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花了多久才建成?是谁建的?过了几个朝代
圆明园花了十五年建成,是康熙皇帝建的,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个朝代。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道光年间又进行多次修缮和拓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的建筑特点: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
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圆明园
是谁设计了圆明园?
雍正皇帝是圆明园的第一任总设计师。公元1723年,当他开始扩建圆明园时,还在圆明园内设立了一个专门的设计机构——如意馆,也就是当时的皇家画院。在那儿,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宫廷画师,他们的任务是将皇帝的描述,画成既写实又写意的中国画呈送皇帝御览,皇帝点头了,他们的设计初稿就算通过了。 雍正皇帝对艺术很有感觉,而且特别喜欢圆明园,他继位后从不出巡,在当皇帝的13年中几乎长住在了圆明园。为此,他还发展出一项爱好,那就是穿戴奇装异服,装扮各色人等,在圆明园内招摇过市。最后,他也死在了圆明园。在雍正皇帝的主导下,圆明园的设计既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的理想和意志——一个皇帝心中充圆明园是谁设计的?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名叫雷金玉,不是英国教士。
雷金玉(1659-1729年),字良生,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乃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的第二代传人。他继承父业在营造所供职,并投充内务府包衣旗(相当于皇室的家奴)。
在为畅春园正殿上梁的施工中,因技术超群而立大功,被皇帝亲自召见,受到表彰和奖励,赏七品官衔,食七品俸禄。从此雷金玉艺名誉满京城,在宫廷和皇家园林建设中日益受到垂青及重用。
雍正时期大规模扩建圆明园,这时年逾六旬的雷金玉,应召担任圆明园样式房掌案,带领工匠设计制作殿台楼阁和园庭的画样、烫样,指导施工,对圆明园的设计和建造工程贡献很大。
圆明园是多少年建成的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建造于一七圆明园建造于1707年圆明园建造于1707年从圆明园建造于1707年从康熙帝圆明园建造于1707年,从康熙帝开始圆明园建造于1707年,从康熙帝开始历经圆明园建造于1707年,从康熙帝开始,历经雍正乾隆嘉圆明园建造于1707年,从康熙帝开始,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圆明园建造于1707年,从康熙帝开始,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志圆明园建造于1707年,从康熙帝开始,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志一圆明园建造于1707年,从康熙帝开始,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一直到圆明园建造于1707年,从康熙帝开始,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一直到81860年才圆明园是谁建的
圆明园是谁建的在历史上并没有明文记载。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扩展资料:
“乾隆全年有168天驻跸圆明园。”清华大学贾珺博士根据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档》的记录统计出的这一结果,也是圆明园作为清代最重要离宫御苑的明证。
“我们这时找到了圆明园景观设置的缘由。”郭黛姮说,圆明园的御苑性质决定了它的内容远比普通的皇家园林要复杂得多,除了丰富的景观建筑和山水花木之外,还承担着举行仪典、视事理政和日常生活的功能。
据考证,圆明园中有若干农事建筑,帝王的这种园居并不仅仅是为了游赏,而是需要时时刻刻体察农情。在《御园亲耕》中,乾隆写道:“创武守以文,耕稼尤留意……谓是御园中,朝暮便亲视。”
圆明园还设有专为皇子读书的场所“洞天别处”,告诫皇子们“愿为君子儒,不作逍遥游”,希望皇子们努力修身进德,有济天下的胸怀。圆明园设有多处书院、书屋、书楼,直接称书院的景区有汇芳书院、碧桐书院、四宜书屋,各景区中冠以书屋、书室之名的多达20余处。
“人们习惯将圆明园与山水开阔、高下相映、中轴线一脉贯通的颐和园相比,认为圆明园过于紧凑,失于凌乱。
但从二维的图纸转向三维的实景,并以人的视角真正行走其中,才发现圆明园的造园艺术并不体现在平面的秩序和逻辑,而是更关注空间格局的多变巧妙和庭院尺度的亲切宜人。”
郭黛姮的博士、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说,“圆明园是真实住的房子,不是装修中出现的‘样板间’。”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五朝皇帝一直把圆明园当作紫禁城外的第二个“家”,而清漪园(颐和园前身)在圆明园被毁前一直只是偶尔游赏之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