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外交政策特点,原因,作用
五十年代: 特点:"一边倒"、"另起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政策。 原因:面对美国顽固的反共、反华政策,50年代后期,毛泽东逐渐放弃了对美国的缓和政策,开始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以鼓励和援助世界各地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来对抗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同时与苏联以牺牲中国利益,来换取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作用:充分显示了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家们的外交智慧和眼光,保持了国家的独立和稳定,极大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七十年代: 特点:中国在70年代初,调整了战略方针,从60年代“两边反”——既反美又反苏,调整到“一条线”、“一大片”——联美制苏的外为了改善民生,我国政府采取哪些措施
政府近年来在改善民生上采取了很多措施的。1、扩大低保覆盖面,2、增加医保报销比例,3、农村粮食直补等综合补贴的发放,4、公益性岗位人员安排,5、退耕还林措施及补贴,6、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每年安排招收公务员、事业干部、“三支一扶、进村进社”、特岗教师等人员,7、逐步提高职工工资,特别是提高各种补贴,8、大力提倡干部联村联户、帮办实事,9、在住房上的制度改革及扩大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等,十八大以后,新一届党中央更加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同志们,还有很多措施正在探索和研究出台中,别忘了良心。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善民生,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1.做好物资调配,打击囤积居奇,稳定物价。 2.公私合营加强工人在企业中的自主权,减轻了剥削。 3.进行三大改造,建立国营经济。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又有着怎样的措施?解决了什么实质问题?
50年代,中国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以及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此外由于革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共产党采取了保存富农的政策,土地改革法中还规定了保护小土地出租者的政策,以及在原耕者基础上用抽补调整的方法来分配土地,并适当地照顾原耕农民等政策。 现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面貌也全然一新,但是农民问题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党和国家也给予了充足的重视,一是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二是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是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近年来,我国采取了那些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措施如下: 1. 取消农业税:2004年,我国政府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到2005年已有近8亿农民直接受益。2005年12月29日表决通过的这个决定,把这项惠农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从而使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 2.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1999年9月,《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条例》经国务院审定并于同年10月1日在全国施行,意味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也是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3. 推进农村医疗改革:保证农民阶层在生病的时候有地可医,有钱可医,改善其最最基本的医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