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分类
我国的土壤分类由土壤工作者提出的是两大体系:一是现行的属于地理发生分类说的“土壤分类系统”体系,它的核心是土壤的形态、物理化学及其他特性,是土壤分类的基础;另一类是以定量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核心,以土壤发生说理论为指导,既与国际接轨又充分体现我国特色的“土壤系统分类”体系[11]。除这两大分类体系外,20世纪后期我国兴起的农业地质研究,由地质工作者提出了以地质体(主要指成土母质母岩)为基础的农业地质土壤分类体系。
1.土壤分类系统体系(地理发生说分类)
我国的土壤分类系统的进展大致是:
1954年学习苏联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以成土条件为依据,以土类为基本单元,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的五级分类制。
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在江苏江宁市召开第一次土壤分类会议,提出了《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
1984年在云南昆明召开了土壤分类讨论会,拟定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修订稿),划分了土纲、土类、亚类等单元。
1988年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在山西太原再度召开土壤分类研讨会,拟定了土纲、土类、亚类的分类系统。
1992年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汇总时提出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2-8),确立了12个土纲、28个亚纲、61个土类、233个亚类,它反映了全国土壤普查的科学水平。
现行的湖南土壤分类属于1992年分类系统体系。湖南土壤分类是从1930年代开始的,1934年11月~1935年2月底,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沙、湘潭、湘乡和衡山等地做了湖南省第一次土壤调查,将其分为红土、黄土、森林土、色深棕土、高山草原土、砾石土和湿土七大类,进而又分出12个亚类。因此湖南土壤分类首先是地质工作者进行的,土壤工作者进行土壤分类则是1958~1960年全省第一次土壤普查开始的,当时将全省分为17个土组,53个土种和91个变种,这是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土壤分类系统。1978年在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试点工作中提出了“暂拟”的土壤分类,第一次按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的五级分类制划分了全省土壤。1984年2月,根据全国土壤办公室昆明会议拟定的“全国土壤分类系统”将全省土壤划分为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六级土壤分级。
表2-8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高级分类表[14]
续表
2.土壤系统分类体系
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影响下,我国从1984年开始进行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它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是多级分类,共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土壤系统分类将全国分为14个土纲、39个亚纲、141个土类和595个亚类,其中土纲、亚纲、土类如表2-9所列。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经过10余年的研究,已经有较大的进展,与我国以前的土壤分类相比,该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该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有严格的定量指标和明确的边界,还有一个完整的检索系统,反映了当前国际土壤分类的潮流和方向(定量化);也便于土壤分类的自动检索。
2)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纲名称,大多为当今世界上土壤分类中常用的名称,如有机土、灰土、火山灰土、变性土、干旱土、新成土均直接引用了美国土壤系统分类,铁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潜育土则参照了联合国世界土壤图例单元而来,盐土和碱土合称盐成土,人为土和富铁土是根据本国条件提出的。在土壤命名上,采用了连续命名法,也便于国际交流。
表2-9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 土纲、亚纲、土类。
续表
3)充分注意到了我国的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型多,人为活动对土壤影响大,这些情况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已有的研究已奠定了我国土壤系统分类的体系,但对于生产密切相关的基础分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土壤分类系统体系和土壤系统分类体系的对比
表2-10列出了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系统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及与世界其他3个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的大致对应关系。鉴于土壤系统分类是定量的,而土壤分类统是定性的,故从严格意义讲,两个系统是很难作简单的比较,然而作近似的参比还是可能的。因此各个分类体系中的多数分类单元不是正好对应的关系而是相互交叉包含的关系。
表2-10 几个土壤分类系统中主要分类单元的对应关系[15]
续表
续表
续表
4.以地质体或成土母岩母质为基础的土壤分类
(1)分类尝试
如前所述,早在19世纪,“地质学家们就土壤的质地粗细、地质成因类型和风化、搬运等情况对土壤分类”[12],这就是土壤学的“农业地质学说”的主要内容。后来土壤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虽然和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其最为紧密的联系只是成土母岩和成土母质了,当土壤的地理发生说过分强调土壤的地带性分布后,地质的作用或成土母岩母质的作用就处于很次要的地位。但是地质作用对土壤的形成及其性质的影响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本章前面几节都有充分的论述。事实上从20世纪中后期我国兴起的农业地质研究及其所获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因而这些农业地质研究就从地质体入手提出对土壤分类的尝试,现已公开发表的土壤分类意见有两个:一个是以笔者为主提出的以地质体为基础的土壤分类(表2-11),发表于1994年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湖南农业地质概论》专著;另一个是浙江省地调院朱朝晖等提出“土壤地质单位”的概念,并对杭州市萧山区土壤类型进行了分类(表2-12),发表在《中国地质》2004年第31卷增刊上。
(2)以地质体为基础的土壤分类的实用意义
土壤工作者提出的土壤分类是多级分类,如湖南省现行土壤分类是六级分类[4],即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它们又分为高级分类单元和基层分类单元,其分类依据如表2-13所列。
高级分类单元用以指导小比例尺的土壤调查,主要反映土壤的发生分布规律;基层分类单元用来指导大、中比例尺土壤调查和制图,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因此土壤的高级分类单元更具有理论和战略意义,而基层分类单元则主要是具有战术意义或实用性,显然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表2-13所列基层分类单元,其分类依据与成土母质母岩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土属的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母岩母质,例如《湖南土壤》专著所列土壤分类中的土属就是按母质(母岩)所定(表2-14)。
表2-11 湖南省土壤类型、性质、分布范围及其主要优势作物简表
续表
表2-12 杭州市萧山区土壤地质类型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2-13 湖南土壤六级分类单元及依据
表2-14 湖南土壤分类简表
按表2-14所列的土属与地质体土壤类型实质上没有差别,只是表2-14所列土属只有4~5个,这主要是土壤工作者所分出的成土母质(母岩)只有4~5类,实际上成土母质(母岩)远不止是此数。因此,表2-14列土壤类型的土属以及其下的土种、亚种反映实际的土壤类型并不全面,这就影响到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以地质体为基础的土壤类型是农业地质工作者所提出,他们对母岩母质研究之系统,掌握资料之全面如前所述是土壤工作者所不及者,故所提出的分类将大大丰富土属的内容,弥补其不足而全面反映一个地区或地方性的土壤特性,更能合理、科学地利用土壤资源。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资源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之一,也是国内外土壤信息交流的媒介。因此,正确的客观地反映土壤特性的土壤分类很重要。已有的土壤工作者提出的土壤分类在这方面无可厚非,完全可以肯定;农业地质研究所提出的“以地质体为基础的土壤类型”或“土壤地质单元”并无质的创意,只是对土壤类型基层单元的补充而已,是将地质研究成果应用于土壤科学或与土壤科学相结合的一个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地质学对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研究成果补充或与土壤学的成土母岩母质相结合才有生命力,亦即农业地质才有生命力。
南京土壤所怎么样啊?大家尽量详细点,什么方面的都可以,谢谢啦!!
你想找工作吧?建议你先上第一职场论坛做个职业规划,看看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职业,然后再找工作,不是更好嘛? 补充:如果你保研的话,先恭喜你!不过你最好还是先了解一下自己将来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否则的话,研究生也是浪费时间。建议你看看第一职场论坛(百度一下即可看到,career001那个地址就是)《80后小硕毕业后失业一年的惨痛经历和成功职业规划》,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对于你读研非常有借鉴意义。 如果你想多了解的话,下面是具体介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其前身为1930年创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自成立以来,南京土壤研究所一直肩负着为中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重任,四川省农业大学有哪些著名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知名教授如下:
1、陈文宽
陈文宽是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协作组成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农科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评审专家委员会管理学科委员,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单位负责人。
2、高雪松
现任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院长,自然资源部耕地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土壤肥料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四川省高标准农田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耕地质量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3、曾维忠
重庆市城口县人、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社科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致力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减贫与区域发展”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
四川农业大学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约150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50余人,硕士、博士导师44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杰出高级专家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6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0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6人。
徐明岗什么时候去的山西农大
徐明岗什么时候去的山西农大:
徐明岗教授1994年在西北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委员。
拓展资料:
徐明岗 男,1961年生,博士,研究员。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化学祥基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委员。1984年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于陕西省农科院土肥所工作,1994年于西北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4-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作博士后。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委员。1984年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于陕西省农科院土肥所工作,1994年于西北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4-1996年在中国科谨脊学院南京土壤所作博士后。长期从事土壤环境化学及区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对土壤养分运移和转化、土壤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土壤重金属吸附、形态转化等有较深入系统研究。
出版《土壤养分运移》、《红壤丘陵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等著作三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获国家、部和省科技进步奖5项。现主持国家973课题、科技攻关课题、重锋哪点基础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
徐教授长期从事土壤环境化学及区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对土壤养分运移和转化、土壤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等有较深入系统研究。
出版著作三部,发表论文90余篇;获国家、部和省科技进步奖5项。徐教授此次获得“院士提名”,应该有希望在最终轮发力冲击院士。
萧泽宏的简历
1920年11月23日 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
1931-1937年 在长沙开物初级农业学校学习。
1937-1940年 湖南省高级农业学校学习。
1940-1941年 任贵州省农业改进所技术人。
1941-1945年 在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45-1947年 任中央农业实验所土壤肥料系技佐。
1947-1949年 任国立武汉大学农学院助教,筹建成立农业化学系。
1949-1952年 任湖南省农业改进所农业组组长。
1952-1966年 任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院)土壤肥料系主任。
1956-1988年 任湖南省土壤肥料科学会第一、三、四届理事长,第二届副理事长。
1978-1982年 湖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会委员。
1979-1985年 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85-1994年 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技术顾问。
1979-1991年 任中国土壤学会第四届理事兼副秘书长,第五、六届常务理事。
1982-1991年 任中国肥料研究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
1983-1992年 被选为第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9月 任中国农学会土壤肥料科技代表团团长,访问日本。
1979-1994年 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科学技术专家顾问委员会农业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