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茶叶大国,有哪些地方盛产茶叶的?
众所周知,茶叶源自于中国。根据《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周时期,四川巴蜀之地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茶树,并将其作为贡品上贡周王室。而伴随着历史长河的向前流淌,茶树的栽培种植从巴蜀之地走出,向陕西、河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迅速扩展。到了今天,现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1000多个县市产茶,茶叶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老百姓增产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茶区划分问题,为什么现在要将我国茶叶种植区域划分为四大茶区,每个茶区都有哪些特点?希望给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很多人知道我国是茶叶种植生产大国,但是却不一定搞得清楚,到底有哪些省份都在种植茶树。在历史上,茶叶最早是在四川和湖北一带种植,也就是所谓的巴蜀之地。随后随着秦朝的统一,茶叶种植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和河南地区扩展,后来又不断地向长江中下游流域传播,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把茶籽带到台湾,开辟了台湾茶区。目前中国茶叶种植区域,从经纬度上来看的话,从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岸到东经94度的西藏自治区米林,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省榆林到北纬38度的山东蓬莱,南北纬度跨越20度达到2100千米,东西经度跨度28度,纵横2600千米的广大区域内,都有茶树种植栽培。
如果从种植的具体省份来看,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云南、甘肃、西藏、新疆和台湾等20多个省份1000多个市县市种茶。这里面既有海拔达到2600米的高山茶园,也有平均在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和平地茶园。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了4597.87万亩,其中最大的是云南省,达到了699.9万亩,前一年排名第1位的贵州省退居次席,但是种植面积也达到了698.7万亩,与云南相差不大,而排名第3位的是四川省,种植面积达到了575万亩。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全国的茶园种植面积是不断扩大的,而且茶叶的生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多,种植区域以及茶园品种的优良改造正在不断的提高,质量和效益也有明显的提升。而且目前各地仍然在大力的发展茶叶生产种植,相信未来我国的茶叶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茶叶的种植区域也会进一步的增多。
1.唐朝八大茶区
在唐朝以前,我国茶叶种植虽然已经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但总体上仍然集中在四川和湖北以及河南东部等地。到了唐朝之后,茶叶进入到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也正是到了这一阶段,我国有记载的茶区划分才正式开始。
根据唐代陆羽的《茶经》所记载,在唐朝中后期茶叶种植的州郡一共有43个,共计划分为8大茶区,分别是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剑南茶区、浙东茶区、黔中茶区、江西茶区和岭南茶区。至八大茶区涵盖了现在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实在陆羽《茶经》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茶叶种植区,并没有被划在这八大茶区之内,这就是云南茶区,因为当时的云南是南诏国。
2.宋元明茶区
在宋朝的时候,茶叶种植生产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向长江流域和淮南一带扩展。宋朝将全国种植茶树的66个州242个县划分为5大茶区,分别是江南路、淮南路、荆湖路、两浙路和福建路。元朝在宋朝茶叶种植区域的基础上进行了再一次系统划分,将茶叶划分为江西行中书省和湖广行中书省两个重要产区。明朝基本上继承了元朝的茶区划分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郑和下西洋将茶籽带到台湾开辟台湾茶区,再次扩大了我国茶叶种植的规模。
3.清朝6大茶类生产中心
清朝茶叶的划分区域跟以前的朝代有所区别,这是因为清朝时期茶叶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再加上茶叶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的逐步完善,我国茶叶六大茶类基本形成,所以在茶区划分方面就形成了以茶类为中心的划分方式。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清朝时期一共有6大茶类生产中心,分别是砖茶、乌龙茶、红茶、绿茶、边茶和珠兰花茶等生产中心。其中砖茶生产中心主要是在湖北咸宁和湖南岳阳一带,乌龙茶生产中心主要是在福建安溪、建瓯、崇安一带,红茶主要是在安徽祁门、江西武宁和湖南安化等地生产,绿茶主要是在江西婺源、浙江杭州、江苏虎丘等地生产,边茶生产中心主要在四川雅安、汶川、安县等地,而珠兰花茶则是在广东省罗定等地区生产。
4.民国茶区划分
民国时期,虽然因为战乱的原因,中国茶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是很多茶人还是对我国茶叶的产区划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其中著名茶人吴觉农和胡浩川就曾经提出将中国划分为13个茶叶产区,包括8个外销茶产区和5个内销茶产区。陈椽教授则将我国的茶区划分为4大块,分别是浙皖赣茶区,闽台广东省茶区、两湖茶区和云川康茶区。这些茶区的划分方式虽然各有特点,各有说法,但是为我国现代四大茶区的确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四大茶区划分原则
在建国以后,茶叶的生产和种植得到积极有效的恢复。很多茶学研究学者继续对我国茶区的分布进行有效的划分,比如说庄晚芳教授早在1956年就将中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为华中北区、华中南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区以及华南区。而王泽农教授在1958年则提出将我国的茶区划分为华中、华南和华西三大区。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茶区专家对我国辖区的划分又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实际上,茶区的划分应该属于经济概念,所以必须在国家总的发展方针政策的指导之下,然后再结合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注意行政区域的基本完整来考虑。所以,我国现在确立的四大茶区是根据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类型、茶类结构、生产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之后进行确定划分的。这四大茶区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2.四大茶区分布范围
华南茶区主要包括福建和广东中南部,广西和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西南茶区主要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中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江南茶区是以长江以南茶区为主,包括广东和广西的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江苏、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等省。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包括甘肃、陕西、河南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北部以及山东东南部等地。
这四大茶区基本上是按照相应的行政区划和茶叶种植类型历史和生产特点进行划分的,涵盖了我国所有的茶叶种植区域。
3.四大茶区生产特点
华南茶区属于热带季风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温度最高的一个茶区,年平均温度可以达到20度以上,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所以华南茶主要种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品种,灌木型树种也有分布,但相对数量较少。华南茶区主要生产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等。
西南茶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对来说地形更加复杂,而且海拔更高,年平均气温比华南地区要低不少,只有14~18度左右。但是西南地区是茶叶的原产地,所以的品质非常的突出,主要的茶树品种类型包括灌木型、小乔木型和乔木型等,生产的茶叶品类主要是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当然还有红茶。
江南茶区基本上是以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但是南部则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5度以上,同样也是茶树比较适宜生长的区域。江南茶区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小乔木型的中叶种和大叶种也有分布,但是数量较少。江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可以说全国十大名茶中大部分都是在江南茶区出产。
江北茶区属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都在15度以下,所以相对于其他几个茶区来讲,茶叶生长的时间更长,茶叶的上市时间更晚。江北茶区总体上是以灌木型中小叶种,主要生产绿茶。江北茶区绿茶的最大特点就是香高味浓,因为其茶叶的生长时间长,内质丰富。
总的来说,在我国几千年的茶叶种植发展史上,茶区的划分是根据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所进行确定的。我国四大茶区的确定,不仅有助于茶叶生产种植规模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发挥区内生态经济技术优势,提升我国产业总体的竞争力。
我国的四大产茶区分别位于那些省份?都适宜种植那些茶?
中国的四大产茶区分别是:
一、西南茶区
又称“高原茶区”。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其他茶区更丰富。
本区具有立体气候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5--19℃,年降水量为1000--1700毫米。
二、华南茶区
又称“南岭茶区”。
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区内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该区以生产红茶、乌龙茶为主。还是生产乌龙茶、白茶、六堡茶、花茶等特种茶的重要生产基地
年平均气温为19--22℃,年降水量在12O0毫米--2000毫米。
三、江南茶区
又称“中南茶区”。
种植的茶树以灌木型为主,少数为小乔木型。茶区大多为低丘、低山,只有少数在千米以上的高山,如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浙江的天目山、雁荡山、天台山、普陀山等。这些高山,既是名山胜地,又是名茶产地,黄山毛峰、武夷岩茶、庐山云雾、天目青顶、雁荡毛峰、普陀佛茶均产于此。茶园分布于丘陵地带,土壤多为黄壤,部分为红壤。
全区基本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800毫米。
四、江北茶区
又称“中北茶区”。
种植的是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生态环境和茶树品种均适宜绿茶生产。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加之,本区不少地方,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机质的积累,因此,所产绿茶具有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特点,如信阳毛尖等。
最北的茶区,茶区年平均气温为 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800毫米--1100毫米。
五,我国四大茶区总括
我国茶区辽阔,分布极为广阔,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北至北纬38度的山东蓬莱,西至东经95度西藏东南部,东至东经122度的台湾东岸。在这一广大区域中,有浙江、安徽、湖南、台湾、四川、重庆、云南、福建、湖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江苏、陕西、河南、山东、甘肃等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由于在土壤、水热、植被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垂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不足百米。地域的差异,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生产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在不同区域内,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一定茶类结构。
西湖龙井茶名扬中外.小叶是某龙井茶叶有限公司产品包装部门的设计师.如图1是用矩形厚纸片(厚度不计)
解:(1)设“接口”的宽度为xcm,盒底边长为ycm. 得 解得 .∴8×2.5=20cm,20×8×8=1280cm 3 .即该茶叶盒的容积是1280 cm 3 . (2)设瓶底直径为dcm,得 或 解得d≤8或d≤6,即茶叶罐底面直径最大可以为8cm. |
(1)由三处“接口”的宽度相等,以及矩形的长和宽,再结合图形可以列出方程组求得“接口”的宽度和盒底边长,从而求得该茶叶盒的容积; (2)由矩形的长和宽的范围再结合图形得到不等式组,解得茶叶罐底面直径的范围,从而得到最大值。 |
袋装茶的工艺有什么讲究?
茶叶包装盒也是现在茶叶包装需要的一种外在修饰,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能够提高茶叶的产品质量,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叶品牌。茶叶在我国有很多种类,所以不同的茶叶类型最好选择不同的包装盒进行包装,这样不仅能够对产品品牌进行区分,还能成为一种独特标志。主要注意的点是以下:
包装盒的选择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它的密封效果,茶叶是需要进行密封保存的,如果长期裸露在外,很容易影响茶叶的品质,所以选择茶叶包装盒时,密封效果也是需要考虑的。
针对每一个可能会让茶叶品质下降的因素,我们都可以有招数来应对:
怕高温
阴凉处保存,或放冰箱冷藏
怕潮湿
密封、干燥处保存
怕氧气
密封、抽真空、放冰箱冷藏
怕光照
包装不透光、阴凉处保存
怕异味
密封、远离异味
茶叶包装盒的种类有很多,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比较悠久,人们在进行品茶时,都是很有讲究的,对于一些高档茶叶,选用的包装盒类型也需要选择最好的,这样才能达到衬托的效果。
介绍一下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打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书卷,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的过程。
【基本茶类】
绿茶(不发酵);
白茶、黄茶(轻微发酵);
乌龙茶(青茶,轻中度发酵);
红茶(完全发酵);
黑茶(完全发酵,后发酵).
【加工茶类】
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饮料。
一、茶树的学名:
茶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在植物学分类上属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与庭园种植的茶花同属不同种。
二、茶树的种类:
茶树有灌木、小乔木和乔木之分。栽培茶树多为灌木类,主要枝条都由根颈处分出,无明显的主干,树高1~3米。乔木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树势高大,达数米至十多米,我国云南等地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大茶树都属此类。小乔木茶树介于两者之间,分枝部位较高,有明显主干,树势较高,在我国福建、广东较多。
三、茶的化学成分:
茶多酚、咖啡碱和茶氨酸通常作为鉴定真假茶的成分指标。
西自西藏自治区的察隅,东至台湾省东海岸,
南起海南省榆林和三亚,北到山东省荣成。
一、江北茶区茶树以灌木类型中小叶种为主,几乎都生产绿茶。
二、江南茶区是中国最主要茶区,占总产量的2/3,品种以灌木类型中小叶种为主,也有小乔木。
三、西南地区包括云贵川重庆和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
四、华南茶区积温最高,最适宜茶树生长。
一、抗氧化、抗衰老(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及各种维生素)
二、抗癌
三、增强免疫功能
四、调节血脂、血糖、血压及预防心血管疾病
五、抗辐射,癌症患者因采用放射治疗而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症,如食欲不振、恶心、腹泻等,遵医嘱饮茶后,有90%的患者放射病症状明显减轻。
六、抑制有害微生物,EGCG对流感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七、抗龋齿
八、美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