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一句“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虎就浑身发抖,贼腿脚发软,这一人一兽是不是也太胆小了?
这里写的是怕漏雨,而那个老虎以为“漏”是一个很厉害的东西老虎什么一声从屋顶的窟窿上地下来?
老虎扑通一声从屋顶的窟窿上下来。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贼栽得昏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扩展资料:
故事结局
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响声又这么大,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赶紧逃跑。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粘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们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 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老虎吓的浑身发抖。老虎吃惊得什么什么。偷驴贼气得什么什么。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老虎吃惊得目瞪口呆。 偷驴贼气得暴跳如雷。为何动物闻到老虎的气息都瑟瑟发抖,有那么可怕?
老虎的凶猛相信无人不知,虽然它们算不上森林之王,但也能在森林中排上第二,第一依旧是狮子。尽管如此,老虎还是会让很多动物感到畏惧,大部分取决于它的壮大的体型,以及响彻云霄的吼声。如果你觉得那些动物是见到老虎后才开始畏惧,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很多动物只要闻到老虎的气味就会远远跑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似乎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老虎在地球的年龄大概有220万年,且在自然界中早已练就一身本领,自然是顶级捕食大师。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以及实战后,那些小到昆虫、大到同体型的动物都对老虎有一定的了解,它们深深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动物。或许有的人会说:是不是它们祖先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它们的后代也在畏惧老虎。到底有没有这种说法?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对于这一说法,生物学家专门组成研究小组进行深刻的调查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人类先让小白鼠先对特定的气味产生畏惧之心,然后再观察它们的后代是否也会有同样的畏惧心理。此次实验,人类使用的是能释放出樱花气味的苯乙酮,同时还施加轻微的电刺激小白鼠。果不其然,小白鼠闻到后就会有高度紧绷的状态,接着就是它们的后代。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每一代小白鼠都有这个反应,足以说明这种特性确实可以遗传。
为了弄清楚真相,科学家们收集了许多相关的资料,经过反复实验与分析后,事情终于有了结论。原来这些动物对气体的识别都需要特定的蛋白质受体,然而蛋白质受体又是基因信息遗传的合成,所以这些动物在闻到气味后才会感到害怕。不过,不是所有基因都可以对信息进行表达,只有基因甲基化才可以控制。
简而言之,动物本身体内就有很多蛋白质受体,需不需要合成某种特定的蛋白质受体就要看它们的甲基化。所以说,人类反复对小白鼠轻微电击后,小白鼠就分泌出专门识别这种气味的蛋白质受体,这促使基因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那么,什么是基因甲基化呢?其实,基因甲基化是一种不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下,照样可以进行改变动物的遗传表现。通俗地讲,动物们的基因甲基化表现的程度是可以遗传的,估计老虎的气味就是这样,让如此多的动物都畏惧。换作是人类,可能同样会出现一样的情况,只不过在没有得到科学考究前,都只是小编的个人猜想。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那些闻到老虎气味都害怕的原因。而我们也终于解开小时候的疑惑,即总以为老虎出场都是自带光环,谁都害怕它。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动物对老虎产生的恐惧似乎来自时空的另外一头,它们的祖先并没有把畏惧老虎的记忆遗传下来。
动物为什么会在闻到老虎的气味之后瑟瑟发抖?
以老虎的体格和威势,寻常动物只要一看见老虎的样子,就会非常的害怕,这可以说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现象。然而让人疑惑的是,很多动物从来没有看见过老虎,却还是非常怕老虎,哪怕只是闻到了老虎的气味,也会害怕得不行。那么为什么很多动物天生就怕老虎,闻到老虎的气味都会瑟瑟发抖呢?
对于这个问题,简单的解释就是,老虎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大约200万年,在自然界中它们一直是顶级掠食者,严重地威胁到了其他动物的生存,时间长了,那些弱小的动物都懂得了老虎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动物,只要有一点点老虎的蛛丝马迹,哪怕只是闻到老虎的气味,它们都会瑟瑟发抖,害怕得不行。而现在很多动物从来没有看见过老虎,却还是非常怕老虎,正是源自于它们的祖先对老虎深深的恐惧。
相信大家一定比较好奇,这些动物到底是怎么把自己对老虎的恐惧传承下去的,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下。
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曾经用小鼠做过一个研究,其研究内容是通过训练让一些小鼠对一种特定的气味产生恐惧,然后再观察这些小鼠的后代是否也会对这种气味产生同样的恐惧。
研究人员选择了苯乙酮,这种物质能够释放出一种类似樱桃花的气味,在研究工作中,他们在每一次释放这种气味的同时,就对用于实验的小鼠进行一次足以让它们感到刺痛的轻微电击,不出研究人员所料,在大约10天以后,这些小鼠就对苯乙酮的气味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一旦闻到这种气味,即使不辅以电击,它们也会有高度紧张的表现。
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小鼠的第二代在第一次闻到苯乙酮的气味时,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恐惧,更让人惊讶的是,它们的第三代也有同样的表现。这就说明了动物的恐惧似乎是可以遗传的,那么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动物对每种气味的识别都需要特定的蛋白质受体,蛋白质受体则通过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这个过程被称为“基因表达”,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可以表达(比如说人类能够表达的基因就只有2%),而控制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基因甲基化。
简单地讲就是,动物体内本来可以合成很多种蛋白质受体,但基因甲基化却可以决定要不要合成某种蛋白质受体,以及合成多少这样的蛋白质受体。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小鼠鼻腔中的M71神经元明显比正常小鼠要多,其上的蛋白质受体来自于 “Olfr151” 基因,很显然,这种蛋白质受体是负责识别苯乙酮的气味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这些小鼠的 “Olfr151” 基因序列与正常小鼠是相同的,但是它们的基因甲基化程度却有很大的不同。
研究人员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不断重复的轻微电击使小鼠对苯乙酮的气味特别敏感,因此它们体内就需要合成更多的负责识别这种气味的蛋白质受体,这就促使了它们的“Olfr151” 基因甲基化程度出现了改变。
基因甲基化是一种基因修饰的形式,它可以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动物的遗传表现,也就是说,动物的基因甲基化程度是可以遗传下去的(即表观遗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小鼠的后代就会合成比正常小鼠更多的识别苯乙酮气味的蛋白质受体,从而让它们对这种气味产生与它们父辈一样的恐惧。
(注:上述研究成果发布在2013年12月1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上)
通过以上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到,之所以很多动物天生就怕老虎,闻到老虎的气味都会瑟瑟发抖,是因为这些动物的祖先经常受到老虎的威胁,它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对老虎的气味特别敏感,其体内就需要合成更多的负责识别老虎气味的蛋白质受体,于是在它们体内的与这种蛋白质受体对应的基因甲基化程度就改变了。
这种基因甲基化程度的改变代代传承,即使是这些动物的后代从来没有看见过老虎,在闻到老虎的气味时,它们同样也会瑟瑟发抖。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这些动物的恐惧是来自于时空另一头的记忆,但是它们祖先的记忆并没有遗传下来,只是在自己的基因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