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李白的诗“晚舟必归”——晚霞伴鹭飞,舟泛桃花水,必有笠翁在,归来鳜鱼肥。请问这首诗是真是假?

晚霞伴鹭飞,舟泛桃花水。必有笠翁在,归来鳜鱼肥是哪首诗?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一、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唐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晚舟必归是李白的诗吗?

回答“晚舟必归是李白的诗吗”这一问题,并不能单纯从“是”或者“不是”的“非此即彼”单角度的方式来回答。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多角度回答这个朋友的问题:

一、《晚舟必归》并非李白的诗

网上流传署名为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题为《 晚 舟 必 归》,全诗如下:“晚霞伴鹭飞,舟泛桃花水。必有笠翁在,归来鳜鱼肥。”这是一首藏头诗,四句诗的每一句第一个字组合,构成“晚舟必归”的意义。

查阅李白诗歌,并没有这首诗,所谓一千多年前的“预言”也是不存在的。这首诗不是李白的作品,只能说是“假托之名”;所谓的李白的诗,也只能说是“托名之作“。因此,可以说,所谓“李白的《晚舟必归》”,只不过是借助“诗仙”李白的大名来推广一种美好的心愿与祝愿。由此看来,“托名”之举不值得提倡,但其美好的心愿是值得肯定的。

还是来看看所谓李白的诗的产生背景吧。

孟晚舟被加拿大无理羁押长达1000多天之后,在中国政府及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与支持关心下,于北京时间9月25日晚抵达深圳,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孟晚舟回归祖国的当晚,央视等各大媒体进行了实况转播,点赞人数超过4亿,这比美国与加拿大总人口还要多!

孟晚舟归国引发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各大媒体上,关于孟晚舟的信息也引发强烈关注,成为热搜。其中,关于孟晚舟的名字由来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有人说其名字取自唐诗,还有人说是来自李白的诗。也有人作诗、吟诗庆贺。而“晚舟必归”也就是这些诗作中的一个代表之作。

二、李白诗歌有“晚舟”意象

当然,托名李白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晚舟”意象是古今诗人经常写到的诗歌意象,用以表达某种情怀,这其中当然也会包含通过远望晚舟,期盼亲人早日“回归”的内容。

李白写“舟”最有名的就是那首《赠汪伦》,有人认为李白写过“晚舟必归”,应该就是对这首诗的深刻记忆所致。全诗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么,这个“舟”是什么时候出发的,诗中没有具体点明,但这个“舟”的主人李白在与汪伦离别而到达目的地之后,应该是“晚舟”了。所以,这个舟自然也可理解为是“晚舟”。而“晚舟”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归”,所以说,对李白的这首诗理解为“晚舟必归”也是有其道理的。比如,现代人就根据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自己的理解,请看:“谁向滩头送晚舟,隔江又见踏歌搂。我今来此桃花尽,唯见空潭水自流。”这其中就有对李白诗歌意象的化用。


除此而外,李白还有一首写到“晚舟”的诗,就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的“孤帆”写的就是“晚舟”。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送别、离别,但对于被送别者而言,其“乘舟晚归”的含义应该是不言自明的。由此看来,我们完全可以说,李白诗歌中写到了“晚舟必归”的意境。这么理解应该是可以的。当然,李白诗歌中只是写到了这个意境,而不是完全写到“晚舟必归”这四个字。



三、其他写“晚舟”的诗

此类以“晚舟”为意象诗歌从古至今还是很多的,下面再列举几例。

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中写到了“暮帆”,这里就是指“晚舟”:“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北宋诗人陈师道有《秋怀》诗,其中写到“晚舟犹小待,莫雀已深投”。

明代诗人杨慎诗《温泉晚归》中写到“晚舟归”的意境。其诗中的末尾加了个“跋”,特别强调:“温泉晚舟归,漏已下三鼓。”

最后,为读者朋友送上一首回文诗,题为《江风寺即景回文诗》(作者韩是)其中写到了“晚舟归唱”:

“斜阳夕下夕阳斜,蛙鸣谷底谷鸣哇。寺傍石桥石傍寺,家临水岸水临家。碧泉两涌两泉碧,茶道三品三道茶。晚舟归唱归舟晚,佳景胜处胜景佳。”


因此,可以说,假托李白之名的诗中,的确含有李白诗歌中的某些意象、意境。也正是因此,才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们相信这确实是李白的诗。

晚霞伴鹭飞,舟泛桃花水是李白的诗吗?

“晚霞伴鹭飞,舟泛桃花水”不是李白的诗,这句话化用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

一、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唐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文章标签:文学诗歌诗词李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