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灌技术的优缺点有哪些?
(1)微灌的优点
①小流量局部高频灌溉,灌水均匀,灌溉水利用率高。微灌是一种小流量局部高频灌溉,一般仅湿润植物根区附近的土壤,显著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灌水周期较短,灌水均匀,灌溉水利用率高。因此,微灌节水效果显著,一般比地面灌溉节水50%左右,比喷灌节水30%左右。
②适时适量供水供肥,作物产量高、品质好。微灌可按作物需求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等,肥料及药剂可通过微灌系统随灌溉水直接施到根系附近土壤中。微灌可实现水肥一体化,使作物根活动层土壤一直处于良好的水、热、气和养分供给状态,改善了作物生长环境,为作物增产和改善品质提供了有利条件,一般可提高产量20%以上,同时大部分地表保持干燥,减少杂草的生长及病虫害传播,可大大减少用于除草的劳动力投入和除草剂费用及田间管理工作量。
③易于调节土壤湿润体内盐分浓度,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微咸水灌溉。实践证明,微灌可以使作物根系层土壤经常保持较高的含水状态,因而局部的土壤溶液浓度较低,渗透压比较低,作物根系可以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而又减少盐碱危害。即使使用微咸水微灌,灌溉水中含盐量在2~4克/升时,作物仍能正常生长,并能获得较高产量。
④微灌可适应各种土壤和地形。微灌可利用压力管道将水输送到作物根部区域,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地形,甚至可以在某些陡坡地或沙石滩上有效灌溉,还能根据土壤的入渗特性选用相应的灌水器,避免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
(2)微灌的局限性
①盐分积累。咸水微灌会使盐分在湿润体外围形成积累,形成“盐壳”,长期使用可能造成土壤恶化。因此,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季节末期尽可能应用淡水洗盐。
②可能影响作物根系发育。土壤含水量持续较高会引起一些根系方面的病害,或者使滴头周围土壤内空气不足。在干旱地区,微灌会使根系范围变小、上移,可能会限制果树根系发展,降低其抗旱抗风能力。
③微灌一次性投资相对较高。
④微灌灌水器出水口很小,易被水中的矿物质或有机物质堵塞,严重时会使灌水器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报废。所以,微灌系统安装水处理设施甚为重要。
庄稼地长期种植,酸化、盐化问题严重,如何改良土壤?
这是典型的土壤连作障碍,我们把因长期连作种植引起的土壤酸化、盐化、病菌问题严重、作物生长与发育不良、品质与产量下降等的一系列问题叫做土壤连作障碍,可以说土壤连作障碍是农民朋友遇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为连作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农民朋友的活力空间,而且也增加了投资的成本与风险。那么如何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呢?要解决土壤连作障碍,首先的搞明白为什么会引起土壤连作障碍,然后才能“对症”解决问题。
一、引起土壤连作障碍的原因
1、土壤中的养分失衡
由于同一种作物连续种植,会对某几种养分处在一直获取的状态,在采收后就会带走大量相似的养分,再加上施肥不合理,势必会导致某几种养分的流失,导致土壤养分不均衡,作物也会出现缺素症状。
2、土壤中的盐分累积过度
为了加速作物的生长速度和追求高产,许多农民朋友喜欢超量施肥,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和盐基累积的越来越多。遇到高温环境,土壤中的盐分就会析出在土壤的表层蓄积,从而引起连作障碍。
3、作物的自毒或相克
在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物会通过挥发、淋溶、根部分泌有毒物质,这些物质由于连作长期积累,就会对作物的种子发芽、根部的生长以及开花结果等形成抑制作用。
4、土壤的物理性能遭到破坏
由于连作,而又缺少有机质的补充,致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族群减少,土壤的团粒结构也遭到破坏导致发生土壤连作问题的发生。
5、土壤中病菌及虫害增加
- 连作为病菌及一些线虫提供了理想的寄主和繁殖场所,造成土壤中的病菌和线虫数量增加。
- 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使得土壤中的生物种群数量下降,对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数量减少。
其实,从这一系列的引起连作障碍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出,连作障碍的根源是我们使用的土地不在健康。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二、解决土壤连作障碍的措施
许多农民朋友庄稼长的不好就施肥,甚至是成倍的增加施肥量,这样不但从根本上无法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在了解了引起连作障碍的原因后,我们就可以对症提出解决措施。
1、进行土壤的直接改良
直接改良法主要包含淋洗、换土和高温消毒三个措施。
- 淋洗:通过灌溉或者雨淋,将土壤中多余的盐分溶解后通过渗透作用排到土壤的耕作层以下或者直接排出农田。
- 换土:通过用客土覆盖当前的耕作层或者通过深耕将盐分高的表土翻入下层土壤,降低表土层的盐度。
- 高温消毒:通过实践表明,通过高温消毒的方法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所以高温消毒也使土壤改良的一个方法。
2、间接的土壤改良方法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在施氮磷钾肥料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补充。通过增施有机肥和菌肥来改良土壤和增加土壤中的有益生物种群,在给作物增产的同时,也减少的病害的入侵。
3、添加土壤改良剂
通过添加土壤改良剂如活性炭、腐殖酸等,吸附土壤中多余的盐分,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从而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虽然对我们而言,只要存在连作,土壤连作障碍就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以上一些措施来改良土壤,通过科学施肥、轮作等一些良好的土壤管理措施,就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土壤连作障碍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盐碱地的治理的措施???
1、适时耙地
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起到防止返盐的作用。耙地要适时,要浅春耕,抢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湿。
2、洗盐
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
3、非化学手段防治
可以用盐碱地专用土壤调理剂“治碱”对土壤进行有效改良,先将准备施用治碱的土地深翻、耙平,然后将定量治碱加水稀释(稀释倍数不限,以省时、省力为宜),均匀喷于地表后再灌水,并且防止跑水、串灌。
4、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
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
5、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深耕深翻。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盐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