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植物花色性状分离,为什么模拟结果与预期比例有偏差?

回答下列问题:(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从甲乙两个小桶中抓取小球次数、每次组合情

(1)甲乙两个小桶中的小球代表配子,由于第1、2组抓取的总次数较少,带有偶然性,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比例.
(2)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在设计生态农业时,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原理,可以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由于生态农业能节约能源和资源,实现物质和能量多极利用,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等,因而比石油农业具有明显的优点.
故答案为:
(1)配子(或雌配子或雄配子) 1、2 抓取次数太少,带有偶然性
(2)生态学(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抵抗力 节约能源和资源,实现物质和能量多极利用,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等

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中,两个桶中的小球数量不一定相同

两个小桶中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在现实中,往往是雄配子多于雌配子,所以两个小桶中的小球,只要两个小桶中D与d的比例一样即可。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是什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雄雌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球,分别代表雄雌配子,用甲乙小桶内的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雄雌配子的随机结合。遗传学上,将性状分离后产生的显性性状个体和隐性性状个体数量的比例称为性状分离比。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实验原理: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

(1)根据图表第一组中的A分析,红花×红花杂交后代出现36红花:1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
(2)B组亲本中的任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如果设显性基因为R,则RR:Rr=1:2.
(4)根据表格中D组合:绿茎×紫茎的后代绿茎:紫茎=1:1和E组合:紫茎自交的后代全为紫茎,可判断茎色遗传中,隐性性状为紫茎,显性性状为绿茎.
(5)根据(4)的分析可知,绿茎为杂合体,所以F组绿茎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为绿茎:紫茎=3:1.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故答案为:
(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1:2
(4)紫茎 D和E
(5)绿茎:紫茎=3:1
(6)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某种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叶片宽度由等位 基因(D与d)控制.已知花色

(1)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控制叶片宽度的基因位于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花色与叶片宽度两种性状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乙组宽叶亲本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产生了窄叶,可知窄叶为隐性.而丙组只有在后代数目很多的情况下才可确定.
(3)乙组为紫花宽叶与白花宽叶杂交,而后代出现了9:3:3:1的情况,所以其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
(4)只考虑花色,乙组AABb与aaBb杂交产生的F1代紫花基因型为1/3AaBB、2/3AaBb.F1代的紫花基因型不确定.让F1的紫花进行自交,其中AaBb自交后代能产生9种基因型.由于题中给出该植物自花传粉,1/3AaBB自花传粉后产生的粉花植物为0,2/3AaBb的紫花自花传粉产生的粉花植物为2/3×3/4×1/4=1/8.
(5)若甲组中的紫花宽叶(AaBbDd)亲本自交,可将两种性状分开考虑,其中花色有3种表现型,叶宽有2种表现型,因此共有6种表现型.其中粉花宽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4×1/4×3/4=9/64.
(6)纯合的紫花植株(AABB)与一株纯合白花植株(aabb)杂交,F1为AaBb,F2中由于只有A或B基因的植株全部在幼苗期死亡,因此F2成熟植株中A基因频率是60%.
故答案为:
(1)2 基因自由组合
(2)乙 窄叶
(3)AABbDd和aaBbDd
(4)9 1/8
(5)6 9/64
(6)60%

文章标签:生物自然科学生命科学植物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