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从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怪圈走出来?
论怎么改掉完美主义 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得最好,这经常是完美主义者的口头禅与精神支柱,所以完美主义者经常表现为死板、极端、烦躁等。死板是因为怕失败,所以不敢作为到不作为,对失败的恐惧使他们如履薄冰,工作效益远不如其他人,并最终缺乏冒险精神等;走极端多是个人好强与错误的价值取向结合造成的结果,走极端者容易偏激,成为孤立主义,将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从而形成人生的痛苦生活;烦躁则是由于外部事物发展和外部意识与自己的理想不相符,或者与自己的意识完全对立时,所表现出来的不良情绪,这种人基本缺乏客观意识,其后果严重者易产生语言与行为冲突。 如果一个完美主义者还因为个性非常好强,必然会导致精神压迫症与心理障最近很自卑。完全没有自信。每天都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走出这个怪圈啊?
关键还是靠自己,多和人交流和接触,在社交活动中逐渐建立自信。可以试试下面文章里的方法,选择一种方法,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效果的 自卑,顾名思义,主体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自卑和自满正好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心理品质,却都是年青人常有的心理表现。 自卑的前提是自尊,当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个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他们看不到人生怎样走出这个怪圈?我该怎么办?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比较了解女孩子的心理.女孩子大多不会主动出击,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男孩,除了确实太喜欢了或者是那种比较有个性的勇敢的女孩子.所以,如果你很喜欢一个女孩子,并且认为她对你也有点意思,那就主动点,别跟她搞拉锯战,自己难受,说不定你喜欢的人也痛苦. 任何一个女孩子在被人追的时候,心理都是很复杂的.她也许很开心,但是又带着点惶恐,她对这个闯进自己平静的生活的男孩子,有着欲拒还迎的矛盾心理,她不是故意的.不要以为她在考验你,她其实也在和自己斗争,她怕受到伤害. 不要怕你的主动会带来她的反感,你不主动,她也不主动,也就慢慢淡下来了.如果你开始的表白被她拒绝,那也很正常呀.不要气馁,谁知道这个执着的付出型人格如何走出自我感动的怪圈重塑认知?
付出型人格一般都是不敢奢求回报,只付出,同时不敢去表达,也不敢要求回报,只能期待对方看到,然后得到大家的赞赏,最后自我感动的一种现象。 这种人格想要走出来其实挺难的,因为他们已经非常执着了,已经扣在他们脑子里面,想要改变这种性格,只有从基本慢慢做起,要勇敢的学会表达,你要勇敢地求回报,要知道有付出必定有回报,不能总是傻傻的付出,而什么都没有得到。人活一世究怎么才能走出自己的思维怪圈,脱离自身思维的限制?
哲学家亚瑟叔本华在著作《悲观论集卷》中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此刻我看到题主的欲望是:了解人活一世的意义。
“想要了解人活一世的意义”与“没有了解人活一世的意义”这在题主的内心算是一对“求而不得”的冲突,因为有着这样的冲突,人就会去寻找人活一世的意义,这个寻找的过程里就藏着人活一世意义的答案。
如果我们不是用行为的方式去探索答案,而是直接用言语去回答这个问题,解决这个冲突。那么,这一言语回答行为本身的发生,会让人生变得没有了意义。没问题没冲突,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因为啥都妥妥当当了,自己就没事情做了,也就不需要继续存在了。
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创始人马斯洛说过,自我实现的人,最大的坏处是空虚和无聊。他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里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等级,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需要解决的冲突是:想吃饱和吃不饱、想安全和不安全、想有社交和没有社交、想获得尊重和得不到尊重。
最后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一般的天之骄子就是了。
怎么才能走出自己的思维怪圈,脱离自身思维的限制?
《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无独有偶,西方学者乔瑟夫和哈里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乔哈里视窗”,其中有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来指导人际沟通。
其实,李世民和乔哈里说的是一回事儿:自己可能看不见自己脸脏,但是他人可以看见,所以问问他人就可以了嘛!所以,要打破自身的思维怪圈、思维限制,多问别人,是很好的方法,这些人可以是身边的同事、同学,也可以是咨询室里的咨询师,甚至还可以是一本书的作者,比如尼采、弗洛伊德什么的。
人就像一道溪水,从山中冒出便是出生,任何一个人出生的最初都是一样,赤身裸体,单纯洁净,两眼闪亮,毫无灰尘。当然,有人从荆棘茅草里钻出,有人自名山胜景里现身,有人生来粗壮丰沛,有人生来单薄瘦弱。同样的生命,只因出生的地方不同,便呈现千差万别的外相。
人活一世为了什么?当你流连山中的风景,当你享受无忧的童年,你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你的心智还不开发,你只是被动地接受,就像那未被污染的溪水,映过白云,映过星辰,又映过黑夜、映过黎明,但它们都一恍而过,不曾停留。什么时候有停滞不走的东西了,什么时候清澈就开始变得浑浊,比如丢失玩俱的痛苦,比如天边云霞幻出的幻梦,再比如痛失亲人的霹雳??
我们讨厌浑浊,因为它让我们失去了清澈的本来,但浑浊却给了我们另外的体会:强壮、有力。尽管我们不愿意离开大山,但一股看不见的力量牵引着我们,于是一路跌跌撞撞,在不断吸收不断壮大时,又不停地在反问自己:我要向哪里去?这到底为了什么?
一条小溪长成大河,在没有汇入大海之前,它就不会停止自己的疑惑,只有当他融入了大海,那时便没有了这么一个“我","我"的问题自然也就消失了,因为大海以它无限的大泯灭了它的差别、消除了它的不安、粉碎了它的妄想,给了它永恒的平静和踏实。
大部分人要到生命结束之后才回归大海,只有少部分人在生命的中途就已觉醒,并探明生命的真实意义,于是中国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你问生命活着为了什么,就是在问道,就是灵性在苏醒。
也许你已经明白了,生命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就像这水一样,流归大海,但一场云雨之后,大海又将生命的种子撒向大地,于是又有新的生命生成。哪一滴水、哪一条小溪是你?这对你很重要,但你若想明白了,是你还是他,其实并不重要??
PS: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