真实性格,至多也只能瞥见其一二。”但是他所建立的功业是不朽的,大运河、科举制度无不影响深远,造福于中华。
第四个问题(民族关系):建立亚洲中华天朝体系
天朝制度
大业三年,启民可汗来朝入贡,尊隋天子圣人可汗。
大业四年,倭国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贡 。
大业五年,吐谷浑等西域诸邦向大隋帝国称臣进贡。
由隋炀帝建立起的天朝制度从此影响了历代中原王朝近一千五百余年,直至清廷甲午战争的失败,朝鲜独立而结束。
第五个问题(外交):隋朝在对外交往上,秉持一种以德服人的观念。在隋朝看来,各藩属国定期来朝,宗藩和平相处,是最理想的一种天朝政治秩序。当然,有时也难免会使用战争的手段,不过,那也只是以臣服为目的,而不是要彻底击灭。正是在这样一种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帝国时代出现了万邦来朝的恢弘局面。 隋帝国的初期,朝鲜半岛三国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都是其藩属,它们通使朝贡,接受册封。日本也有非经常性的通贡往来,不过它在与隋皇朝的交往中,往往不愿被视为藩属国家,而是想竭力维持一种对等的地位。从地缘政治而言,日本对于近邻朝鲜半岛更有兴趣。这一时期的朝鲜半岛各国,以高句丽最为强大,它不但享受着邻近小国的朝贡,还经常趁中原王朝无暇东顾的时候掠地拓疆。因此,在隋帝国初期,与高句丽的关系便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的主线。隋初不惜倾全国之力数次讨伐高句丽,既有隋与高句丽政治利益相冲突的因素,也与当时朝鲜半岛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有密切关系。 隋朝统一中国后,迅速成为东亚乃至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同时也加强了与东邻日本和朝鲜三国的交往。隋的统一与强大,使高句丽这个想在东北亚有所作为的国家感到不安,双方因矛盾而招致隋朝连年兴师征伐,只因其过早灭亡,才使高句丽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与新罗,作为隋朝的藩属国,定期向隋遣使朝贡,并且向隋抱怨高句丽的侵略,希望能借助隋朝的力量制服高句丽。隋帝国时期,正值日本改革派圣德太子执政,他仰慕汉文化,主动派出遣隋使,向先进的隋朝学习。由于日本的倔犟,双方在外交上发生礼仪之争,但这并没有过多地影响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隋朝征讨高句丽,是6世纪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发生变化的必然产物。在此以前,中国处于南北朝分裂状况,而朝鲜半岛地区也是三国并立。高句丽乘势向外扩张势力。强大的隋帝国出现后,希望建立起册封朝贡秩序,但高句丽恃强不听号令,于是双方兵刃相见。 同时隋帝国还和欧洲许多国家进行商业交往,在隋初打通河西走廊后,大大刺激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中原的商品还远销欧洲,罗马、波斯等许多欧洲国家的商人居住在大兴城,很多欧洲国家的使节前往大兴城朝拜。
以上介绍都是以借正史为背景。谢谢

文章标签:历史中国封建社会隋唐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