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次泡的茶叶味道不一样?
常喝茶的朋友,一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同一款茶,在家里喝不到在茶店的那种味道;
2、同一批茶,试饮装和成品茶的口感有些许区别;
3、同一饼茶,怎么就泡不出上一次的那种感觉;
如果是第三种情况,茶友一般都会认为是冲泡不当所致;但如果是第一、二两种情况,很多茶友的第一反应,就会认为被自己茶店给忽悠了。
近些年,普洱茶产业发展迅猛,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确实不乏弄虚作假之徒。但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业内常见的作假方式多为以小树当大树、以新茶当老茶(做旧)、以不知名寨子当名山头等方式来作假,像这种喝过茶样后再掉包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
味觉记忆,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人不能凭空回忆或想象出某种味道,它不单单是对于味道本身的记忆,还包括对与该味道有关事物的联想,以及对该味道好恶的相关感情记忆,它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让人们去寻找潜意识和意识中的记忆,是一种比画面更加立体的记忆方式。
茶,为何总喝不到上一次的味道?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在肯定茶品没有被掉包的情况下,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对同一款茶品的味觉记忆。
1、茶品原料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更不可能有两饼完全一样的茶。而就算是同一饼茶,因我们每次撬取的部位不同,每一泡的组合方式也千差万别。芽头的多少、条索的整碎、叶片的厚薄都是影响茶汤口感的关键所在。
2、冲泡人员
(1)投茶量
投茶量建议根据冲泡的茶具容积来看,一般茶水比例是1:10,普通盖碗容积为100-150毫升,通常冲泡注水的时候不会注满,所以普通盖碗的投茶量建议7-8克,投茶量可以借助电子秤,不要随意投放。
(2)注水方式
不同的人泡同一款茶口感会有差异,同一个人泡同一款茶,前后也会有差异。人的行为不能与机器类比,无法保证每一个冲泡动作都是标准化、程式化。
杯壁下流的注水方式又分为定点注水和环圈注水。定点注水沿着盖碗一个点沿着杯壁慢慢注水,不翻动茶叶,不直接浇到茶叶上面,内含物质不会过快释放;环圈注水,沿着盖碗内侧碗壁注水,但壶嘴会顺着碗壁移动,让水柱溜上一圈,是为了让茶和水接触更充分,更快的出味儿、出香。如果冲泡的太随意,茶叶在随意的冲泡方式下也会随意表达的。
3、水质与水温
明代茶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录》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一般泡茶用水都使用天然水,天然水可分为硬水和软水两种。凡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10mg/L)的水称为硬水;不含或含少量钙、镁离子(<10mg/L)的水称为软水。
(1)水质
水的软、硬度会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物质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
(2)水温
茶得水而活,冲泡普洱茶时,看茶泡茶。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能够促进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苦涩味。泡茶水温要“因茶而异”――用料粗糙的饼茶、砖茶,有年份的陈茶等宜用沸水冲泡,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高档青饼应适当降温冲泡,以避免高温将细嫩茶烫熟。
4、冲泡器具
瓷盖碗密度高,吸水率为零,对茶性的表达最为准确,不会加分也不会减分,出汤速度的快慢更容易掌握,不至于像壶那样出水量是固定的。紫砂壶,紫陶壶等泡茶壶,富含气孔,透气性更好,用壶泡茶提升茶性,泡出来的茶汤比用盖碗泡的更好喝,普洱熟茶尤其明显。如果普洱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内含物质过度析出,影响喝茶体验。
5、气候与存储
茶性最淫,著物即染。
茶叶是一种组织结构疏松的物质,从表面到内部有许多毛细管孔隙,使茶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因而,茶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就像活性炭一样,可以吸收存储环境中的各种味道。另一方面,茶叶中的含水量会随着气候的变化或空气中的湿度变化而发生变化,含水量的不同,冲泡出的茶汤口感也会发生变化。
存储环境对于普洱茶来说,非常关键。普洱茶最大的特点就是越陈越香,普洱茶经过铁锅杀青、日照晒干等特殊工艺,在有益微生物固态发酵作用下,慢慢陈化,存放环境的温度、湿度能够极其显著地影响普洱茶感官和理化品质变化的快慢。贮放条件不同,普洱茶的香气成分和香型的变化差异明显,所以才会有昆明仓,东莞仓,大马仓等说法,所在地理位置不一样,加之每个人对茶叶的保管和放置方法都不同,茶叶内质会因此产生变化,喝起来的味道是不太一样的。
6、环境与气氛
喝茶时身处的环境和一同喝茶的人,对饮茶者的心情是有绝对影响力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雅致的环境会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志同道合的人会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心情愉悦,则会让人不断去发现事物最美好的一面,很容易记住这款茶最优秀的地方。心情烦躁与焦虑时,则很难静下心来去喝透这款茶。茶的味道虽说会受到众多因素影响,但对于同一款茶,其前后口感的差异应该不会过于显著。
在和众多茶友交流中得知,他们所提及的上一次的味道,往往是带有极强的优质茶品特性的,或是香气特别高、或是入口特别甜、或是苦涩度高而回甘生津特别猛烈。这些美好的味觉记忆,一定不会就此消失。多一点时间,多一些耐心,多冲泡几次。慢慢,熟悉茶性,去寻找回来的世界!
注:确认是否同一款茶品,用对冲(前后两批次的茶品一同开汤冲泡)的手法鉴别是最为有效的。茶的叶底会说话,同一批茶,无论怎样冲泡,叶底间的差异不会太大。
为什么买的茶叶味道不对呢?是什么原因呢?
不同的茶叶为什么香气不一样?
任何一种茶的香气,都是该茶所含芳香物质的综合表现。香气组成复杂,形成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同茶树品种、不同产地与季节、不同加工工艺与茶类等,都对茶叶的香气有重大影响。
品种的影响
鲜叶中的芳香物质,是形成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
由于品种不同,其鲜叶中的芳香物质,及与香气形成有关的其他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糖及多酚类等的含量不同,即使采用相同的加工方法,所制成品茶的香气也不一样。
比如:同是功夫红茶,滇红与祁红的香气差别就很大;同是乌龙茶,黄金桂是蜜桃香,而铁观音是兰花香。
海报的影响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茶树生长的海拔高度,对其香气品质形成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来讲,高山茶园,茶树生长在云雾弥漫,空气湿度高,日照较短、较弱且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中,蛋白质、氨基酸及芳香油等物质的形成比较多,若制成绿茶则香高好。
季节的影响
不同季节,其温度、湿度、雨量、日照强度、光的性质均有所不同,茶叶香气受季节性影响。
通常我国茶区的春茶香气高、秋茶次之、夏茶弱。各季节茶叶的芳香物质种类、含量不同。
如春茶中,普遍含有具有清香的芳香物质和部分花香成分;而秋茶中,多含有具花香的成分。因此部分地区也存在“春水秋香”的说法,秋季雨水少容易出现“秋香茶”。
鲜叶老嫩的影响
鲜叶嫩度不同,内含芳香物质成分不同。
鲜叶嫩度高,内含芳香物质较多;而粗老叶往往具有粗青气、粗老气。
制作乌龙茶时,需要一定成熟度的鲜叶,才能制作出具有独特花香味的特征;并且需要带梗茎,茶梗中的氨基酸、类胡萝卜素会参与香气的形成。
制作工艺的影响
茶叶香气形成除了与鲜叶中的芳香物质含量、组成有关以外,加工技术对茶叶香气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同茶类因加工方法不同,其香气特点也不同。
如:发酵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在发酵过程中,芳香物质各组分的含量均有增有减,这种增减的协调,使发酵叶已初步具有红茶的香气特征。
而对于乌龙茶制作来讲,“香气都是摇出来的”。做青是形成乌龙茶香气品质的重要阶段,不同做青程度,会对乌龙茶的香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茶叶放久了,失去了茶叶的香味,应该怎么办呢?
喜欢喝茶的人可能就会天天喝茶,但是一些时而想起来喝茶时而又不喝茶的人来说,放置的一些茶叶可能就失去了原来的香味,也可能掺杂了别的味道,时间久了有些绿茶可能就变成了陈茶,也不会有茶叶的香味,可能还会带些旧味道,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时间放久的茶叶先判断到底能不能喝,如果没有变霉的话,还是不要浪费茶叶的,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办法把这样的杂味去除掉。
1、用沸水冲泡很久没喝的陈茶,然后快速把水倒掉,第一泡就不要喝了,不管是绿茶还是白茶,有些茶叶第一泡是不会倒掉的,时间久的茶要想去掉茶叶的一些味道的话,就快速的洗一下茶,可能会让茶叶有一些茶叶的味道。
2、或者可以用低温的水进行冲泡,跟平时喝茶的习惯就行,这样可以减少茶叶的苦涩的口感,虽然茶叶的香味可能没那么浓厚,但是口感还能追回来一些。
3、用比较大的壶冲泡茶叶,水多茶叶相对较少,这样很好的降低了茶叶的比例,这样的话也不会太影响原来茶叶的口感,所以茶叶放久了,还是不要浪费,实在喝的没味道可以用来做菜也是可以的。茶叶冲泡,很多人可能喜欢选择小壶,觉得利用小壶冲泡,既美观、又实用,而且还很便捷。其实,利用小壶冲泡有其优点,也有劣势,比如茶叶有异味,这个时候小壶就显现不出自己的优点了,相反利用大壶,其效果会很好,而且大壶冲泡出来的茶水,其口感会更佳,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当有杂味儿的茶叶,被投入茶壶里面之后,杂质和异味可以被除掉,尤其是易于沉淀的杂质,可以直接沉淀于壶底,从而不会影响茶叶的口感,所以是祛除茶叶杂质的首选。