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湖今天的水位是多少2024年7月17最新公布

黄盖湖的位置境域

黄盖湖,位于临湘市境东北角上。北临长江,与湖北省蒲圻县共有。清康熙《临湘县志》载:“黄盖湖,县(指旧县治城)东九十里,会蒲圻、嘉鱼、临湘三县水,汇为巨侵。相传赤壁鏖兵时,黄盖被箭沉江,后论功,孙权以此湖赐,盖故名”。清同治《临湘县志》载:“黄盖湖在县东百里,东纳马蹄湖水,西纳横河口水,南纳沅潭湖水,西纳中寨湖水,东北纳蒲圻及嘉鱼水,纵横五六十里。赤壁之战,黄盖屯兵于此,故名”。流域面积1240平方公里,其中临湘市境内798.45平方公里,湖北省311平方公里,水深3~6米,汛期水深7~10米。1951年,湖北省公安厅在新店河出口的马家湖围堤垦殖;1958年,临湘、蒲圻两县为消灭钉螺,扩大耕地,协同修筑北堤拐至铁山嘴防洪大堤,隔断长江,分别围垦倒都湖和沧湖,两省各建一个黄盖湖农场;1960年后,两县沿湖社队又利用湖汊围垦小垸20余处。1988年兴建铁山嘴电排时,通过实地调查,从五万分之一地图上量得,水位在28米的湖水面积,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62平方公里缩至70平方公里。

黄盖湖的大事记

2010年夏,黄盖湖水位告急,其抗洪保安,书写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黄盖湖2010年最高水位到30.15米,一度成为湖南省防汛的主战场。
·7月12日上午9时,临湘市黄盖湖告急!湖南某预备役师某团当日急行军150多公里赶往抢险现场。7月14日19时,黄盖湖水位达到30.04米,并仍在上涨。黄盖镇及相邻江南镇垸内6万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着严峻考验。 坐镇现场的于来山、杨忠民、刘新等省领导会商决定:水位一旦达到30.1米,启用附近的蓄洪垸进行泄洪,垸内群众紧急转移。
·临湘市防汛指挥部于7月14日晚先期启动了人员疏散预案,将低洼地带的5000多名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
· 15日凌晨1时,水位依旧维持在30.09米。湖南某预备役师和临湘、君山等人武部的200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支援。
·7月15日21时25分,临湘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长毛知兵正式发布命令:临湘市黄盖湖内垸水位在7月15日21时达到最高警戒水位30.12米,临湘市防汛指挥部决定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实行开闸泄洪。到15日21时止,7个蓄洪内垸1万余群众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湖南临湘市定湖镇黄盖湖2015年6月有没有水灾

有,黄盖湖流域内的临湘、赤壁都出现大暴雨,发生洪灾,黄盖湖水位低不了,附近像真的垸子都有内涝等

湖南属于什么地形

问题一:湖南地区属于那种地形? 地形、地势:
湖南地形为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部低落,呈蹄形。位于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为省内最高点,中部大都为丘陵,多宽广的盆地和谷地,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海拨大都在50米以下。
湖南地势属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湘西有海拔在1000―1500米 之间山势雄伟的武陵山、雪峰山盘踞,是湖南省东西交通的屏障。雪峰山从城步苗族自治县至益阳县境是资水和沅水的分水岭,是湖南省东、西自然条件的分界线。湘南有南岭山脉,峰顶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向东西方向延伸,是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间盆地较多,谷地为交通要道。湘东有幕阜、连云、九岭 、武功、万洋、诸广等山,海拔一般为500―1000米,均为东北―西南走向。湘中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广布。这些盆地多为河谷沟通,并有河流冲积平地。湘北为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全省东、西、南三面山地环绕,逐渐向中部及东北部倾斜,形成向东北开口不对称的马蹄形。省内大于海拔2000米高点的分布与地势总特点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东、南、西三面的山地之中。湘东最高点是炎陵县的斗笠顶,峰顶海拔2052米。东南部有桂东县的八面山,峰顶海拔2042米。湘南有道县的韭菜岭,峰顶海拔2009米。西南部有城步县的二宝鼎,峰顶海拔2024米。西北部有石门县的壶瓶山,峰顶海拔2099米,是省内最高点。全省地势的最低点,是临湘县的黄盖湖西岸,海拔只有24米,与省内最高点相差2000米左右。
地貌:
按成因可分为:以流水地貌为主,占全省总面的64.76%,岩溶地貌次之,占25.97%;湖成地貌最小,仅占2.88%,水面积占6.39%。按组成物质(不含水域)分沉积岩(包括砂质岩、碳酸盐岩、红岩、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貌为主,占全总总面积的57.75%;变质岩类地貌次之,占24.99%;岩浆岩类地貌 ,仅占8.87%。按海拔高度(含水域)分,以300米以下地貌为主,占全省总面积44.27%;300米到500米地貌次之,占22.58%;500―800米地貌占18.43%;800米以上地貌占11.72%。按形态分,山地(含山原)占全省总面积51.22%,丘陵占15.40%,岗地占13.87%,平原占13.11%,水面占6.39%。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合占总面积的66.62%。全省可划分为六个地貌区:湘西北山原山地区、湘西山地区、湘南丘山区、湘东山丘区、湘中丘陵区、湘北平原区。
地质:
分属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以罗翁绥宁大断裂向北东经安化,宁乡至长寿永安大断裂一线为界,其北西为杨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其东南为南华准地台的一部分。三大岩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发育,晚元古代以后的地层出露齐全。地史上各期磊的构造运动在湖南均表现明显。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受到三个地质成矿构造单元的控制:一是八面山褶皱区,二是雪峰的隆起区,三是湘中、湘东南褶皱区,构成了湘中、湘南两个大的成矿带。有“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之称,矿藏丰富,矿种齐全,质量优良。到1988年末,在全国已发现的140多种矿种中,湖南找到134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3种,成为全国矿种较多的省份之一。锑、钨、铋、雄黄、海泡石、重晶石、独居石的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锰、钒、铼、芒硝、砷、高岭土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在地质构造上岩浆活动较弱,湖南是一个弱震,少震区。
问题二:湖南以什么地形为主 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
湖南地势属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湘西有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山势雄伟的武陵山、雪峰山盘踞,是湖南省东西交通的屏障。雪峰山从城步苗族自治县至益阳境内是资水和沅水的分水岭,是湖南省东、西自然条件的分界线。
湘南有南岭山脉,峰顶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向东西方向延伸,是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间盆地较多,谷地为交通要道。
湘东有幕阜山、连云山、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山,海拔一般为500-1000米,均为东北―西南走向。湘中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广布。这些盆地多为河谷沟通,并有河流冲积平地。
湘北为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
全省东、西、南三面山地环绕,逐渐向中部及东北部倾斜,形成向东北开口不对称的马蹄形。省内大于海拔2000米高点的分布与地势总特点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东、南、西三面的山地之中。炎陵县的神农峰(酃峰)是省内地势的最高点,峰顶海拔2122.35米。东南部有桂东县的八面山,峰顶海拔2042米。湘南有道县的韭菜岭,峰顶海拔2009米。西南部有城步县的二宝鼎,峰顶海拔2024米。西北部有石门县的壶瓶山,峰顶海拔2099米。湖南地势的最低点,是临湘县的黄盖湖西岸,海拔只有24米,与省内最高点相差2000米左右。
问题三:湖南省是什么地形区 地形地貌
洞庭湖平原位于湖南省东北部。范围东起汨罗、岳阳,世外桃源之诗城常德(15张)西到临澧、常德、桃源,南至益阳、乔口、湘阴,北接湖北荆江以南。面积12690平方公里(湖南省境内)。海拔30―50米。系洞庭湖长期淤积、湖底出露而成的湖积冲积平原。洞庭湖平原与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汉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其是全国三大平原之一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1084.9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1.22%(包括山原面积1.66%);丘陵面积326.27万公顷,占15.40%;岗地面积293.8万公顷,占13.87%;平原面积277.9万公顷,占13.12%;水面135.33万公顷,占6.39%。
问题四:湖南省最显著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地形 湖南地形为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部低落,呈蹄形。位于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为省内最高点,中部大都为丘陵,多宽广的盆地和谷地,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海拨大都在50米以下
水文 洞庭湖水系的水文特征
(一)湘江流域的水文特征
湘江全长856公里,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省内流 域面积 85, 383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 89. 2%,为洞庭湖 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
1.水位变化。
湘江及其支流水位的变化与流域的降水年内分配极为密 切。每年3月雨季开始,河水上涨,4月后进入汛期,降水陆 续增多,水位不断上涨,4―7月为最高水位的季节。
2.径流量。
湘江流域面积居“四水”之首,但年径流量次于流水。
湘江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其特征是汛期长而流量变化大,枯水期短而较平稳。3月下 旬,流量开始增加,4月急剧上涨进入汛期,5、6月份流量最 大,达到全年的最高峰。4―7月最大四个月连续平均径流量 约占全年径流量的 60%以上, 7月后径流量开始下降,但 8。 9月有时因台风干扰或暴雨影响,有时涨水,仍属汛期,汛期 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 70%以上。 10月后汛期结束,进入平 水期;12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径流量最小,而且变化不 大,1月约占全年径流量的3%。
3.含沙量。
湘江流域,岩层较为复杂,各河段和各级支流的自然地理 条件不尽相同,人为因素影响也不一样,使流域含沙量具有时 106空变化的特点。各支流上游流经的山地,虽然比降较大,但多 属坚硬岩层,植被也较好,冲淤不严重,含沙量较小;中下游 及其一些支流,流经第四纪红土和疏松堆积物,以及部分花冈 岩分布的区域,风化壳较厚,土质疏松,每当暴雨,易被冲 刷,造成水土流失,尤其植被缺乏的一些小流域,冲刷更为严 重,含沙量沿程逐渐增加。
(二)资江流域的水文特征
资江干流长713公里,天然落差280米,流域面积为28, 142平方公里,省内面积26,738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 95%。
1.水位变化。
资江流经山区,比降较大,流域内多暴雨,下游山丘地带 又为降水的高值区,每当雨季山洪暴发,河水陡涨陡落,为一 山区性河流。一般4月进入汛期,水位不断高涨,4―6月降 水集中,5―6月水位最高,8月高水位开始下降,变化较为平 稳,但有时出现暴雨,也形成较大洪峰;至9月汛期结束,进 入平水期,11月后水位低落,12月至次年1月水位最低,为 枯水季节。资江流经山丘之间,水位变幅较大,一般在10一 20米之间。
2.径流量。
资江流域多山地和丘陵,加快了雨水的集流过程,径流量 较为丰富,以控制站桃江为例,年径流总量为227亿立方米, 径流模数为85.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径流深860.3毫米。径 流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形成以雪峰山为主体的多个高值中 心,径流深度以邵阳盆地最低。
3、含沙量。
资江流域河流含沙量不大,大多在0.20公斤/立方米以 下。上游山丘盆地,岩层较为软弱,土壤疏松,为主要农耕地 区,每当雨季,暴雨冲刷较为强烈,河水的含沙量较高;中游 多为山区,植被较好,河水含沙量不大;下游由于所夹带的泥 沙大部分在拓溪水库淤积,故河水的含沙量大为减少,桃江站 多年平均含沙量仅0.143公斤/立方米。这说明资江含沙有从 上游向下游减少。
(三)沅江流域的水文特征
沅江全长1033公里,省内568公里,天然落差180米, 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省内51,066平方公里,占流域 面积的 57. 3%。
1.水位变化。
沅江流贯于雪峰山与武......>>
问题五:长沙主要地形是什么? 不听课的家伙 长沙是山地 盆地捏。老师说过

水科普|美丽而凶险,什么是堰塞湖?你了解多少?

堰塞湖
堰塞湖是湖泊的一种,湖泊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岩溶湖)、河成湖、风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库)等。
天山天池
河流的河道或低洼地汇水出流道被堵,导致河谷或洼地蓄水成的湖泊。堰塞湖的湖盆,多数为河谷,一旦出流被堵,会有足够的水量蓄积成湖。
堰塞坝
堰塞湖中起堰塞作用的堆积物称堰塞坝。堰塞坝的成因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由地震或外动力作用引发的山崩和大型滑坡形成的土石堆积体阻塞出流形成堰塞坝。
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地震、泥石流或滑坡等原因引起的山体崩塌,将河道堵截,使上游河水水位抬升,这就形成了堰塞湖。
堰塞湖形成动态演示图
7月21日,湖北恩施沙子坝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该地地处清江河谷,地质特殊,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该片区域不同程度发生过地质滑坡现象。
今年6月8日入梅以来,恩施市发生了持续强降雨,时间长、雨量多、强度大,梅雨期累计降雨量达到了907毫米,较历史同期多了1.56倍(历史同期只有354毫米),是自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7月21日,湖北恩施沙子坝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
连续的强降雨,诱发马者村沙子坝地质变形,出现滑坡泥石流。7月21日凌晨5时30分左右,大量泥土滑入清江,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10点15分漫堤溃流,随着水的冲刷,水位缓慢降低。
1933年8月中国四川叠溪发生7.5级地震,引发山体大规模的崩塌及滑坡,形成了众多的堰塞湖(当地俗称海子),大小海子就是两个最著名的至今仍保留完好的堰塞湖。
火山熔岩流阻塞沟谷也可形成堰塞湖,如中国的镜泊湖。冰川消融时,终碛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堰塞湖,又称冰碛湖,中国新疆的天池就是这种类型的湖泊,这种湖在北美地区最后一次冰川消融前广泛存在,且规模很大。
以上3种类型是狭义的堰塞湖。就广义而言,大江河干流的自然堤阻塞支流,在支流河口形成自然堤后湖,也是一种堰塞湖。
中国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大小湖泊多达千余个,它们多是自然堤后湖。如安徽龙感湖、江西七里湖、湖北梁子湖与黄盖湖等。湖滨、海滨沙丘移动,阻塞入湖、入海的支流口,也可形成堰塞湖。而中国四川九寨沟中一些小湖,是由于碳酸钙的淀积形成钙华坝,钙华坝对水流的阻塞形成的小湖也可视为一种堰塞湖。
五大连池
镜泊湖
形成堰塞湖的堵塞物并不稳定,会不断受到冲刷、侵蚀,一旦堵塞物崩塌,湖水会倾泻而下,形成垮坝效应。
通过降低堰塞体高度、减小上下游水头差、逐步泄流等方法来减轻湖水倾泻溃决导致的水灾。
同时,有关部门会加强监测预警,预估下游危险区,处于危险区的群众要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一旦出现险情要听从指挥,及时撤离。

文章标签:黄盖生活常识未分类湖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